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烹制视觉盛宴,款待五洲宾朋】 宾朋

    时间:2020-07-16 07:25: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中的电影和照片始终是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杭州案例馆的笑脸墙就令人印象深刻。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电影和照片之类的视觉传播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受受众欢迎的一种媒介手段。
      同样,对于平面媒体来说,图片都愈发成为先头兵,图片报道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家媒体对于整个世博会报道的质量。所以我们看到在上海世博会的报道工作中,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动用了大量的图片采编队伍。
      国家级通讯社新华社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保证每天在世博园中有十名左右的摄影人员,通过总社和分社结合、人员轮岗等手段保证图片报道力量的持续性,从4月20日世博会试运营开始计算,截止到世博会闭幕后的11月1日,新华社图片平台上共有世博主题照片超过16300张。而国内最主要的两家新闻图片库CFP和东方IC均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上海世博会的专栏,截止到11月1日,CFP可搜索的世博会主题图片超过49000张,而总部位于上海的东方IC图片库则利用“东道主”优势获取了更多的摄影师资源,世博主题的图片数量达到令人惊讶的116800张。
      
      重策划,拼选题
      
      有如此丰富的图片资源,国内各媒体自然对于世博图片的使用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成千上万的照片,并非每一张照片都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在缺乏合理筛选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媒体被动地接受这些海量图片,只能在图片编辑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精力,同时也很难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有这么一个现实,在数码相机、拍照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保守估计每天产生在世博园内的照片以千万张计,来自中国各地和外国的普通游客们能够通过互联网非常迅速地传播手中的世博图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在网上可以轻易且及时地看到这些数量庞大的照片,他们可能就不再需要通过媒体来阅读类似的缺乏组织和策划的图片。“草根性”图片报道的压力对于新闻界来说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不管是传统纸媒,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媒体,都必须面对全民摄影带来的压力,需要媒体具有更加优秀的策划能力。
      从试运营一直到上海世博会开幕,针对国内外受众对于上海世博会认知的需求,在一个月时间内,各媒体着重对世博场馆和世博园内的各项活动进行大篇幅报道,在图片上也大多盯住场馆外观设计、内部展品陈列、各种演出现场,这样的“硬新闻”、“硬照片”对于受众的“解渴需求”给予了必要的满足。
      而进入到世博会常规报道期间后,随着受众对于世博会的基本形象有了初步了解,各媒体则开始对世博园中的绿色低碳、高科技、人文理念着重给予了策划报道,开始使用一些图片故事来阐述理念和精神性主题。
      
      以人为本,展现传媒优势
      
      新华社几乎是从世博会开园后不久就开始策划拍摄“年轻的眼睛看世博”这样一个系列主题。每一组图片故事都围绕一个年轻人逛世博会展开,这个系列一直持续拍摄到世博会结束,全方位展现了上海世博会对于年轻人认知先进文化科技和人文理念的积极作用,当把所有的图片放到一起时,如同一部讲述当代年轻人面对世界的精神发展的纪录片。
      这个系列之所以成功的一大原因在于围绕一个个具体的人展开,摆脱了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摄影,没有把内容停留在一个场馆的外貌和展品具体的样式上,而是将每一个鲜活的人物放到这样的环境中去,让受众跟着这个与自己差不多的年轻人去感受世博会的文化冲击和视觉冲击,这样一种亲切的图片报道方式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先进传播理念。
      《世博周刊》英文版在创刊初期便策划了“笑脸”系列,以世博园中的观众、志愿者、工作人员为拍摄采访主体,每一张环境人像配以相对固定的提问和他们的回答,每一期杂志有两页的篇幅,由六到十名这样的“笑脸”组成。受众在这样的视觉传播中,感受到了与自己相似的感情和经历,让人觉得亲切,产生了带入感,打破了平面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相对被动的劣势。
      
      深度搜索外国受众口味需求
      
      《中国日报》的世博周报每期均以整版介绍当周世博园中有价值的文艺表演信息。这样的手法几乎所有媒体在报道世博会时都考虑到了,上海世博会的宣传报道工作比以往的其他大型活动更重视服务性内容的报道,这是一大进步。
      除了服务性资讯,受众更深层次的要求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对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渴求,这意味着世博的报道,需要着重于对中国形象的传达,这对于受众大多是外国人的外宣媒体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的国家形象需要对外传播,这一时代要求需要外宣媒体迅速成长,并且不断完善自己的宣传手法、管理结构和传播模式。
      在世博会图片报道中,许多媒体都以图片专栏专版方式以视觉手法展现世博。以《世博周刊》英文版为例,每期4页“WEEKLYWATCH”(图景)栏目,其中两页针对每周的国家馆日和省市活动周,全面而最直观地介绍了世博会的活动内容,另外两页则是每期寻找一个主题,如世博园中的摄影者、演员、小丑,世博会机器人,志愿者,世博园游客对抗高温等,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向外国读者介绍世博会。
      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我们的外宣才能真正用心地去尝试让外国人认识、接受和认可中国文化,而并非单一价值观的输出。这样的文章和图片“走出去”越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就越丰满越健康,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舞台也更加宽阔。在这样的理念推动下,世博外宣刊物均加强了同国外媒体的合作,今年6月,《中国日报》分别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主要版面刊登了上海世博会专刊,总发行200万份,吸引了大量美国读者阅读。而《世博周刊》英文版则持续向澳大利亚唯一中英双语报纸《CHINATIMES》(当代中国)供稿,内容多是以图片为主。
      
      请外国人当“大厨”
      
      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在“请进来”方面也做出了尝试。上海世博会前,一些媒体清来国外知名摄影师拍摄世博会,如世界最富盛名的图片社玛格南的顶级摄影师布鲁诺・贝巴和帕特里克・扎克曼,意大利的人文摄影家丹尼尔・马提奥利等,他们的作品被放在国内外的图片库上出售,通过更多的媒体传播,尤其是一些国外的主流媒体进行报道、放大,达到更好的对外传播效果。这样的方式,在以后的宣传工作中,力度应该得到加强。
      上海世博会无疑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中国广大媒体的图片部门也是经历了一场大考,这样的大考将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事务、举办大型活动而变得日常化,图片报道的方法也将不断地随之完善和发展。

    推荐访问:宾朋 烹制 款待 烹制视觉盛宴 款待五洲宾朋 烹制视觉盛宴 如何烹制网站视觉盛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