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高校国防教育的失位、错位与归位

    时间:2021-06-19 04:01: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国防教育在各高校逐步的普及,当务之急是对高校国防教育给予正确、科学的定位。高校国防教育不应仅成为高校的德育补充物,更应该注重国防精神的塑造。高校国防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否则就会失去健康成长的土壤。
      [关键词]国防教育 “道”与“器”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5—0123—03
      [作者简介]黄晓波,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广东广州 510631)
      
      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对高校国防教育性质及本质的正确认识,关乎到高校国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最终深刻影响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开展得不均衡,其深层次的因素还是对高校国防教育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导致高校国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失位、错位,这将阻碍高校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国防教育不应成为“德育”的补充物
      
      随着国家几十年的和平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使我们逐步淡忘战争的硝烟;普通高校以科研、教学为中心,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让我们逐步忽视了对高校国防教育本质和性质的正确认识。很多学者和高校的专武干部认为,高校国防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部分。如张晓兵认为:“从国防教育的本质上看,它作为法律所规定的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生动实际的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全社会性国民思想教育。”李尚益从两者的教育对象和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和过程的兼容性,教育环境和手段的同一性三个方面去论述国防教育与德育两者的整合。在实践中,更多的高校把国防教育当成了德育的补充手段,以高校国防教育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强化纪律观念教育等。在这样的视域下,高校国防教育逐步地沦为高校德育的一部分,丧失了它原本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其实,高校国防教育与高校德育的本质、内涵、目的都不一样,应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按吴温暖综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国防教育大辞典》、《辞海》和其他学者对国防教育研究的成果而赋予国防教育的定义,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具有鲜明的“双重属性”的特殊性,它既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国防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国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国防历史教育、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法规教育、国防动员教育、国际形势教育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部分:国防精神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和国防技能教育。其中,国防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阶级性。不论哪种社会形态,国防教育是为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二是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国防教育是一门科学,是军事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与战略学、动员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强制性。《宪法》、《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全体公民都要接受国防教育。四是超前性。国防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来源于国家防务和战争的实践,战争的残酷性和战争形态的突变性决定了国防教育的部分内容、战争思想都是比较超前的。高校国防教育自身的性质与特征,决定了它是一门独立于其他学科的专门学科。
      与国防教育不同,德育是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西方,德育一般表现为伦理道德教育及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等。而关于国防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四十条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三条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尽管两者对国防教育目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围绕“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可见,高校德育与国防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其教育的侧重点和任务更不一样。
      当然,国防教育与德育也并非是相互排斥的。两者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两者混为一体。国防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德育规律可以成为国防教育的有益借鉴,两者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二、高校国防教育重“道”甚于重“器”
      
      关于“道”、“器”之辨,《易·系辞传》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这里,非物体、形而上者称之为“道”,物体的、形而下者叫做“器”。“器”强调的是物体的形体、用途等特征,强调事物的实际效用和功能,也可理解为追求物的手段或技能。与此相对的“道”,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无限可能的延伸与展开,强调的是形而上的目的、方向和价值观。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形而上的目的、方向始终要在形而下的活动实践中得以伸展、实现。同样,国防教育存在着一个“道”与“器”的关系问题。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包含精神、知识、技能三个方面,但其最核心的内容并非军事技能的培训,而是国防精神的培养。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所表现出的一种民族意识和道德规范。它包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尚武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我们知道,简单、机械地掌握一些军事技能并不会必然地增强国防意识,国防精神的牢固树立才是国防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
      关于这一点,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7年印发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的主要途径。在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中,部分学校只是开展军训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或者在组织军事技能训练中,只停留于学生对技能技巧的掌握,而忽视国防教育中最重要的国防精神的培养。这是没有科学地认识到国防教育“道”和“器”之间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在枯燥的队列训练和简单的轻武器射击练习等军训技能结束后,给学生留下的不是国防精神的感悟,而只是高中阶段军训的简单重复。
      我们知道,培养一个人的国防精神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人才能够逐步树立起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才能获得对祖国深厚的感情,才能体验到个人同国家的道德关系,才能对养育和呵护自己的祖国形成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感。只有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祖国碰到危难之际、受到外来侵略蹂躏时,

    推荐访问:国防教育 归位 错位 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