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主义实践

    时间:2021-05-23 04:01: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二战后,多边主义作为美国规划世界秩序和地区秩序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似乎在环境复杂的亚太地区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因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与亚太国家签订的一系列双边协定,似乎表明其在该地区更乐意奉行双边主义。然而事实上,由于冷战战略的需要,美国在亚太并没有放弃多边主义,并在20世纪50、60年代积极进行多边主义的实践。从东南亚条约组织到亚洲开发银行的多边主义实践是一条从亚太地区安全结盟到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尝试过程。这一过程对美国以后的亚太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形成了安全双边主义与经济多边主义相结合的战略布局。
      关键词:多边主义;美国;亚太地区;东南亚条约组织;亚洲开发银行
      中图分类号:D8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8-0139-03
      
      什么是多边主义?美国著名学者约翰·鲁杰(John G. Ruggie)认为“多边主义是一种在广义的行动原则基础上协调三个或者更多国家之间关系的制度形式”。而另一位著名学者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认为“所谓多边主义,指的是多个国家组成的集团内部,通过某些制度安排,协调各国政策的一种实践”。中国学者刘建飞教授将多边主义分成三个层次:(1)工具性多边主义,即将多边主义作为一种外交形式或外交政策工具,基本上与多边外交同义,与双边外交相对应;(2)制度性多边主义(基本上是鲁杰定义的含义);(3)政策性或战略性多边主义,即将多边主义作为一种外交理念、指导思想、政策取向、战略选择,一般与单边主义、孤立主义、帝国主义等概念相对立。对美国来讲,多边主义既是美国规划战后世界秩序和地区秩序的指导原则。也是美国推行其对外战略的政策工具。美国主导下的多边主义具有相对的广泛性和开放性,以尽可能多地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包容进来。
      
      一、亚太的多边主义之困:美国的“极端霸权”和亚太复杂的地缘环境
      
      战后初期,当美国的多边主义原则在欧洲和国际上结出累累硕果的时候,却在亚太地区遭遇青黄不接,美国的亚太盟友们似乎并不欢迎这个当时颇为“流行”的主义。而美国为了加紧推行其在亚洲的冷战战略,构筑遏制苏联和中国的亚太“反共”防线。似乎也更乐意推行双边主义政策。从冷战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先后与不同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条约。1947年3月,美国首先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军事基地协定》和《美国对菲律宾军事援助协定》,1950年10月美国与泰国签订《泰美军事援助协定》和《泰美经济技术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国又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9月1日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美澳新安全条约》,9月8日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1953-1954年美国又先后同韩国和蒋介石台湾当局炮制《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和《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等等。美国的双边主义政策在亚太地区大行其道的时候,多边主义原则就在这里失去了“市场”,当1951年美国提议拟定《太平洋公约草案》以建立亚太集体安全机制时,遭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强烈反对,结果美国不得不用上述的一连串“双边条约”代替“多边条约”。
      美国的多边主义原则在亚太地区遭遇到困境有着复杂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美国自身的原因。战后初期,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权力比在欧洲大得多。形成了所谓的“极端霸权”,“权力的极端不对称,使得霸权国就没有动机去追求制度化的秩序(即多边秩序)”。所以美国倾向于依靠优越的霸权权力,在亚太地区建立双边而不是多边秩序。因为双边协议总比多边协议更容易达成,所以双边主义更方便美国与它的盟友们打交道,也更有利于美国将它的盟友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是亚太地区复杂的地缘环境使然。协调与合作是多边主义的基本特征,而亚太地区各国间却缺乏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基础。亚太地区各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存在着复杂的领土、主权纠纷,彼此之间难以相互信任,比如日韩之间存在的历史纠纷,澳大利亚、新西兰对日本的担心,以及菲律宾与马来西亚之间存在领土纠纷,等等。各国之间的不信任,使得相互协调与合作就困难重重,从而使得美国的多边主义政策缺乏实践的基础。同时,美国的亚太盟国也不赞成多边主义,因为它们认为多边主义会使它们承担额外的义务,降低它们搭便车的机会,所以它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处理它们与美国的双边关系,而较少顾及本地区国家之间的多边合作。
      尽管多边主义在亚太地区受到冷遇,但是它作为美国规划世界秩序和地区秩序的基本原则,美国并没有轻易放弃在亚太地区的尝试。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抗衡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美国开始在亚太地区进行安全领域的多边主义实践,1954年美国一手策划组建了东南亚条约组织。
      
      二、亚太地区安全多边主义的尝试——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成立
      
      东南亚条约组织和美国在欧洲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样,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采用集体多边安全来对付共产主义“威胁”的一种模式,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实践安全多边主义的首次尝试。冷战开始后,东南亚成为美国及其亚太盟国对抗共产主义的关键地区,杜鲁门政府曾在1952年出台的“关于美国在东南亚的目标和行动方针的政策声明”中十分肯定了东南亚对于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性。文件说:“如果共产党控制了整个东南亚,就会使美国在太平洋近海岛屿链防务圈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从而将严重危及美国在远东的根本安全利益。东南亚,特别是马来亚和印尼。是世界上天然橡胶和锡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和其他重要战略物资的出产地。缅甸和泰国的大米出口,对马来西亚、锡兰和香港关系重大,对日本和印度也有重要意义”。所以,美国处心积虑防范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以维护亚太地区的“自由世界”,不仅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而且与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签订双边条约以确定“防共”义务。
      但是随着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失败已成定局,美国认为单靠双边协定支持某一盟国是无力遏制共产主义“进一步扩张”的,开始构想在东南亚构筑集体安全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目的。1954年3月29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在纽约海外记者俱乐部发表题为“红色亚洲的威胁”的演讲。杜勒斯说,“在今天的情况下,共产党俄国和它的盟国共产党中国把它们的政治制度强加给东南亚,不管它们采用的是哪一种手段,都将是对整个自由世界的严重威胁。美国认为,不应该消极地接受这种可能性,而是应该以联合行动来对付它。”所以,1954年9月,美、英、法、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在马尼拉举行外长会议,正式缔结《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条约中强调:“缔约国打算公开和正式宣布它们的团结观念,以使任何潜在的侵略者认识到各缔约国在本区域内团结一致,并愿进一步统一

    推荐访问:亚太地区 美国 二十世纪 实践 主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