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理论判断和对策思路

    时间:2021-06-13 20:00: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呈现出其固有特点——必然性、严重性、复杂性以及阶段性。解决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必须保证人民群众物质利益;要提高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应建立社会问题的防范和处理机制。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问题;机制;对策
      
      转型期中国存在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公共安全、农民工问题、生态失衡与环境破坏、社会治安等,已影响到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并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中国社会运行安全构成威胁。这就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理论判断,并进行对策性研究。
      
      一、中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理论判断
      
      1、转型期存在社会问题的客观必然性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会导致某些社会问题的产生,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实际上,一个社会存在社会问题是正常的,只是不同社会的社会问题类型、性质、种类不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西方发达国家社会转型时期也存在社会治安差、贫富分化、失业、人口老年化等诸多社会问题,有的甚至比我们更严重。比如美国基尼系数已经连续3年上升,2005年已高达0.469,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处于转型中的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变动不居的过渡性社会,每一结构的变动都会引起其他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变迁,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社会失调就集中表现为社会问题,并且社会问题总是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全过程。可以说,在整个转型时期,只要存在着不协调因素和失调现象,便会有社会矛盾,就会出现社会问题。而中国正经历着一个迅速巨大的社会转型,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社会结构分化、阶层分化、社会流动加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特点。因此,当前中国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
      
      2、转型期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严重性是指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的数量和性质,即当前中国许多社会问题已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以农民工问题为例,全国约有1亿农民流向城市,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养老保险都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而引发了许多城市病。尤其在就业环境差的地方和劳资矛盾尖锐的企业,农民工的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很强烈,农民工高伤亡率、高犯罪率等社会问题突出。[1]倘若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社会腐败、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失业率和待业率、生态失衡与环境破坏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使社会转型搁浅,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冲突。
      中国社会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生长性。从现在起到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中国所面临的特定时代条件和社会失调现象仍将延续下去,而且其中不少因素有可能呈加剧之势。比如,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会有更多的农民变为失地农民。也就是说未来失地农民人口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由此可以认定,中国目前的有些社会问题尚未达到“充分化”或“最大化”的状态,社会问题的生长潜力和空间还很大。如果对于社会问题的这种生长性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控制,必然给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埋下巨大隐患。
      
      3、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固有复杂性
      中国转型期社会问题是一种颇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复杂性不仅表现为其起因是众多的社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后果也是多种多样的。引发社会问题的原因既有必然性因素,也有偶发性因素;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非结构性原因;既有历史文化渊源,也有现实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其复杂性还表现在社会问题互为因果,以致互相转化。如由人口问题所引发的就业问题、无业人员犯罪问题、独生子女问题、老龄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呈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制约社会良性发展的恶性循环。同时,在社会转型中,由于每个人、每种观念、每个更大的社会单元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社会位置、确定同社会其他部分的互动模式,各种利益都在因缺乏统一的规范而显得乱哄哄的氛围中冲撞,使得转型期社会问题更加具有流动性,因果链更为复杂。所有这些,就意味着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努力可能是互相制约的,在短期内消除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条件的难度加大,也就是说,中国解决转型期社会问题颇为艰巨。
      
      4、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明显阶段性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指出:“虽然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就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和政治衰朽的阶段”。[2]这是个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亨廷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问题除一部分是由基础性的社会条件引起的,即同转型基本无关外,相当一部分是由社会转型过程的各种不平衡性引起的。因此,转型期是中国社会问题的高发期。只有中国社会转型基本完成,社会问题的发生率才会明显回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如农民工问题往往发生在社会转型初期。而随着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时期,涌入中国城市的农民数量就会减少,中国农民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解决中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对策
      
      承认中国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难以避免“阵痛”,并不意味着可以用“不可避免的代价”为托词放弃社会行为活动主体对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要重视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协调与处理,采取恰当的手段协调矛盾、运用必要的防范措施化解冲突。
      
      1、解决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须保证人民群众物质利益
      一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取决于两条:一条是否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一条是否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综观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用降低经济增速的方法摆脱贫困,而是必须通过经济增长使其尽早超越“库兹涅茨阀值”。中国现阶段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农民工问题、失业问题、社会管理问题等,归根到底都源于社会经济原因。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解决中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基础。经济学专家哈继铭提出:GDP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降低0.01。[3]这表明,经济增长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途经,发展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硬道理,也是实现收入平衡的必由之路,更是减少社会问题的基础。
      二是对群众少取多予。政府对群众少予多取,侵犯群众利益,必然遭到群众的抵制和反对,随时可能因某一偶然事件而引发群众的对抗情绪,导致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因此,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做到:各级机关要厉行节约,真正同群众同艰苦、度难关,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减轻政府机构的负担,保证他们生存和运转所需的起码条件;党和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活动,集中精力和有限财力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增加收入。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确保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生存权。即保证社会公平的最后底线,也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通过逐步形成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会安全网,实现社会公平。要以完善城乡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为着力点,以自然灾害救急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为重点,强化制度间的互通、互联和互补,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对那些通过自身劳动仍不能解决生活温饱者,国家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困难家庭在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重大事故和灾情救助等方面的救助。

    推荐访问:转型期 社会问题 对策 思路 判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