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明星光环的背后付出【拒绝背后的沉思】

    时间:2020-03-24 07:2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别林斯基曾说:“《奥涅金》可以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高级的人民作品”。当年奥涅金错失达吉雅娜纯朴真挚的爱情,后来终于重逢时,面对奥涅金的苦苦追求,达吉亚娜却冷静地拒绝了。这拒绝背后正如普希金所说,倾注了他“真正的理解”和心灵的期望,同时也深深烙刻着诗人生活的印记。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把达吉雅娜比作“俄国妇女的圣像”,因为她传递出俄罗斯的灵魂和民族精神的真挚期待。
      关键词:叶普盖尼・奥涅金 达吉雅娜 俄国妇女圣像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别林斯基曾说:“直到普希金,才开始了俄罗斯文学,因为他的诗歌中跳跃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和普希金一起,俄罗斯诗歌由弱小的学生,一变而成为天资颖悟、精练圆熟的大师。”的确,普希金以他鲜明的民族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批判性,奠定了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的成功,主要在于真实地塑造了第一个“边缘人”的形象――奥涅金,塑造了19世纪初叶俄国社会典型环境中的那一类典型人物。而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作为奥涅金个人生活、情感世界中独特的“那一个”――达吉雅娜,同样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倾注了满腔热血,有着他全部的理解,全副心灵的期待和所有真挚的爱,是普希金心目中的“我的真正的理想”。别林斯基称赞普希金:“他首先第一个以达吉雅娜为代表,诗意地再现了俄国的妇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评论中,则把达吉雅娜称作“俄国妇女的圣像”。可见,达吉雅娜的形象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在小说的结尾,作为将军夫人的达吉雅娜面对奥涅金迟来的爱情时,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达吉雅娜却冷静果断地拒绝了。正是这个情节令人回味悠长,也使得小说在情节上跌宕起伏,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是什么令当年情深彻骨的达吉雅娜,此时竟如此坚定地拒绝这个曾经久久期盼的“爱情”呢?笔者以为,这正是这部小说愈久弥新的魅力所在,它是探索俄罗斯文学心灵和民族精神的一把钥匙。
       当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一出场,她的容貌、性格、爱好就很独特,诗人写道:“她没有妹妹那样的美丽……一切都不能引起人们注意。”她善良、温柔、感情丰富而纯真;她腼腆、忧郁、沉默而倔强;“她不会对父亲温柔体贴,/也不会跟母亲撒娇亲热……却经常默默地望着窗外出神。”她不同于当时俄国上流社会中的贵族小姐们,为了将来嫁入豪门而学习社交礼仪、学做女红、学习各种舞蹈,对此她都不屑一顾。女人们津津乐道地谈婚论嫁,她却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中,读书使她忘记了一切烦恼。她特别喜欢看理查逊和卢梭的书,喜欢歌德和法国史达尔夫人的小说。小说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生活,是她逃避苦闷、追求自由理想的精神家园,也培养了她高傲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普希金对于达吉雅娜,如同他熟悉喜爱的邻家女孩,他那么自然地把偏远乡村贵族少女的纯真、质朴、忧郁、不满现实、富于浪漫幻想的个性写得真实而传神。正是卢梭、歌德等人的小说开启了达吉雅娜的心灵,使她受到启蒙主义和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熏染――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这些思想对于达吉雅娜这个生长在农奴制和宗法专制下的乡村贵族少女,影响是巨大的,使她不满于日复一日的呆滞沉闷的乡村地主生活,她要冲破重重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在当时的俄国社会,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她们没有任何社会经济地位,传统赋予她们的角色只能是家庭的、被爱的、被征服的和性的角色,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包办。