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万科:“空降兵”的人才观|万科物业是国企吗

    时间:2020-03-28 07:32: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万科:“空降兵”的人才观   摸索如何吸纳更多的非“万科化”人才,来冲击一下原本公司的“土文化”,万科不是在玩过家家,而是挑战组织系统的共建能力   万科善于从一堆应届大学生中迅速挑出自己想要的那些人。万科董事长王石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很优秀,不一定非要到万科发展;如果你不优秀,那就不要想来万科发展。
      “如果我从万科离开,那么我将很难存活。因为文化难以兼容。”万科一位有3年工作经验的年轻员工这么说。从以往员工离职后的情况来看,确实没有在行业中做到特别优秀的。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因为万科被梦想成为中国第一家达到万亿市值的房地产公司,并位列中国企业最佳雇主前十。
      但是,这是一个有着强势企业文化的公司。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员工在一套成熟的体系培育之下被“万科化”,该公司的步履一致,大家对公司的行为规范都有着高度认同。这其中包括强烈的团队作战意识、精英意识,以及完全市场经济运营、理想主义等。员工容易有归属感,全身心地感情投入。
      这一点,反而成为这家房地产行业的“黄埔军校”很难向别的公司输出可兼容人才的原因所在。
      在享受急速扩张带来的快感时,该公司开始为其内部出现的高度一致表示担忧。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未雨绸缪。因为现实往往很残酷,越来越多的国内兼并收购,以及国际合作,必须要求万科对于异质文化有相当的兼容度。
      8年前,该公司尝试高成本培育“万科化”人才,现在,万科反而在摸索如何吸纳更多的非“万科化”人才。这部分是为了“以增量激活存量”,冲击一下原本公司的“土文化”。
      
      找出最“万科”的人
      在“网投”环节淘汰部分专业不符合的人之后,严格的笔试分别考察中文、数学、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在万科的招聘环节中,这两部分都与其他房地产公司的招聘步骤相贴合。万科的特色,是在第三个环节中开始显现。这一环节,万科的HR就如同一个观察者,观察这个新组建的几人小组的表现。一个从未正面提及但是雷打不动的原则,就是坚持团队作业,这个环节中被淘汰的,往往是过于锋芒毕露的人。
      
      挑选“种子”的环节非常重要
      与很多公司一样,万科之前也不招“空降兵”,他们奉行与其他房地产公司一样的“拿来主义”。这一戒律在8年前被打破。这也是因为当时房地产企业开始进行全国化扩张,需要大量的人才。他们将这个计划称之为“新动力”计划,希望这些孩子成为火种,进入万科的各个分部。
      大学生进来,一定要用最“万科化”的人去培养他们,首先就是1个月的“洗脑”。这一传统一代传一代,今年是“第八代”。在万科内部,这被称为“NP8”(“新动力”第八代的简称)。
      万科认为,一个公司内部的价值观出现冲突的时候,沟通的成本往往很高。所以,招聘的时候就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判断这个应聘者与万科的‘相似度’。
      这种对于“效度”测试的模板,往往建立在大量内部优秀员工访谈,以及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被反推出来。
      当然,这种方法并非可以锁定完全100%万科化的人。所以,此后还要有一个月的集训,培训的课时包括:文化价值观:“最万科化”的优秀员工讲故事;动手能力测试;踩盘行动;内部座谈;总裁访谈等。步步深入,是要让新进入公司的员工对于公司文化充分认同。
      一开始,这些新鲜血液对于万科的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扩张前夕,大批对于公司文化高度认同的应届大学生被分散到各联络点,成为不同分公司的员工。经过了一些原有力量的本能排斥之后,这些新员工为打破全国各区域公司以及管理层之间的壁垒,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10年前被招入的NP1,已经成为一些区域分公司的副总裁、总裁助理,以及经理级别的中坚力量。每一代的“NP”因为都是新人,有着相同的背景,又都经历过集团的统一培训,所以关系十分融洽,这也缓和了各地分公司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找点“刺激”
      但是,新的压力又出现了。当万科用一套成熟的择人体系,成功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度一致的“万科化”人才后,从某种程度来判断,这种高度一致,反而成为必须去打破的僵局。
      “10年前,我还经常听到一些批判的声音;但是5年前,这种声音越来越少,几乎消失了。”一位老员工对记者称。这让他们自己也慢慢迷失,不知道是否公司新的体制和方案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为很少有人会说“NO”。
      按照万科的理解,万科的员工可能为了一个方案,忙到夜里2点,然后将方案递交给接下来一个部门的员工,他会继续仔细地完成接下来的工作,甚至会为了让整体方案更加完美而修正自己的某些说法。这是一个接力棒的过程。在万科,团队不会计较每个人的利益得失,而是有些理想主义地去做事情。但是,在其他的房地产公司,这种全身心投入的同心协力可能是无法想象的。
      过去十几年,万科所吸纳的,都是有理想、有激情,并崇尚人性的人。这也导致这个公司的文化相对“纯净”,并有浓郁的理想化色彩。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很多房地产公司还做不到这一点。
      
      分歧还不止这些
      对于住房产业化的尝试,以及对于廉租屋的探索与尝试,事实上都是源于这种强烈的精英意识。但是,当万科为了实现某种企业公民义务,而在各地寻觅住房保障体系的地块出让时,给业内的信息却是:现在廉租房也有利可图了,连万科都各地拿地了。而住宅产业化,就连争取政府的支持也要颇费周折。
      强烈的“精英”意识,本身伴随着“孤独”这一特性。而该公司从一开始对员工的选择和淘汰,又让整个文化体系以及市场运营体系有很强的排他性,对于自身文化高度认同。内部的沟通成本降到最低,也导致与外界的沟通成本可能有些提高。
      从2005年左右,地产行业进入“列国纷争”的阶段,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成为趋势,作为行业翘楚,万科所扮演的角色,正是收购别人的那一方。提高融合度,以及接受不同意见,成为进入兼并时期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在充分降低对内沟通成本之后,他们需要考虑的新课题。
      2007年的时候,原万博宣伟国际公关公司(中国区)消费品及医疗领域领导人于玉光加盟了万科,出任万科集团品牌总监。之前,万科还聘入了原百安居中国区执行副总裁袁伯银。这两位高管都有跨国公司的背景。
      而万科的“社会精英”计划到现在已经将近五年时间,每一年都能够吸纳更多来自跨国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加盟。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哈佛、麻省理工、牛津等世界著名学府的高级别人才,这也是在国际“融合”中需要的人才。这些从社会上吸纳的精英,包括受过职业化训练的外企职工,以及拥有海外背景的人才。或者是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职业经理人;或是有管理过比目前万科规模更大企业的经验。
      新血液的吸纳背后,是万科希望给现有的整套体系寻找“外力”的刺激。
      在万科看来,这些受过职业化训练的人才,不会有浓厚的感情投入,讲规则、讲标准。
      过去的20年,能否保证今后20年、30年的发展?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万科开始打“预防针”。因为他们也看到,在大家都已经打上“万科化”的标签之后,原有的文化需要有些“冲击”。

    推荐访问:空降兵 人才观 万科 万科:“空降兵”的人才观 人才是万科的资本 万科人力资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