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失误

    时间:2021-05-27 20:0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政略、战略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失误,如抗战态度不够坚决彻底、战略战术运用不够得当、民众动员不够广泛等,从而迟滞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关键词:国民党;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纵观抗战的全过程,作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始终坚持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对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一点是应该得到历史充分肯定的。然而,由于国民党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使得其在正面战场的政略、战略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失误,也正是这些失误,迟滞了抗战胜利的进程,使得全国军民做出了更大的牺牲,整个中华民族付出了更加惨重的代价。
      一、抗战态度不够坚决彻底
      首先,国民党当局实行抗战,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形势和压力。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日甚一日,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国民党对这一形势却缺乏清醒的认识,仍然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当局一直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当作威胁其政权的心腹巨患,而把日本却只当作癣疥之疾。蒋介石甚至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为奴隶,亦不可得”。“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国民党当局奉行“不抵抗”政策,坐视东北沦陷,仍然把主要精力用于围剿红军。之后,日本又相继精心策划了“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和呼声空前高涨,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当局感到如不表示抗日,其政权就会遭到人民彻底抛弃。再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已直接地危害着国民党所代表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核心利益。这些都迫使国民党当局不得不调整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其次,在抗战过程中尤其是相持阶段,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呈现出两面性。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还是比较积极的,但到武汉失守,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就显得有些摇摆了。一是由于日本政治诱降活动的加剧,国民党内的妥协派又有所抬头。二是国民党害怕共产党和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威胁其统治,开始制造反共摩擦,破坏统一战线,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皖南事变”。后来在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国内外正义力量的坚决反对下,国民党的反共行为才不得不有所收敛。三是国民党始终对美、英、苏等国家抱有依赖和幻想,企图依靠英美和苏联等国的干预和援助来改变战局,甚至希望等到美、英、苏等国直接参战,国际局势转变,由此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政治上的不坚定,直接影响了军事战略,影响了军心士气,导致了在军事上的连连失利。
      二、战略战术运用不够得当
      首先,国民党主张的持久消耗战略具有明显的缺陷。其具体表现为:应战而不求战,依靠现有军队,层层据守,在持久消耗作战中争取时间,等待国际形势变化,直到最后胜利。这种消极防御作战思想导致了国民党军的战略被动,并造成军队的重大伤亡。
      其次,国民党的战略构想为其日后消极抗战提供了温床。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战略构想是,经过初期的节节抵抗,将军队主力逐渐西移,建立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根据地,与日寇对峙于平汉、粤汉路两侧。在初期作战中国民党军不断向西向南撤退,至武汉会战结束,国民党军与日军形成一条从杭州到包头长约3500余公里的敌我对峙线,基本上实现了国民党所预想的战略部署。国民党的战略部署虽然有效破坏了日寇的速决战略,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军事力量,背靠大后方,奠定了一定的持久抗战的基础,但同时也使得国民党军主力部队与日寇隔离开来,不利于长期消耗日军战斗力,不利于转化敌我力量,为日后消极抗战提供了温床。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军大部分时间在消极保存实力与期待国际形势变化中度过,军队日益腐败,战斗力萎缩,战斗精神每况愈下,吃了不少败仗。
      再次,作战指导呆板被动。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中,基本上实行的是战略上内线防御、层层据守,战术上则以一线式阵地战为主的战略战术。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即主张实行以固守阵地为主的防御作战。他命令部队,一定“要坚守阵地,有进无退,以深沟、高垒、厚壁,粉碎敌人之进攻”,并称之为“抗倭胜利唯一要决”。在后来的历次重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都以阵地战来实现持久消耗目标的战略思想。而纵观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除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等战役在作战指挥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上比较正确外,其他多数战役均打得呆板被动,且兵员消耗极大。
      三、民众动员不够广泛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也认识到民众能否广泛动员,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在实际操作中,国民党当局却奉行片面抗战路线,认为抗战主要是政府和军队的事。他们既需要从民众那里获取战时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补给,同时又害怕民众觉悟起来发动起来以后威胁他们的统治,因此他们对人民群众,更多的只是欺骗、强迫、利用和压制。尤其是国民党在“一切服从军事”的前提下,往往置广大人民的生死于不顾。1938年6月,国民党当局为阻止日军西进,竟然掘开郑县黄河花园口大堤。此举虽然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但给当地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国民党的这些倒行逆施,不仅不能深入动员全国人民投入抗战,相反大大摧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无数的事实说明,国民党在抗战后期已经完全丧失了民心,这为其日后在大陆的失败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参考文献:
      1、荣盂源.蒋家王朝[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
      2、羹古军.中国抗日战争史稿[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3、朱国汉.南京国民政府纪实[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推荐访问:抗日战争 国民党 失误 战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