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论持久战》与台儿庄战役

    时间:2021-05-28 12:01: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uap/huap201302/huap20130234-1-l.jpg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论持久战》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被列入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发表的历史背景、观点的论述和事实论据都与台儿庄战役密不可分,在这部雄文巨著中,毛泽东提到台儿庄战役达13处之多。
      一、台儿庄战役为《论持久战》问世提供了契机
      抗战一开始,尽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一些抵抗,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是没有阻止住日军的进攻,大片国土沦丧,日军长驱直入。在抗战进行到10个月时,不仅东三省难以收复,甚至从山海关到杭州湾,北部、东部中国主要的大城市都已沦入敌手,当时的形势充满了未知的迷雾。面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命运,身居延安窑洞的毛泽东一直在思考着,《论持久战》一文在毛泽东的脑海里酝酿已久,台儿庄战役的爆发为《论持久战》的问世提供了契机。
      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在台儿庄一举歼灭日本侵略军板垣、矶谷两个精锐师团一万余人。台儿庄大捷鼓舞了蒋介石的抗战决心,于是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而日军也察觉了中国的意图,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中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5月中旬,前方越来越惨烈的战报不断传到蒋介石的案前,让其意识到了日军的企图,他叫来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人一块研究决策。日军的企图已经暴露,再死守徐州已不现实,何应钦等人亦主张赶紧突围,放弃徐州。于是蒋介石令李宗仁部力避决战,撤离徐州,火速突围。5月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中国军队且战且退,阵形不乱,按部就班地向西、向南撤退。日军阻一处,中国军队冲一处,无所不破,大军向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集结,各路相继冲出重围。5月18日黄昏,李宗仁与长官部官兵700余人,乘夜色突出敌之包围圈。日军一路杀来,以伤亡了万余人的代价,得到了一座徐州空城。徐州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徐州会战后,毛泽东认为那篇酝酿已久的文章发表时机已经成熟,事实论据已经具备,于是在延安凤凰山麓那孔窑洞里,毛泽东几乎笔不停歇、夜以继日地写作着腹稿已成的文章,经过8天8夜的呕心沥血,这部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初稿终于写成。毛泽东在一次集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这篇文章和这次演讲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云雾,对人们当下最关心的问题给出了科学合理而有分量的回答,在延安引起轰动,并迅速传播到各个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共及其军队树立信心、指导抗战的行动纲领。
      武汉会战结束后,在陪都重庆,周恩来第一次向白崇禧介绍了《论持久战》。素有“小诸葛”之誉的白崇禧听完介绍,很有兴趣,他让周恩来送给他一本。在得到这册《论持久战》后,白崇禧进行了认真研读。读完后,他拍案赞赏:“这才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白崇禧在国民党上层不断宣扬、介绍“持久战”理论,很快在当时中国军事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都逐渐传到了蒋介石耳中,并引起他的注意。白崇禧趁此向蒋介石转述了《论持久战》的主要精神,并送一册过去。不出所料,蒋也对《论持久战》深以为然,武汉会战后的局面也印证了“抗日战争必将经历的三个阶段”。于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在取得周恩来的同意后,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论持久战》在国际上也引起了重大反响。当时周恩来寄了一册给香港的宋庆龄。读完文章后,宋庆龄深为认同毛泽东鞭辟入里的分析判断,她找到自己亲近的朋友爱泼斯坦等人把《论持久战》翻译成了英文,准备在海外出版。毛泽东得知后,特意为英文本写了序言:“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的利益,也为了世界的利益”。
      二、台儿庄战役有力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在抗战初期,日军凭借精良武器,攻城略地,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在北方,日军沦陷京津,践踏华北,进攻齐鲁,占领山西;在南方,日军攻陷上海,逐鹿华东,屠城南京。一时悲观情绪笼罩全国,“亡国论”甚嚣尘上。就在此时,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浴血奋战,痛歼日寇万余人,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捷报传来,武汉三镇彻夜不眠,华夏九州狂欢不已,笼罩在国内的悲观情绪一扫而光。国际观瞻也出现大变化,欧美对中国抗战有了信心,从舆论和物质上开始援助中国。这时一些人又鼓吹“速胜论”。他们认为日本领土狭小,缺乏资源,无法承担大规模战争,所以很快就可以被中国击败。“亡国论”和“速胜论”都对当时的抗战产生了不良影响。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台儿庄胜利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会战应是“准决战”,说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毛泽东分析道,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因此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这样,我之战略的持久战,到战场作战就变成速决战了。敌之战略的速决战,经过许多战役和战斗的败仗,就不得不改为持久战。”毛泽东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也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推荐访问:战役 论持久战 台儿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