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役使对价”理论假设

    时间:2021-06-07 20:00: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役使对价”理论假设通常用来解释历史上少数富人总是统治着多数穷人这一历史现象。富人之所以能够役使穷人,是因为富人支付给了穷人一定的“役使对价”;“役使对价”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伴随着人类贫富分化的进程而产生。国家役使的本质是个人役使的蜕变和升级。穷人难以抗拒役使是因为其风险成本很高。人役使人归根结底是人受物的役使,这是人的不自由状态,是劳动异化的一种表现。未来社会人对人的役使现象终将消失。对“役使对价”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基本观点与利益分析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役使对价”;国家役使;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中图分类号:D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8-0077-06
      作者简介:赵绥生(1953-),男,陕西清涧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一 、“役使对价”理论假设分析框架
      自从人类发生了阶级分化进入政治社会以后,一直存在着一种看似颇为费解的社会现象:占人口比例极少数的富人却总是统治着人数众多的穷人。研究分析少数人总是统治多数人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约束机制,会带给我们诸多的启示。
      深入考察少数富人总是统治着多数穷人这一现象会发现秘密在于:富人是借助于穷人的力量实现其对穷人统治的。笔者尝试通过“役使对价”理论假设来解释这种历史现象。“役使对价”理论假设的分析框架是:其一,少数富人总是通过役使穷人而实现其对多数穷人统治的;其二,富人之所以能够役使穷人,是因为富人支付给了穷人一定的“役使对价”;其三,一个人愿意接受他人役使而为他人服务的条件,是他所获得的“役使对价”不小于直接为自己工作的收益;其四,如果被役使者所从事的服务或工作风险过大,那么“役使对价”必须足够大,以至于被役使者甘愿为此收益而冒较大的风险;其五,“役使对价”的“价格”水准与穷人的生活水平有直接关系,穷人生活水平越低,“役使对价”便越低;其六,国家拥有国家机器强制力量,可以在不支付“役使对价”的条件下强迫穷人接受役使,比如服兵役、徭役等;其七,“役使对价”理论假设的基本原则是风险与利益均衡。一个人选择接受他人役使或者抵制役使,是基于对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利益的利弊权衡。风险与利益均衡始终是古往今来人类行为选择遵守的一个基本法则。
      “役使对价”理论假设不同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理论,虽然它们都基于承认一个共同的事实:自身利益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出发点。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的逻辑基础。理性经济人假设具体可以分为“经济人”假设和“理性人”假设,二者含义有所不同。“经济人”假设是指市场中的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不同的机会选择或者行为方式选择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和方式,即市场交换中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和目标是实现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市场主体参与社会分工和以商品形式满足他人需要,不是出于利他的动机,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就消费者层面而言是为了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就生产者层面而言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理性人”假设强调经济生活中的个体实现自利目标的能力,即在既定的外部约束下进行最优决策的能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显然经济人是自利的,但是自利并不等于自私。“经济人”假设主要用来解释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的交换等经济行为动机问题;而“役使对价”理论假设则用以解释政治等社会交往行为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和行为选择机制。
      “役使对价”理论假设与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也不相同。布坎南因在公共选择理论方面的建树,尤其是提出并论证了经济学和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和宪法基础,获得了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共选择是指人们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物品,怎样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以及设立相应匹配规则的行为与过程。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人”假设和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公共政策选择问题,解释社会如何做出公共利益问题决策的过程。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它把分析政府行为效率以及促使政府最有效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作为其最高目标,它创造性地将“经济人”假设由经济活动分析推广到政治活动分析,把人类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它认为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基础是交易动机、交易行为,政治的本质是利益的交换。从经济学理论角度来看,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的是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而从政治学、行政学的角度来看,它分析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政治个体(包括选民和政治家)以及政治团体在公共利益决策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意志与主张。而“役使对价”理论假设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基本立場,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解释人们的社会交往行为,说明历史发展规律正深深地隐藏在人们的这种行为选择过程中。
      二、富人役使穷人历史现象的产生
      “役使对价”是一个历史范畴。“役使对价”交易现象伴随着人类贫富分化的进程而产生。在原始公社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公社成员公共占有,劳动成果平等分配,每个氏族、部落成员都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只有简单的劳动分工,而没有贫富差别。原始氏族成员直接为自己和群体的生存而劳动,没有必要进行商品交换,也不存在人役使人的社会关系。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金属工具的问世,生产效率的提高,畜牧业和农业的发明及商品交换的产生,氏族内部出现了稳定的剩余劳动产品,原始人逐渐摆脱了食品缺乏给生存带来的威胁。“家畜的驯养和畜群的繁殖,开发出前所未有的财富的来源,并创造了全新的社会关系。”[1]50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揭示了原始社会不存在私有制现象,不能用人类的观念,即不能从社会道义和伦理观念中而要从社会物质社会条件中得到解释,也就是到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方式中得到说明。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必然导致剩余产品私人占有现象的发生。原始社会晚期一些氏族与部落领袖开始逐渐将公共剩余产品据为己有,于是人类贫富分化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1]164

    推荐访问:役使 对价 假设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