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困境及其思考

    时间:2021-04-08 00:02: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多起扶倒地老人事件中公众认知与真相的错位,凸显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日益严峻的困境:信息传播价值与传播的价值的冲突趋于尖锐;信息二手化现状与真实性要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信息碎片化现状与深度化要求的背离日益严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困境,造成了消极的社会后果,应采取应对之策。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信息传播 扶倒地老人 法制事件传播
      自2006年11月南京彭宇案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多起扶倒地老人事件。经过传播,这些法制事件逐渐“演绎”成为“做好事反遭诬陷”的“标本”,并对公众的认知和社会行动产生影响:“世风日下”“以后不敢做好事”等言论充斥网络,现实生活中老人摔倒无人搀扶的事例大幅增加。
      然而,公众的认知(主要通过大众媒体)和事实真相并不一致。
      “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为善服务,又可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更大。”[1]多起扶倒地老人事件昭示的,虽然仍是困扰新闻业者和社会公众的老问题——信息传播困境,但在网络已成长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今天,[2]这一困境更加严峻。对其所引发的负面社会效应,应予以重视。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困境加剧
      1. 信息传播价值、传播的价值之间的冲突趋于尖锐。信息传播价值是对信息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衡量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值得传播。就新闻报道而言,其传播价值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5大要素(等同于新闻价值);传播的价值指的是信息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等同于新闻的价值)。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说,记者选择哪些信息进行报道,在遵循新闻价值标准的同时,更要基于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伦理道德,实现新闻的价值。在传统媒体主导的传播环境下,新闻报道由各家媒体机构的专业记者完成,并经部主任、值班总编辑等层层把关,新闻价值和新闻的价值之间的冲突虽不可避免,但尚处于可控范围。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价值和传播的价值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一方面,在与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日趋下降,为吸引受众的眼球,一些传统媒体漠视新闻的价值,越来越倾向于从新闻价值的单一视角报道新闻,给信息传播带来困境。2011年8月26号中午12点半左右,江苏如皋司机殷红彬驾驶公共汽车返回南通,途中发现跌倒在路边的石书英老人,便上前搀扶,在将老人交给村民后离开。下午2点,老人的儿子郝先生到现场后,报警称该班车司机逃逸。下午4点左右,交警通过调取车载录像,还了殷红彬的清白;紧接着,老人苏醒,获知真相的郝先生到殷红彬所在的单位,送锦旗表示感谢。整个事件前后不到4个小时即告平息。孰料,当地一家电视台为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关注度,人为地将本是“美丽的误会”的新闻拆成两部分:先播出题为《如皋石庄:老人摔倒,司机下车搀扶被疑是“肇事者”》的消息,还配发评论,认为其与南京彭宇案极其相似,感叹“当好人做好事的道德风险到底有多大?”之后播出第二条题为“监控录像还原真相,驾驶员做好事险被‘误会’”的新闻。这家电视台“唯恐天下不乱”的报道取向,令人不解。
      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草根性,不仅使社会公众能通过微博、SNS等自媒体平台直接传播信息,且还能通过对信息的围观间接传播信息。这些信息更多基于其传播价值(尽管本人没意识到),而非传播的价值,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缺乏客观、公正、真实的品质。
      2. 信息二手化、碎片化现状与真实性要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原始性信息和一手信息是真实信息的主要来源。传统媒介环境下,二手信息较少,对真实性的影响有限。网络环境下,信息转载常态化,二手信息成为网络信息的主体。在转载过程中,出现了来源错位、内容走样等诸多新闻失实现象。近年来多起扶倒地老人事件,大多是以二手信息的形式出现在各种网络平台,以讹传讹,误导社会视听。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以海量形式存在的二手信息中,受资助的二手信息比重越来越大。这些信息通常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对信息真实构成威胁。信息资助(information subsidies)是媒体机构在产业化过程中,为弥补削减员工与提供更多新闻产品的缺口,只能利用较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从而对公关机构、社会团体乃至个体“资助”的信息产生更大依赖。[3]在近年来多起扶倒地老人事件中,记者不顾当事方“喂养”的信息可能含有的倾向性,仓促采信、盲目报道,铸下新闻失实的后果。南京彭宇案第二次开庭后,彭宇主动打电话给一位网站论坛版主,表示自己做好事扶起一个老太后反被诬告,希望媒体关注此事。该版主立即用短信将这一情况通报给南京十多家媒体和网站记者。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一些媒体仅仅依据彭宇和他朋友网络上的辩解,就刊发了《扶人却被判撞人南京小伙好心没好报》《男子称扶摔倒老太反被告被判赔4万》等报道,可谓冒失之举。
      与媒体机构相比,普通网民更易受资助的信息的误导。“上海彭宇案”中,大润发司机尹启亮发布了一则题为《希望热心市民帮帮我,我不求别人说我见义勇为,我只想还自己一个清白》的微博。这些未经核实和调查的内容,引发了众多网民的转发和关注,其中不乏对老太太家属的肆意谩骂和攻击。
      3. 信息碎片化现状与深度化要求的背离日益严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媒体为减少成本支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将重点从调查性报道和深度报道转向短、小、新、快等碎片化新闻,这与信息深度化的要求形成背离。
      网络环境下,信息碎片化现状与深度化要求的背离更加严重,这在法制事件传播中体现的最为典型。法制事件传播通常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重大领域,题材复杂敏感,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更高。记者和网民如果没有扎实的法律素养作为支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进行核实,所传播的碎片化信息就可能缺乏公正的品质,甚至失实。
      近年来多起扶倒地老人事件,基本属于民事诉讼范畴。然而,记者和网民在报道和传播此类案件时,在不知道“(法官)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是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却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疑罪从无”原则,指责法官依生活经验断案为非法。在不知道民事诉讼中原告举证后被告提出积极抗辩也要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况下,却以民事诉讼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举证原则、刑事诉讼举证由控诉方承担等逻辑,套用各地的扶倒地老人事件。上述常识性错误,即源于记者和网民过于轻率地采信各种碎片化信息。

    推荐访问:困境 信息传播 思考 环境 网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