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论述文筛选、整合三法

    时间:2021-04-08 16:03: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对于论述文信息筛选、整合题,我们怎样去应对才能提高得分率呢?
      一、抓文本
      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在操作上应做到两点:一是圈,即用笔圈出重要信息;二是理,即理清文章脉络。下面我们以2014年论述文材料为例,运用勾画关键句法梳理文章脉络。从标题“艺术与中国社会”入手,可勾画出如下关键句:1.艺术的作用是以感情动人;2.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3.礼乐使生活上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艺术领域;4.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5.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6.礼之本在于音乐的精神;7.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8.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回读这些句子,就能很快把握全文的基本内容,即谈艺术对于中国社会的作用;也能清晰理清全文的逻辑关系(第1段总说诗书礼乐对中国社会的作用,2~7段分别从“礼”与“乐”两方面谈艺术的作用,1~7段构成总分关系;第8段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进一步强调中国艺术的特点)。
      磨刀不误砍柴工,阅读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要坚守“没有读懂就不做题”的原则,千万不能跳过这一环节。
      二、定区间
      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做题时应先认真分析题干,明确命题指向,再回归文本,找到选项所在的区间(段落、句子)。如2013年湖北高考题第8题中的四个选项,A项在原文第一段,B项在第二段,C项在第四段,D项在第三段。
      三、作比较。
      找到选项存在的区间后要注意与原文仔细比较。平时熟知一些常用的设障方法会加强比较的针对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常见的设障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增、删(漏)。有的添加定语或状语,有的却删除词语或句子,修饰成分的增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如2012年湖北高考卷第6题: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它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对照原文“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可知,原文指的是在篇幅(结构)上没有联系,拟题人故意增加“思想上”,原意因而被改变。
      二是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如2013年湖北高考第6题: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比照原文“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可见,关于“生于斯、死于斯”原文的表述是被动的,而选项却变成了主动。
      三是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导致似是而非。如2014年湖北高考题第6题: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比照原文“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可见,原文说艺术文学是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这是形式方面的东西,而拟题人却说是“教育内容”。
      四是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如2013年湖北高考题第6题: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选项中“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在原文中是这样表述的:“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原文只是强调二者自由的方式不同,没有说“更容易”,此属无中生有。
      艺术解读中的时间意象
      艺术解读中时间意象的直觉生成,犹如精神之倚赖于物质,是生发于艺术中的空间意象所表达的空间关系,因为“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时间关系的表达只有通过空间的表达才发展起来”,“所有时间取向都以空间定位为前提”。
      但是,艺术解读中空间意象、时间意象的生成,绝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形式转换问题,而是一个与理解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的心理释放问题。例如我们阅读柳宗元的《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感受到的肃杀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关于中唐社会现状以及诗人遭受迫害的种种联想,虽然是从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引发出来的,但它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画面固有的界限。
      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统一的绝对的时间是没有的,“相反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时间测度”,但“这依赖于他在何处和如何运动”。正因如此,时间意象的生成在实际上就成了艺术解读者的心灵在各种具象的空间意象中的游履过程,及其所带来的感官享受和精神满足,但这并不是空间意象本身所固有的美的意义,而是空间意象在时间演进中把微妙感觉或联想激活的结果。
      艺术解读中时间意象的直觉生成,大多和读者的直接经验相联系,所以往往会有非理性的成分。例如,“落花流水”由于它潜在的时间性被此在的空间性遮蔽,一些读者往往就会直接把它和人的生命活动的终结性特征联系起来。因而也就往往会生成青春易逝的“第一意象”。于是,有些批评者往往就习惯性地根据阅读中生成的这种直觉性时间意象,把落花流水的艺术形象一般地看成是作者的消极颓废的人生观的直接反映,其实这种批判性的结论是值得读者讨论的。事实上,不同的读者在直观落花流水的艺术形象时总是潜在地跟它所象征的生命过程的时间性存在状态关联着的。直觉生成的时间意象,由于其深深地联系于生命时间的推移和流逝,让人们在想象中看到流动变幻的具体生动的生命活动情景,甚至从更广阔意义上看到生命活动的绵延性和超越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解读中时间意象的直觉性又是充满着理性与非理性的。
      对于艺术解读来讲,艺术的时间意象比起艺术的空间意象是更为本质和更有挑战性的东西。因此,努力实现空间意象向时间意象的转换,才能使艺术的审美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 下列不能支撑“(犹如)精神之倚赖物质”观点的一项是( )
      A. 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
      B. 所有时间取向都以空间定位为前提。
      C. 时间意象的直觉生成生发于空间意象所表达的空间关系。
      D. 时间关系的表达只有通过空间关系的表达才发展起来。
      2. 下列对文本的概括,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意象生成不是一个物理形式的转换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
      B. 富于个性的时间意象的生成,主要由欣赏者具体处境来决定。
      C. 时间意象的直觉生成和大多读者的直接经验相联系。
      D.把“落花流水”一般地看作作者消极颓废人生观的直接反映,这是值得批评者讨论的。
      3.下列根据文中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江雪》时间意象的生成远远地超出了画面固有的界限,解读者抛开原有生态画面而让理解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B. 读者直接把“落花流水”与人的生命活动的终结性特征联系起来,是由于他们用空间性遮蔽了时间性。
      C. 空间意象在时间的演进中能够激活艺术解读者微妙的感觉或联想。
      D. 为了克服艺术的空间意象缺少本质性和挑战性弊端,就必须努力实现空间意象向时间意象的转换。
      
      1. A (题干中“支撑……观点”这句话,其用意在于证明观点存在的必然性。A项是对这句话所做的解释,不是论证)
      2. B(A项“不是”完全排除了意象生成与物理形式的转换关系,而原文是说“不是纯粹的”,意即与物理转换还是有关的。C项注意“大多”的位置不同,修饰对象有很大差异。D项主客倒置,原文是说批评者的观点值得人们讨论)
      3. C(A项“解读者抛开原有生态画面”不对,时间意象生成离不开空间意象,注意原文中有“引发”二字。B项“他们”“遮蔽”不对,原文是说他们忽略了空间性,是无意的、被动的,而此处却成了有意的,主动的。D项实现空间意象向时间意象的转换的目的是提升审美能力,另外“缺少”二字扩大程度,原文是比较空间意象与时间意象的强弱)

    推荐访问:论述 筛选 整合 三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