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预算单位“烧钱”隐秘 预算单位

    时间:2020-03-29 07:37: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G是一名普通的财务工作者,供职于某涉外教育机构总部。正值岁末,用G的话来说,这是个“黑色十二月”,因为他将日日苦恼该如何“把钱花完”。   某涉外教育机构总部是中央财政直属预算单位,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球该机构分部,具体职责包括:制订建设规划和设置、评估标准审批设置、审批各地的年度项目计划和预决算、指导、评估办学活动,对机构运行进行质量管理、为各地提供教学资源支持与服务、选派教学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和教师组织召开大会。
      
      “虚报”的预算
      某涉外教育机构总部财务部门又细分为两个处室,其中G所在的处室负责项目预算安排与执行。据G介绍,每年年初制定当年预算,由于该机构是中央财政直属预算单位,每年的预算是由G亲自送至财政部教科文司,“业内人士管报预算叫‘三上三下’,即年初先报一个笼统的总数,然后通过与财政部门的反复‘交涉’后,最终确定细化预算。”G坦言,“现在报预算,都是能多要就多要,原本1000万能解决的事,一定要按2000万报,单位部门领导肯定是希望获得充足的经费开展工作,而财政部门往往会‘砍一刀’,因此预算‘虚报’是非常普遍的。”
      至于财政部门“砍多砍少”其中尺度的把握更是颇为微妙。“一方面取决于上一年预算执行的情况,如果钱没花完,那么第二年就要有一定调整;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所报项目的重要性,例如提高教师待遇等亟待完成的工作,更容易得到财力的支持。此外,预算经费的审批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部门领导与财政部门相关人员的‘关系’。”G透露道。
      “虚报”预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由于财政“砍一刀”而产生的经费不足,但这样的预算制定无异于“空设”,并没有实际参考价值,给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添了诸多不便。
      “以教师工资待遇一项为例,之前报预算的时候,报的就是每个外派教师一年30万元人民币的工资,但事实执行上,根本到不了这个数字。后来出现教师反映收入过低,无法支持其在海外的工作和生活,提高教师待遇被提上日程。经过科学的计算,外派教师一年待遇应在30万元左右,这恰恰与‘虚报’的预算相符,但若要从财政部门落实这笔钱,预算就要做到四十几万,而这四十几万的数字如何得来,还需要财务人员能够‘自圆其说’。”G显得颇为无奈。
      
      迟来的拨款
      众所周知,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财政部门并非一次性将年度预算经费拨付给预算单位,而是按照进度分时段到账。
      “理论上,如果上一年的预算任务没有完成,年终决算时剩余部分应全部上缴财政,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以某涉外教育机构为例,2008年就并未完成当年预算任务,剩余十几亿元也未上缴财政。2009年初制定预算时,仍依照正规流程,在预算执行时,考虑到上一年剩余经费充足,财政部门要求先使用这部分经费,而当年的预算则在下半年才真正到位,致使年底突击花钱压力空前巨大。”G解释说,“至于2008年为何产生了大笔剩余经费,又为何没能上缴财政,就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上级部门经常会“突然袭击”,在年末,给下级单位拨款,造成新的压力。以某涉外教育机构为例,由于其行政结构隶属问题,无法避免要成为上级部门“突击花钱”下的“牺牲品”。
      “例如2010年底,某涉外教育机构就获此‘殊荣’,以类似‘支持上级工作’为由,获得2亿元经费。到账时间以是年末,迫使某涉外教育机构要在最短的时间,将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迅速花掉,压力可想而知。”G补充说,“最有意思的是,去年年底下拨的2亿元经费,今年还要求某涉外教育机构全额‘归还’,当然‘归还’的形式,还要另找名目。由于今年某涉外教育机构本身预算经费就缩减了,加之要‘归还’的2亿资金,以及提升了的教师待遇,今年年底的支出压力相对较小。”
      
      弊端凸显
      年终预算单位突击花钱的现象普遍,而突击花钱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有些单位采取提前完成项目支出,或加大项目投入的方法,更多地则是采取“迅速散钱”法,让更多计划外的新项目迅速“上马”。
      “每到年底,各级预算单位都打破头去想办法完成任务,其中方法有很多种,但无论以哪种方式花钱,都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弊端和疏漏。例如某涉外教育机构总部,突击花钱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提前预支教师工资,但会影响下一年的预算执行,如果下一年预算经费仍然充裕,那么年底的压力就更大。”G补充说,“这样的预支行为会衍生出更为极端的做法,如安排还未外派的教师提前领取外派经费,甚至是找一批人来‘冒名顶替’充当教师,在某银行开户,将预算经费作为教师工资打入个人账户。这样的做法往往是产生腐败的诱因,例如已领取外派经费的教师取消了外派计划时,这笔钱如何处理?以个人名义开户的存款由谁保管?如何支配?怎么监管?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解决,漏洞早晚要暴露出来。”
      作为一名普通的财务工作者,G感到这样的做法极为扭曲,但又是无奈之举。除了提前预支一些必要的费用外,突击花钱往往会体现在批准新项目的方式上,例如由某涉外教育机构出资,拨款给国内多所高校,建立教学实验基地,开展教学工作。项目本身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2009年底突击花钱任务艰巨,大量的资金一次性直接投给高校,又缺乏后期的监督,导致资金“打了水漂”。G坦言,在后来的项目审查工作中,某些高校的任务完成情况极差,“不仅基地没有建成,有些工作甚至根本没有开展。例如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某所高校,账面上反映几千万的项目经费,只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时段里,花费了几万元的礼品费,其他工作一律未开展。”
      是否能通过一定监督和问责机制避免资金“打水漂”行为?G认为,以某涉外教育机构为例,其对应的项目开展往往是由全国各大高校开展的,普遍拥有较高的行政级别,而某涉外教育机构总部属下级单位,“以下管上”的体制格局导致监督、管理、问责工作根本无法开展。G坦言,“根据某涉外教育机构的工作需要,财务人员会被安排去各大高校审查基地建设工作,但查出问题,并不是要追究高校的责任,而是由财务人员负责协助高校,完成‘做账’,也让这笔钱在账面上‘有了交代’。而下一年预算是否依旧照常拨付给负责项目的高校,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推荐访问:隐秘 预算 烧钱 预算单位“烧钱”隐秘 预算单位 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