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论中国化的民族定义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扬弃

    时间:2021-06-10 04:01: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化的民族定义的内容,进而对中国化的民族定义的六个“共同特征”逐一展开。最后文章认为中国化的民族定义是对马克思民族定义的扬弃,中国化的民族定义与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是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民族定义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6-053-03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进行过概括。1990年归纳为五个方面,1992年扩充为“八条”,2001年又概括为“十条”。但无论“五条”、“八条”,还是“十条”,在民族概念上都一直使用斯大林所定义的民族概念。
      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既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之中,提出了切合中国民族实际的民族概念。即“十二条”中的第一条:“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内容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包括了六要素。以下对六种“共同特征”逐一展开。
      共同的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地缘)、族体渊源(族源)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族体渊源就成为无源之水,如果没有地域渊源就成为空中楼阁。民族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族源和地缘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
      共同的生产方式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一定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自身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下,在经济活动领域形成的独特地方式。共同的生产方式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民族形成的重要经济条件,也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
      共同语言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交往联系中使用的语言。语言相通可使同一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更好的交流和交往。
      共同文化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的形式和特点的文化,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民族文化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标志。
      共同的民族风俗习惯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衣食住行、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
      共同心理认同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人们的自我归属心理,自觉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的认同心理,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民族心理认同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的精神心理纽带,它可以引发民族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护卫力。
      二、中国化的民族定义是对_z5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扬弃
      (一)与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一脉相承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明确指出: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特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也不会永恒存在下去;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中国化的民族定义与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是一脉相承的。“十二条”中的民族概念强调了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斯大林也强调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他曾说过;“民族不是种族的共同体,也不是部落的共同体而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体。”“民族不是偶然、昙花一现的混合物,而是由人们组成的稳定的共同体。”
      除此,“十二条”中的民族概念还强调了民族的六个共同特征,即共同的历史渊源、共同的生产方式、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与在斯大林民族定义中强调的,民族应具有的四个共同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是具有统一性的。
      首先,“十二条”中的民族概念虽未提到共同的地域,但是它提出的共同的历史渊源仍在表达民族是具有共同的地域这一特征的。共同的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的起源的地域渊源、族体渊源等。而其中的地域渊源换而言之就是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居住生活的地区。它是民族的生产、生活的空间场所。虽然有些民族现在不是全部聚居在同一地区,这可能是因为自然灾害或是战争等天灾人祸迫使他们的祖先迁徙到不同的地方,但是迁到新的地方,同一民族仍是聚居生活。
      其次,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中强调民族应具有共同的经济生活这一特征,这在“十二条”的民族概念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只是换了一个说法,民族应具有共同的经济方式。有共同的经济方式是共同经济生活的前提,若经济方式不同则很难形成融洽和谐的经济生活。
      第三,“十二条”的民族概念中提到民族应具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这三个共同特征在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中也是有的。他提出的是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的心理素质从广义上理解,它既包括共同的文化,也包括共同的风俗习惯还有心理认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的心理素质都是通过民族文化表现自己的特点。共同的心理素质从狭义上理解就是心理的认同,一个民族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心理。
      最后,两个定义都强调了共同的语言。斯大林曾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提到;“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的区别之一就是民族共同体非有共同的语言不可,国家却不一定要有共同的语言。”当然,这里所指的是民众的口头语言,而非官场的文牍语言。
      (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创新发展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民族特征论述的基础上,分析当时欧洲和俄国的民族的实际情况,批判第二国际后期机会主义的民族理论过程中提出来的。因此,针对我国复杂的民族情况和民族特点,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了自己的民族概念。
      我国民族分布有自己的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全国95%以上的县、市都是少数民族居住。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世居民族情况来看,10个以上民族居住的有6个省、自治区,5~9个民族的有17个省、自治区,2~4个民族的有5个省、市、自治区。3个民族的有京、津、沪。从少数民族人口占省、市、自治区总人口的比例来看,50%以上的有2个,30%~39.9%的有4个,20%~29.9%的有1个,10%~19.9%的有2个,5%~9.9%的有3个,1%~4.9%的有8个,1%以下的有7个。北京、

    推荐访问:定义 民族 扬弃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