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以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指导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

    时间:2021-06-12 12:01: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在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还不够系统。本文结合东部尤其是上海市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特点,以华东理工大学五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为依托,从战略眼光与全局的观念来指导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总结成功的经验,探讨了一些较好的工作方法和有效的实践措施,为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战略眼光全局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6)09-0065-05
      
      据调查,普通高等学校尤其是东部地区的高等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比例约为6%~10%,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7个民族在上海高校中有大学生。[1]近年来,东部普通高等学校逐年增加招收和培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藏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力度,2004年起又增加了少数民族内地高中班的招生人数和办学力度。从数量与广度上来看,东部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正在逐年升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而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一、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常定义除汉族外的学生为少数民族学生,但部分非边远民族的学生由于从小学或中学开始就和汉族学生一起生活和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进入大学后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和汉族新生一样较快地融入大学生活。而那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或经过一年预科教育进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从小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在语言、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等方面与汉族同学相对差别较大,接触也比较少。这样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和普通大学生的融入相对需要較长时间,本文所要讨论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即是针对这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的。[2]通过对上海市近年招收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几所高校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东部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存在以下普遍性问题:
      
      1.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佳,学校支持系统不健全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经济上与内地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在上海几所大学表现尤为明显,再加上少数民族学生要克服文化、饮食、气候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外部原因对少数民族同学所产生的压力和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有的同学来自农牧区,家庭经济条件不容乐观,这些经济原因带来的生活不适应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从经济的支持系统来看,目前大部分学校只有少量的民族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日益增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和他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随着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不断扩大,学生工作者的人员和精力不够分配,加之学生辅导员队伍平均年龄较轻、经验不足,各种原因集结导致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整体重视程度下降,工作对象的数量和工作质量之间矛盾凸现。没有全面把握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对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缺少了解,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表面化、浅层化。
      
      2.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压力总体偏大
      虽然经过了一年的预科教育,但他们的基础知识仍然较差,学习能力尤其是对汉语普通话的理解和掌握还达不到东部沿海普通高等学校的日常教学要求。这种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适应,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影响。据2005年上半年华东理工大学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状况的一次调查显示,83%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存在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不及格的现象,高于普通汉族学生的25%左右;有68.8%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大一时感到学习非常吃力,28.8%的学生感到比较吃力,这也远远超过普通汉族学生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3.4%和24.4%);这个比例在大二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有所降低,分别有41.3%的学生感到非常吃力和31.2%的学生感到比较吃力,虽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普通汉族学生大一时的平均水平。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存在学习压力大、适应期长、自我调节能力弱等现象。
      
      3.部分学生热衷于内部小圈子,融入大集体主动性低
      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一起经历了一年的预科教育或者三年的内地高中班的学习,加之部分学生来自相同地域,有共同的方言和民族习惯,即使到了高等学校以后所学专业不同、课程安排不同、所在宿舍不同,他们也很容易继续走到一起甚至比以往走得更近。这直接导致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较少,阻碍了他们融入大集体的进程。另外,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或者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或者不愿意与身边同学交往,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更加不愿与人交流,这些因素都反过来影响了这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参与社会工作、集体活动和团学组织活动中,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呈现出了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一部分同学利用自身的文艺特长和优势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表现出了多才多艺的特点和良好的个人能力;另一部分同学则陷于相对封闭的小圈子或者忙于补习自己的课程而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这些现象一方面和每位同学不同的个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提供的舞台和团学组织对他们的主动关注程度有关。
      另据研究,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不同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平均比例比普通汉族学生稍高,而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比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稍强。[3]这表明与普通汉族学生的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予以鼓励。
      
      4.少数民族学生择业取向呈现多元化,就业选择凸现问题
      受市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发生转变,面对就业的选择和压力,不少学生转变原有择业取向,从理想化转为现实化,从目标的崇高化转变为现实的务实化。调查显示,[4]上海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地域期望总的趋势是平均71%的学生期望在上海就业,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选择非上海地区就业,其中有13%的少数民族学生期望回到原省、市、自治区工作,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学生由于自己特殊的民族生活习惯,期望回原籍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也分别有27%和62%的学生不愿回到原籍就业。
      民族教育在为各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地区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关心本民族发展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从事着不同的岗位。尽管在“选送与回归”人才的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关心本民族切身利益的同时心系祖国的发展是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所共有的想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其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论在任何地域、任何行业、任何领域,只要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那么最终对国家、对民族的整体发展都是有利的。
      
      二、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特点和指导原则
      
      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面对的目标群体更加多样,凸显的问题更加新颖;国家对少数民族适用的民族政策也相应地要求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各项条例作出相应的调整;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及学生与社会人员之间的横向联系更加微妙,个别性问题很容易迅速扩散成为群体性问题,因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在东部普通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从开始到现在主要以探索为主,实践性还不够,理论研究还有待提高。针对以上特点,我们认为,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 全局 普通高校 眼光 观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