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中国留学生:从边缘到中心

    时间:2021-04-11 20:03: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无端又渡桑干水,总把他乡比故乡。自从学习了外语专业,我就登上了“外”字轮船,一生漂泊,在风云变幻的旅途中经历苦辣酸甜,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丰富人生阅历,有回头是岸的期许,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从1972年进入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到2012年从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退休的40多年间,我竟有21年在国外度过,从国家公派留学生到教育外交官,从英国、澳大利亚到美国,接触最多、感触最多的是那些身在海外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印象最深、结缘最深的也是这一批炎黄子孙,联络最多、相聚最多的还是这个群体。他们从寥若晨星到星火燎原,从历史大潮的背景到世界教育、科技、文化及大众外交的台前,一桩桩,一幕幕,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担当越来越重要的使命。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把他们吹到了海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他们也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推动者,他们以厚德载物的胸怀和亲诚惠容的精神推动着中外教育、科技、文化合作与交流逐步向深层次发展,推动着中外友谊向基层延伸,推动着人类文明与进步。李肇星曾感慨地说,在美国的中国大使不仅我一人,还有数万名中国学生和学者。
      一、20世纪70年代末,常被误作日本人
      1978年9月,我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生来到英伦三岛。 每年一度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学校和学院领导总会强调国际学生是学校的骄傲,当时中国大陆学生是新鲜面孔,知名度和影响力都低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学生,甚至低于越南学生。
      当时,中国留学生选择的专业单一、服装单一、学习和生活单一,年龄大致相同,走在街上格外抢眼。记得我常对着泰晤士河映照中的自己感到惊讶,黑灰色的衣服底色衬托着黄色的脸庞,一身的庄重庄严裹着一脸的活力与笑容。
      改革开放后,中国留学生从边缘复苏,当走在街头或漫步在旅游景点时,好客的英国人和国外游客常用不准确的日语“你好”跟我们打招呼。我们虽学过或懂一点日语,却从不愿用日语作答,往往用英文客气地回敬:“对不起,我们是中国人。”但从他们的惊讶中不难体会什么是位卑言轻、国弱民穷,什么是男儿当自强,什么是民族当振兴。
      也许是肤色、身高、长相使他们产生了错觉,也许是因为国家穷,没有能力和财力与日本、韩国抗衡。当时,日本、韩国的商品在英国比比皆是,而中国商品只有玩具和海鸥相机,独处一隅,颇受冷落。其实,受冷落的还有海外赤子的心。此类事情常有发生,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个结,一个解不开的结,一种羞辱和压力,也就更加激起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的责任和义务。
      二、20世纪80年代末,常被误作越南难民
      20世纪80年代末,我被派往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教育处工作,联络中国学生和学者是工作的重心。当时,澳大利亚语言学校风生水起,有些学校片面追逐利益,不设门槛,缺乏必要的师资和教学设施,只要交足3个月的学费就可签发入学通知。中国留学生,特别是来自上海、北京和江浙一带的自费语言生大潮般地涌向澳大利亚。他们之中大多抱着学习语言、谋求发展或勤工俭学、打工赚钱的初衷来到这块大陆,缺乏必要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对澳大利亚历史文化及社会现状的基本了解。语言学校的办学目的和语言生的求学目的发生了错位和失衡,致使许多语言学校进入恶性循环,墨尔本国际英语学院的学生从1200人减至100人,悉尼国际大厦语言学校的倒闭让800名中国学生失学。
      当时中国经济并不发达,很多人为出国留学几近砸锅卖铁。为了降低成本,不少中国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到澳大利亚北部打工赚钱,采香蕉、刨土豆、收甘蔗。即便在学的学者也经常徒步或开着破旧的车辆上学上班,出没在低廉超市和菜市场,甚至旧货市场。由于语言文化沟通能力差,不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和交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被抓被押事件屡见不鲜。当时,澳大利亚接纳了大约20万名越南难民,中国自费生常被误认为越南难民,堪培拉的临时拘留所里不乏这样的中国留学生。当然,也有中国留学生成为澳大利亚顶尖大学的佼佼者,甚至有的中国学者成为这些高校的教学科研骨干,但与中国学生,特别是自费语言生大潮相比,不过是浪花几朵。
      三、20世纪90年代末,常被捧为座上宾
      20世纪90年代末,我被派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工作,工作对象是出国的中国才俊和精英。当时,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数量逐年攀升,特别是攻读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中国学生更多、更优秀。马里兰大学巴尔迪默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llege, UMBC )常被戏称为“U Must Be Chinese”(你一定是中国人);杨伯翰大学化学系(School of Chemistry)被学生称为“School of Chinese”(中国学生系)。
      中国学生的增多和出色表现壮大了美国高校师资和管理队伍,如有的成为校长助理和副校长,进入学校决策层或美国主流社会。他们的涌现吸引了更多的中国留学生,中文学校也应运而生,学习中文,特别是学习简体字的热潮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催生了大批校友会和专业协会,如清华大学校友会、南京大学校友会、山东大学校友会,以及全美数学、化学、生物、政治协会等。校友会和协会的平台不仅推动着校友和同行间的联谊、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服务美国当地社区和周边经济建设,助力中国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推动中美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引起美国社会的重视。
      大陆学者走上美国主流社会推动着美国高校的中文项目和重心向中国倾斜,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杨伯翰大学等纷纷邀请中国驻美大使和高级外交官到学校访问、演讲。这些高校的地位和影响不言而喻,推动着美国各州州长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的5年多时间里,我有幸陪同时任驻美大使李肇星和杨洁篪先后访问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杜克大学等20多所大学,也有幸陪同他们到犹他州、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明尼苏达州等访问,推动美国州长协会(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州教育委员会联盟(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美国州教育厅长理事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到犹他州访问时,该州州长曾当面问李肇星大使:“李大使,您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最大的愿望又是什么?”李大使当即回答:“我最大的幸福是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支持中国;我最大的苦恼是世界上依然有部分国家和人民不了解中国、不理解中国、不支持中国;我最大的愿望是中国尽快强大起来。”这一席话让我刻骨铭心。

    推荐访问:中国留学生 边缘 中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