达吉雅娜从母亲和其他俄罗斯妇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作为女人的她,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嫁人。她不满封建包办婚姻,不满外省地主平庸乏味的生活,她渴望爱情,渴望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理想丈夫。别林斯基曾说:达吉雅娜“是一个特殊的造物,有着深刻的善于爱的天性”。的确,在达吉雅娜的整个内心世界里,爱就是全部生活,她爱自己的父母,她爱慈祥的乳母,爱朴素的乡村风光,爱幽静的乡间小路。当风流倜傥、卓尔不群的奥涅金出现时,他正是她心目中的“爱的理想”,达吉雅娜克服少女的羞涩和矜持,毅然拿起笔,热烈而坦率地倾吐了自己真挚的爱情。
       诗人塑造的达吉雅娜是一个热情、质朴、执着追求爱情的女性,她显然不同于传统的“淑女”形象,也异于当时上流社会所标榜的贵族小姐的风范。普希金在诗中对达吉雅娜的勇敢率真大为欣赏,他情不自禁地赞美道:
       “为什么达吉雅娜更该受责备?/是因为她赋有可爱的纯朴天性……是因为她爱得毫不做作,/听任感情自由地奔腾。”
       在诗人笔下,爱情中的少女是这样纯真自然近乎一个毫无心计的孩子,丝毫没有贵族小姐们特有的高傲、冷漠和矜持,她如原野中的蔷薇,清纯、自然、率真而热烈。
       当奥涅金接到达吉雅娜的信后,一开始也曾引起他的种种感慨,他真诚地对达吉雅娜说,“您的真挚温暖了我的心,它使我激动,它唤出我久已沉寂的感情。”但他为什么又拒绝了这真挚的爱情呢?答案就在他一再强调的“从前”一词里:“如果是从前,我会选择你作为我孤寂岁月的伴侣,你是我从前的理想。”强调“从前”,正说明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厌倦。周旋于浮华的他早已尝遍了生活滋味,也耗尽了青春热情,他无法再对挚爱回应。
       可以想见,当奥涅金拒绝了达吉雅娜纯真热烈的爱情时,她的痛苦是深重的。因为,她的爱源于热情淳朴的天性,源于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更在于她对理想的托付,对不公命运的执着抗争。但是必须承认她的爱情观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卢梭、歌德等感伤小说的影响,她对爱的理解含有虚幻的、一厢情愿的色彩,常常把小说中的“现实”幻化成生活中的真实,自认为奥涅金理解她,爱她。而奥涅金高傲的气质、忧郁的神情、不俗的谈吐、挺拔的身姿同样深深吸引着少女的心。可是,以她的生活阅历,不可能看到与奥涅金的差异,更不能理解奥涅金的思想、情感与痛苦。
       奥涅金是个受过贵族教育的青年,读过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的书,受到过法国启蒙主义卢梭著作的影响。他不满于现实,怀疑一切,痛苦地寻求出路。他曾读书、从事创作,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虽然博学多才,但他毫无实际工作的能力,缺乏毅力和恒心,干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也无力摆脱贵族传统思想和习俗的影响,在上流社会混迹八年,他深知浮华世界的虚伪与欺骗,终日郁郁寡欢,认为世界上已经没有真正的爱情。当心灰意冷的他面对达吉雅娜热烈真诚的爱情时,把她大胆的表白误以为社交界仕女们的情场做戏。他拒绝了,一方面是他孤独麻木的情感已经闭合了心的飞翔,不理解这种自然坦诚的爱;另一方面,他不愿意用婚姻的羁绊来约束自己。
       在经历了连斯基之死的惨剧后,奥涅金被迫远走他乡,对于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的达吉雅娜,这不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面色苍白,悲痛欲绝,“像个幽灵到处游荡”。当达吉雅娜拜访了奥涅金住过的庄园,在人去楼空的书房里长久地翻阅着他曾经读过的书籍,仔细找寻着奥涅金留下的“见解和思想”。此刻,达吉雅娜才明白了,或者说她自觉读懂了奥涅金,他是一个哈罗德式的人物,“是个忧郁而危险的怪人”。失望和蔑视留在心底,参悟拨开了心中的“迷雾”,达吉雅娜从伤痛中走向成熟。不可否认,与其说达吉雅娜揭开了心中的谜底,还不如说她对奥涅金的误解又加深了。因为仅凭几本奥涅金喜欢阅读的书籍和只言片语的批注,就此断定人的性情品格,显然是不够准确,也有失公允。距离和误解疏离了两人的情感,也注定了他们渐行渐远的人生路途。
       母亲把达吉雅娜带到莫斯科,将她嫁给了彼得堡名声显赫的老将军。应该说,这也是达吉雅娜最后的抉择。当真爱已不复存在,与其终老幽闭于无聊的乡野,不如顺势把握住命运。在母亲眼泪的恳求下,为了安慰母亲,达吉雅娜顺从地戴上了新娘的花冠。对于达吉雅娜来说,爱就是全部生活,为了母亲而牺牲自己的情感,这也是一种爱。成为将军和公爵夫人的达吉雅娜富贵而又显赫,但她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奢华、喧嚣和污浊。而作为人妻的她已经完全回归到传统的期待,恪守着自己纯洁高贵的天性,忠于丈夫,忠于家庭。在普希金心目中,达吉雅娜无疑就是一个圣母玛利亚式的女性,这一形象特质就是爱、牺牲、同情、包容。然而,在无意间,作者的男权意识也渗出纸背:理想的女性必须忠于家庭和丈夫,而舍弃爱情。作者在歌唱“心中的女神”时,却“忽略”了作为女性至真至爱的情感和生命之尊。
