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中英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多尺度比较及其对我国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

    时间:2021-03-25 08:02: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研究生教育与我国智力资源的建设息息相关,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关系着我们未来科技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与培养质量进行多尺度比较,同时对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建议,期望对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英研究生教育;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50-02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底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做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智力资源的研究生教育部门,其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与方向将对我们“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强国的本质在于其具有无与伦比的后续优质智力资源,而高等教育是提供优质智力资源的核心与关键。如果可以对科技强国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之间进行比价,深挖两者的不同,对不同的优劣进行评估,并将该信息用于指导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必将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本文,笔者对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尤其是对英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和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各自特点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同时对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建议,期望对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所启示。
      一、创新型研究生的内涵
      从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开始,在“洋为中用”的发展思路下,围绕“富国强兵”的战略,中国已经开始了近代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地实现了低端制造业的国际化:在低附加值产品制造领域,中国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从裤子到餐具处处表识“Made in China”,一时间,到处充满着中国制造。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知道:“中国制造”不是“中国创造”,我们只是一个低端产品的制造大国,而不是一个生产高端产品的“创造大国”,如何实现由“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整个科研届与产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作为实现中国创造的主力与后备军——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是在以上背景下,高等教育提出了通过实现“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来为中国科研队伍提供具有“创造性”的创新型科研人才,进而实现“中国创造”的“中国梦”。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探索未知领域和获得创造性成果[1,2]。美国《创新杂志》中指出创新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3]。基于这两个概念,我们不难梳理出“创新型研究生”的内涵,即其至少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1.具有广泛的学科背景知识,并且具有融合学科知识的能力。没有基础的创新是无源之泉,因此,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讲,就需要具有广泛的学科背景知识,只有在具有广泛学科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创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有掌握知识的人具有融合知识的能力方可创新。
      2.具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利用已经拥有的交叉知识,创造性地进行新的发现或者发明。实现创新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作为创新的主体要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而这种思维需要导师的导,需要导师的鼓励方可获得。
      二、中英研究生教育培养差异
      英国作为世界上的科技强国之一,其成功建立的符合本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对实现、维系其科技强国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本部分,本文将对英国与中国不同层系研究生教育的差异进行多方位的比较与剖析。
      1.硕士教育体制的差异。在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硕士教育学制为一年,在这一年里研究生不仅要完成所有的硕士课程,而且还要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并完成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与中国硕士论文“需要自己的实验数据与创新点”不同,英国的硕士论文多为综述性论文。硕士学位申请者(硕士研究生)主要通过对其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大量的文献调查,然后写出报告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文献调研,获得了广泛的学科知识,为其以后从事相应的科研提供了学科知识背景。而导师可通过学生在实验与综述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来评估学生的科研洞察能力,从而筛选、推荐出优秀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而对于资质平庸的学生,则顺利毕业进入工作岗位。该培养体系不仅可以筛选出真正适合做研究的优秀学生使其顺利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同时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使不适合做研究的学生快速的进入工作阶段,而不必浪费两年的时间去学习自己将来大部分不会用到的知识与技能。反观我们国内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目前国内研究生的培养大部分是三年制,硕士研究生既需要疲于应付照本宣科式的课堂学习,又要完成“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使得学生只能将自己的视野仅仅集中在与自己论文相关的知识点上,只是通过重复的工作获得科研数据,根本无法实现广泛知识背景的涉猎。造成我国硕士研究生与国外研究生相比,知识背景与科研事业相对狭小,科研思路相对禁锢。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刚刚进入科研队伍的学生来讲,使一个硕士研究生掌握实验技能,获得广泛的学科交叉知识,学会发现科学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就已经足够了。对于硕士研究生讲创新,会不会有拔苗助长的负面影响是值得商榷的。
      2.博士教育体制的差异。在英国博士教育学制一般为三年。在这三年里,研究生针对某一方向进行研究,只要掌握研究与发现问题的方法,并在某一领域有所发现,经过导师的认可就可以毕业,并没有SCI文章的硬性规定。在该体系下,研究生在导师的课题范围内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开展研究,因为研究生只需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就可以了,没有SCI文章的压力,因此他们有很多原创性的研究,通过不同年级博士生之间的接力研究实现了科研的原创性创新,这也是造就英国高校在科研领域领先的原因之一。反观中国,对博士研究生毕业最明显的标准就是SCI的数量,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博士研究生不敢去做一些真正的前沿研究,而是通过阅读文献来拼凑出为应付毕业需要的SCI论文。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研究生毕业了,中国SCI论文数量排名靠前了,但是高质量的、原创性的、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报道与成果数量仍处于低水平。同时以追求SCI论文数量为目的的博士教育培养使得这些准科研工作者失去了踏踏实实沉下心去做科研的耐心与习惯,使得科研体系在一种浮躁的氛围下进行,对整个科研届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大大减少应有了的原创性的科研。

    推荐访问:尺度 中英 研究生教育 启示 培养模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