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缺失缘起探究

    时间:2021-06-23 08:02: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就其文化价值缺失的原因从历史、理论、现实三方面的角度进行了探析。试图从根源上探寻原因,帮助解决中国面临的社会转型以及诸
      多现实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缺失;缘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都处在同一环度体系中,这四者相互支持和影响。从文化层面上看,经济、政治、社会的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将毫无保留地影射在文化的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服务社会思想文化建设,推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对并存的多元文化进行正确的鉴别和筛选,需要我们深刻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实现。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文化价值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历史缘起
      任何一种现实社会现象,都有着一定的历史缘起。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经历了多次波澜壮阔波动和变革,夹杂在其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业也必定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在这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演绎过程中,出现的以下几个特征,直接影响了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价值层面上的缺失。
      1.1政治教育为目标
      建国初期,以“政治教育”为本位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已然成为共产党人清算国民的政府“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的”旧教育的思想武器。早在1949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开幕词中就提到:“新中国的教育应该是反应新中国的政治经济,作为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斗争工具的新教育。”①显然,这场改造旧教育、发展新教育的历史任务从一开始就以“政治教育”为主要手段和目标。
      另一方面,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高校,更是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气息。新中国政府成立初期,高校长期弥漫着西方腐朽的文化价值论,很多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不够充分和深刻,政治立场也不够坚定。“知识分子的自由化倾向很难与一元化的意识形态、集权式领导体制相妥协。”②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全国政治运动,除旧布新的思想改造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此期间,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政治理论课,对在校学生进行直接、系统、显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同时组建政治机关,由专政人员开展政治工作保障高校工作的政治方向及师生的政治思想和觉悟。“政治教育”逐渐上升为本位目标,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文化教育的目标,就必然促使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缺失。
      1.2马列主义为内容
      用马列主义构建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一直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造、波动、停止、和规范的各阶段。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上的进步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1980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998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去实施工作的意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可见,在1995年之前,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纲和要求都没有直接提及文化层面,从1995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才逐步开展起来,由于开展时间短,经验不足,急于求成,文化教育工作的成果依然不显著。而以马列主义为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仅仅停留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层面,文化学习是马列主义学习的一种手段,缺失了文化价值的相对独立性。
      1.3灌输教育为方法
      1902年,列宁就指出:“个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③但这里列宁并不是把灌输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而是把它作为系统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的任务提出来的。
      毛泽东也曾指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④这种灌输教育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起到了鼓舞群众、凝聚力量的巨大作用。但灌输教育思想并不等于灌输式教育方法。
      在“以灌输教育为方法”的机械传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强制力手段使学生被迫接受思想政治的文化价值,文化内容的教与授并非以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结构、理解力为轨迹,“文化体验与理解”变成“知识传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空洞的理论传授,理论说教远远大于行为实践,注重的是分数而非受教育者的实质性转变,教育途径单一、乏味,缺乏有效整合,使教育结果偏离教育目标。
      2.理论缘起
      2.1文化价值生成的动力不足
      价值主体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生成的主要动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经济产生过分关注,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使对物质文化的追求凌驾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之上,在文化生态上表现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失衡。人们对于宗教、道德、艺术、法律哲学等观念形态文化的认识淡薄,实际需要也局限于极少部分人群。文化需求力的不足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难以生成。
      2.2 缺乏文化价值生成的途径
      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释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市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⑤价值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实践是价值生成的源泉和重要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的比例很大,缺乏了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长期有效的社会实践。学生从思想政治课程中得到的文化价值,必须结合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机会,才能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推荐访问:缘起 新时期 缺失 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