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投资传导循环中的产业结构变动(二)

    时间:2021-02-24 20:0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产业结构形成是投资流向资金暂时性沉淀的状态表现。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有两股推动力量:市场本身的投资决定机制;政府行政推动力量。《投资运行机理分析引论》有效地揭示并分析宏观层面上的投资传导循环结构及其机理,为了进一步探讨投资传导循环机理,在前人基础上分析政府在投资传导循环中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以及剖析政府在投资传导循环中的“旁观者”身份以及其滞后性问题。
      【关键词】产业结构,政府,投资传导循环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研究,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在研究范式、研究目的上都有着显著差异。从文献看,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国内学者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是在两大部类范式下分析问题,研究了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农、轻、重”比例关系以及产业发展优先顺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经济理论逐步引介到国内,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传统理论方法在客观性和解释力方面的局限,于是尝试着由静态理论演绎转向动态实证分析,开始应用西方经济学的范式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产业分工、产业转移和升级问题。这一时期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投资制度安排决定投资传导循环的宏观机理,首先可以从投资传导循环是属于政府规定的制度性来解释。一、从经济体制与投资运行的关联性来看,投资传导循环采取何种形式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而社会经济运行究竟是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还是计划于市场混合经济体制,则是政府安排的结果;二、政府选择市场经济体制配置资源,目的是期望市场机制能够引导经济总量实现动态均衡,但由于存在着市场失灵现象,政府便不得不对引致经济总量出现动态非均衡的传导循环进行微观调节和宏观调控,对投资运行的微观调节和宏观调控实则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因此,从宏观调控意义上来看,同样可以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传到循环理解成一种政府规定的制度性安排。在贴近现实的市场运作中,投资传导循环可分为市场型投资制度安排与非市场型投资制度安排。
      从投资传导循环中可以发现其包含直接投资、非直接投资两部分。从投资制度安排到产业结构形成为直接投资过程;产业结构到宏观经济目标、然后返回到投资制度安排则是非直接投资过程。下文将基于该投资传导循环对政府在投资传导循环中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以及政府在投资传导循环中的“旁观者”身份以及其滞后性问题进行分析。
      二、产业结构变动与政府的投资制度安排
      在投资传导循环中,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指标衡量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若宏观经济指标所反映的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程度达到了政府的预期,则政府会继续运用原有的宏观调控手段、产业政策导向决定的投资制度安排,或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来适当调整宏观调控手段、产业政策导向。若宏观经济指标所反映的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程度偏离了政府的预期,政府在下一期的投资制度制定中将根据该期宏观经济指标的反映情况来调整或改变宏观调控手和产业政策导向以期望社会投资流向进入政府支持区域形成预期的投资结构达到预期中的产业结构。
      各国政府都试图通过自身自定的政策和调控手段来控制改善国民经济,宏观经济实现程度低于政府预期,政府用刺激手段;宏观经济实现程度超过预期,则用紧缩手段。但纵观历史,政府的“理想”似乎从来没有实现,各国政府虽在周而复始的调整调控手段和政策导向,却鲜有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程度与政府预期相一致的时期。这里的原因有几点:一、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是由市场最终的供给与需求决定。政府虽然运用自身的调控手段和政策导向对一些问题加以改善和引导的,但常常是头疼却治脚。二、政府根据投资循环周期结束时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当经济过热时,供给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者把过多的资金投向某一产业。投资者作为市场运作的切身感受者能快速的觉察该现象,并迅速调整投资流向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政府在投资循环结束时才意识到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并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制定下一期的调控手段和产业政策导向。可见市场自身的投资决定机制以一种自发的力量来影响投资流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逐步达到合理的产业结构。政府的行政手段通常会打乱市场自身的调整机制,因政府对于指定的调控手段和产业政策导向的力度难以把握,总是让实际的产业结构偏离政府预期的产业结构。
      三、政府作为市场旁观者以及滞后性的解析
      政府理性既包括作出决策的理性,也包括通过反馈信息分析经济状况的理性。政府虽理性,决策时理性地根据所得信息作出理性的思考,但并不能保证反馈信息的充分“理性”,即反馈信息永远是滞后于实际情况发生。政府、投资者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述:
      图3-1中投资者与产业结构形成相交的区域是投资者在投资传导循环中对市场掌握的信息程度,政府与产业结构形成相交的区域是政府在投资传导循环中对信息的掌握程度。投资者是市场中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状况信息的第一接受者,若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产业结构就表现为相对合理从而投资者的资金流向的分布亦合理,投资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利益最大化。故投资者对于投资传导循环中投资信息的掌握是最及时和全面的,故两者相交部分的面积很大。
      政府处于投资传导循环结构的边缘即政府是处在市场的边缘可称为“旁观者”。政府因其经济职能之故,要参与到投资传导循环中来。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投资无疑是经济社会关注的重点,政府亦视之为重中之中。这犹如《投资运行机理分析引论》中所描述的人类寻求自我发展的本能,激励着人们对投资活动的极大关注。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投资体制及其制度安排才能实现经济的稳定或持续增长,则是经济学家们一直潜心研究的问题。这不仅是经济学家也是政府和置身于经济社会且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的部分一直重视的问题。
      从图3-1中可以看出政府与产业结构也可表示为市场相交部分的面积较之于投资者与产业结构来说小的十分显著。如前文所述,政府作为投资传导循环乃至市场的边缘者很难第一时间掌握投资信息和市场信息。政府只能通过投资传导循环结束时的表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统计数据来判断。就统计数据而言,其并不是第一手资料而是通过层层的累计和统计才能汇总的,在统计资料搜集和反映的过程中不免发生信息失真和信息滞后的现象。而政府根据经济指标的同居数据反映来判断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不免有些不合适,即使政府是理性的。政府虽理性但它身在圈外无法了解投资传导循环中的内在机理。

    推荐访问:传导 产业结构 浅析 变动 循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