•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质量强国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时间:2021-07-08 20:0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gzy/hgzy201303/hgzy2013030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gzy/hgzy201303/hgzy20130301-2-l.jpg
      摘 要: 质量强国的理念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但并没有真正上升为全社会自觉践行的国家战略。目前质量强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更多的是偏重于强大质量本身,而不是通过质量实现强国。对此,本文提出了质量强国的战略框架,并依据这一战略框架,重点研究了影响质量强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环境、目标、内容、市场、社会和政府等10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了通过质量实现强国目标的基本理论、逻辑关系、路径方法与制度体系。
      关键词: 质量强国;国家战略;重大问题
      中共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但是,我国目前以资源大规模数量化投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不能完全有效支撑上述目标。为此,国家在顶层设计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不断强调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然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却没有真正实现将经济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质量并没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质量实现国家强大,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理念,甚至有沦为空洞口号的风险。质量强国还没有真正确立为全社会共同践行的国家发展战略,其原因并不在于人们对这一理念缺乏认同,而在于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战略,还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具体的路径设计。更突出的问题在于,目前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更多的是在强调强大质量本身,而没有真正论证清楚如何通过质量实现强大国家的目标,没有构建起通过质量实现国家强大的逻辑框架和具体政策,质量和强国之间还是“两张皮”的关系。因而,本文研究的问题就是:建构质量与强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着力探讨实现这一逻辑的若干重大问题,从而在理论和政策上更充分地证明质量可以强国,推动质量强国更快地从理念转化为战略。
      任何一项战略的确立,最重要的是要在基本理论上证明这一战略的必要性,并对战略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提出战略的目标和重点。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研究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路径方法、具体手段和制度支撑。根据以上战略理论的一般性要求,本文需要从基本理论上论证质量强国战略的必要性,特别是要评估我国当前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环境需求,进而确定质量强国战略的目标和重点;还要研究市场对质量的决定性作用,如何使市场成为实现质量强国的根本路径,包括市场如何真正实现企业主体的优质优价,消费者怎样成为决定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质量大数据如何减少市场交易中质量信息的不对称等;在具体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标准组织怎样成为拉动企业质量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何构建完善的质量中介服务体系等;最后,战略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制度支撑,包括作为“软制度”的质量诚信和作为“硬制度”的政府质量治理体系等。以上内容构成了质量强国的基本战略框架,见图1。
      图1 质量强国战略框架
      以上战略框架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构成了影响质量强国战略能否真正实现的10个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构成质量与强国内在逻辑关系的关键。以下,将主要展开研究质量强国战略的10个重大问题。
      一、质量是我国实现强国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质量在推动国家强大的各类要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强国,最核心的就是一个国家拥有排名世界前列的GDP总量,尤其是人均GDP的水平。要提高GDP的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就需要各种发展要素的投入。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表明,传统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逐步递减的,而科技、知识、管理等创新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Solow,1957)。在这些创新要素中,科技、教育和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科技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拥有的创新要素,教育和人才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长期性。无论是科技要素,还是教育和人才要素,最终都要表现为提高具体的产品、服务、环境和工程质量,质量要素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就普遍性而言,即使一个企业不拥有先进的技术,依然可以通过较高的质量水平,生产通用、成熟的产品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就现实性而言,很多领域的质量管理和标准都非常成熟,一个普通员工也许不能掌握先进的技术,但却可以拥有熟练的质量技能,也同样可以创造出有较高收益的高质量产品。因而,在各种经济发展的要素中,质量是最具一般性的要素,也是各种投入要素的综合体现。只要始终把握住质量这一根本要素,一个落后的国家就可以成为强国,国家的经济就可以持续性地增长。
      质量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我国目前之所以还是一个大国,而不是一个强国,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的投入产出效率太低。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投入产出效率较为通用的指标,主要是指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不变时产出仍能增长的部分。据有关测算,中国2011年底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值为0.37,而同期日本为0.71,德国为0.82,瑞士为0.94,数据来源:Penn World Table 8.0,https://pwt.sas.upenn.edu/。该数值是与美国的相对比值,即以美国当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当作1。也就是说中国的投入产出效率只有发达国家的40%~50%。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单位能源所产出的国民收入为4美元,而德国和日本是9美元,瑞士是12美元。2012年底中国的劳动力平均产出为10445美元,为同期德国的12.9%,日本的11.4%,美国的10.2%。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http://databank.worldbank.org/data。产值是以2005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以上数据表明,不管从哪个维度来衡量,我国在投入产出效率上与世界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是由于质量水平的偏低而导致产出不能实现更高的价格,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所谓经济效率的提高,就是指用较低的投入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更高的质量水平能够使相同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在一个大部分产品都供过于求的市场中,产品的差异化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质量水平的高低,即使是功能和技术相似的产品,由于消费者对质量体验的不一样,也会产生价格的差异。作为一个资源本来就十分短缺的国家,我国已经再没有能力靠大规模的投入获得增长,只能靠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才能获得发展,这种效率提高的基础就是做出同类产品中更高的质量。从资源要素总量的投入看待我国的发展,经济增长不可能有较高的速度,但是从质量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资源产出效率,依然还可以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之间的差异就是来自于质量水平的提高,只有走质量创新型的道路才能使我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推荐访问:强国 重大问题 若干 战略 质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