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口语传播学:一个亟待建构的新学科

    时间:2021-07-03 16:03: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口语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话语为核心,研究人们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相互沟通的学科。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当下中国,口语传播学有着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社会应用价值。文章在梳理口语传播学在美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我国建构口语传播学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关键词口语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学修辞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项目:陕西省话语传播提升策略研究(2013Z003);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西安城市话语传播能力与传播路径研究(13X29)。
      
      19世纪80年代初,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首次被译介到中国,奠定了传播学研究在中国内地兴起的理论基础。1997年教育部把新闻传播学列为一级学科,传播学列为二级学科。据高校招生专业目录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8所大学拥有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00所大学拥有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30余年间我国的传播学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建构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教学与研究体系。但是,国内学界对于口语传播这一概念还相对陌生,研讨会和研究论文近年来才略有出现。在中国,传播学研究似乎一直沿着大众传播的路线前行,学界内外似乎早已把大众传播与传播学之间画上了约等号。建构口语传播学不仅是对我国传播学研究版图的完善,而且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口语传播的内涵与特征
      1. 口语传播与口语传播学
      与大众传播关注于新闻与媒体的运营、规范及效果不同,口语传播是人类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组织、发送、反馈信息并产生有效互动的一种传播行为。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中最漫长的传播形态,也是人类最基本、最灵活、最常用的传播形态,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传播样式,无论是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还是辩论、谈判、演讲、吟诵、播音主持、解说等诸多形态都是口语传播。口语传播学探讨的是一种话语方式,即研究人们如何最恰当地利用口语形式以及其他副语言形态来影响受众,如何使人在思想、观念、行为、行动上产生改变。口语传播是从西方的speech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有学者根据语言学家索绪尔有关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将其翻译为言语传播;留美华人学者鲁曙明、林灿初等将其翻译为沟通交际。不管借助何种工具,人类日常的传播行为多是以有声语言并辅助以非语言符号来展开的。无论是从传播形式上考察,还是从传播过程中审视,“口语”都是speech communication的基本形态。为了与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播)相区别,以及突出speech communication的学科独特性与核心能力,我们沿袭台湾地区的学术习惯将其译为“口语传播”。
      口语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学理雏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Rhetoric。国内将Rhetoric翻译为修辞,与我国语言学中修辞研究所关注的书面用语的选词择句、辞格文采等范畴不同,西方的修辞传统一直被等同为“言说的艺术”或者“说服的艺术”。[1]在历经了近现代历史的变迁与实证研究、行为科学思潮的冲击后,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激荡中,口语传播学构建了现有的研究体系,这也是至今口语传播研究的范畴错综复杂难以严格界定的原因所在。口语传播学的研究属性也由最初的人文传统演化为兼具量化研究的社会科学属性。在西方,口语传播研究涉及演讲辩论、沟通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共传播等诸多领域,对西方人的精神、物质交往,对西方国家社会秩序维护、权力体系运行和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 口语传播学的特征
      首先,口语传播学是传播研究的溯源与回归。正如媒介环境学派代表性人物马歇尔·麦克卢汉所指出的:媒介即信息,即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口语传播学是回归到以“人”为媒介的研究。无论是文字传播之前的口语传播时代,还是科技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传播现象中传播活动的主体都是“人”,传播内容的主体都是“人”的符号性创造。口语传播是发自人体自身的传播活动,也是没有被外化、物化的一种人性化传播手段。因此,当我们反省人类醉心于传播手段的研发与传播科技的创新之时不难发现,无论传播的媒介为何,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原型和本源。口语传播学作为传播研究的溯源与回归,体现出了科学研究中对人类自身的高度重视,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无论是原始的口语形态还是互联网语境中的电子口语形态,口语不仅建构了人类世界观,而且内向操作着人类的社会行为与习惯。在信息冗余媒介过剩的当下,人们面对信息时越来越茫然与迷失,口语传播学也将越发显现出独特的视野与效用。
      其次,口语传播学关注人类的多信道传播。口语传播活动虽然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但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人们发出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却是多样化、杂合化的,不仅包括听觉、视觉还包括味觉、触觉甚至主观感觉。相较于规模性、专业性的大众传播,在口语传播过程中可以真正意义地实现多媒体传播,人们可以依赖一种或多种传播信道进行交流,并可以根据传播情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转换传播渠道。因此,口语传播学的研究兴趣也反映在非语言传播、倾听研究、认知心理等方面。传播形态与传播过程的丰富多彩性为口语传播学的未来预设了无限的研究空间和应用领域。
      再次,口语传播学注重传播的互动性、过程性与情境性。与大众传播的单向性、直线性不同,口语传播将人类的传播活动视为一个双向沟通互动的过程。口语传播学中的效果研究尤其注重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双向传播过程中达成的“同一”,即便这个过程往往是动态的、反复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口语传播学还十分关注传播发生的不同场合与情势,传播情境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潜移默化并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控制,然而却往往被大众传播研究遗忘。因此,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共传播等领域都是口语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抓住了这些传播形态在不同情境中的特质,所以口语传播学在上述领域的研究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角与深度。
      二、口语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与现状
      传播学学科体系的产生与完备是在美国完成的。虽然北美大陆并不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但在20世纪,伴随着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崛起使人文与社会科学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梳理口语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与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口语传播学不仅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传播学学科完善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 口语传播研究是传播学建构的重要传统
      我们可以通过梳理美国传播学会的发展史这个较为简易的方法来了解口语传播学在美国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美国传播学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传播学学术研究机构,拥有全球各国近万名会员。该学会先后经历了4次更名,其发展史一定程度上也是传播学科教育与研究的演进史。
      1914年,一群在英文系担任公共演讲(public speaking)课程教学的教师自发成立了全国演讲教师学会(Association for Academic Teachers of Public Speaking),这即是美国传播学会的前身,这也表明以修辞、演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口语传播学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重要传统。为了摆脱“诡辩术”之名的诟病,该学会于1946年更名为美国口语学会(Speech Association of America)。在实证研究大潮的冲击下,人们逐渐认识到communication的含义里所含的互动性与双向性较之于speak的单向说服性更能表述人类传播行为的特质,逐渐地Rhetoric也演变为communication研究方法中的一种传统。19世纪50年代后期,原来的演讲学系(Speech department)演变成为口语传播学系,新闻学系演变为大众传播学系。[2]在此背景下,1970年美国口语学会又更名为“口语传播学会(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在传播学相关学科不断整合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speech过于狭隘,不能包含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播),不能涵盖传播学研究者们的诸多研究取向。关于学会名称中“speech”的去留问题的争论愈演愈烈,1997年在多数会员投票同意下更名为现在的美国传播学会(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3]

    推荐访问:传播学 亟待 建构 口语 新学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