       当奥涅金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他“扰乱了她的心灵”。不能否认奥涅金狂热的追求有虚荣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真实的爱情。对于连斯基之死,懊恼痛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目标,经过三年的漫游,最终他疲惫而孤寂地回到了曾经憎恶过的彼得堡。当再见到达吉雅娜时,他发现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腼腆忧郁的乡村少女,而是高贵典雅的公爵夫人,是“繁华京都一位难以接近的女神”,奥涅金抑制不住自己狂热的感情,他存着希望,扶着病体,苦苦地追求着。奥涅金对爱情的这种态度是真诚的。别林斯基也认为:“奥涅金写给达吉雅娜的信燃烧着爱的激情,这里没有戏弄,没有上流社会的克制,没有它的一套假面具。”但是,将军夫人最终还是把爱凝固在“那时”,她再次向奥涅金表白自己的感情:她还爱着他,但她必须忠实于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冷静地拒绝了奥涅金的追求。
       对于达吉雅娜为什么要拒绝奥涅金?评论界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是源于她纯洁高贵的天性,是俄罗斯妇女的理想典范;一种观点认为身为贵妇的她早已看透了奥涅金的虚伪、冷漠、无聊,拒绝即是报复;也有观点认为,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而忠实于传统婚姻,是宗法制度下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凸显作者根深蒂固的爱情观;另有观点认为,达吉雅娜与重燃爱情之火的奥涅金之间,早已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沟壑,是命运的作弄,把两个本该相爱的人拨弄到“偏移的两岸”。
       综上所述,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着这部小说。正因为如此,从它问世以来留给人们的是名垂史册的热情和探究。笔者就最后一种观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当达吉雅娜和奥涅金终于重逢、他们的身份地位终于接近时,可他们的情感、思想和心灵却走得越来越远。
       达吉雅娜的拒绝,并不是对理想爱情的放弃,而是理性使然。虽然爱之存在,但那是达吉雅娜博爱包容之心使然。以她对奥涅金的理解,对浮华虚伪的上流社会的深刻感受,自然认定眼前的奥涅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超凡脱俗的理想爱人,而是一个浮游世事、“卑微感情的奴隶”,她已无意为那逝去的爱再挽留什么。她的拒绝表明她的成熟、理智。如果说当年她的爱是出于热情,是她所不了解的;那么如今的拒绝就是对“理想之爱”的守护,是永存内心“爱的理想”。陀思妥耶夫斯基赞颂普希金:
       “第一个将俄罗斯的美的艺术形式给予我们,这种美是直接从俄罗斯灵魂中发出来,直接在人民的真理中和在我们的土壤中获得……证明达吉雅娜这一个不造谣诽谤而能洁身自好的、完全是俄罗斯妇女的典型。”
       因为这一艺术形象所彪炳的正是俄罗斯民族精神和灵魂的执着与光辉。
      
       参考文献:
       [1] 别林斯基:《论普希金》,罗果夫主编、戈宝全编:《普希金文集》,时代出版社,1954年版。
       [2] 别林斯基:《俄罗斯文学在一八四○》,罗果夫主编、戈宝全编:《普希金文集》,时代出版社,1954版。
       [3] 冯春译:《普希金作品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4]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日记(一八八○年)》,罗果夫主编、戈宝全编:《普希金文集》,时代出版社,1954年版。
      
       作者简介:
       秦薇,女,1961―,江苏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2006级,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工作单位:北京培黎职业学院艺术传媒系。
       罗群,女,1968―,云南昆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史、欧美文学,工作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推荐访问:沉思 拒绝 拒绝背后的沉思 巩俐拒绝颁奖背后真相 害怕被拒绝背后的真实心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