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暖冬”渐行渐远,全球变暖暂时停滞了吗】 全球变暖停滞

    时间:2020-03-07 09:40: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1年12月6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随着一股较强冷空气的袭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前一段时间,我国新疆、内蒙古、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已经遭遇寒潮暴雪天气影响;在美国东部地区,一场几十年来最早的暴风雪导致几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至少20人死于和暴风雪相关的事故。
      有人产生疑问:不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吗,天气怎么这么冷?确实有研究认为,1999年以后的这十来年里,全球平均温度没有继续上升,变暖的趋势接近于零。这是否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真的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很多人感到“暖冬”似乎越来越遥远了,记者就此专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一汇院士。
      全球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的趋势是上升的
      记者:有研究认为,1999年以后全球气候变暖进入了一个停滞期,您怎么看?
      丁一汇: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全球变暖,1906年至2005年期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C°。但是,全球变暖说的是一种平均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年际(不同年份)的波动和年代际(十年周期)的波动。
      一般认为,这些波动是由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在某一段时间出现温度偏低或偏高,都不是很异常的事情。
      在近百年(1906年~2005年)温度曲线上,很明显出现了两次年代际尺度的冷期和两次年代际尺度暖期。1920年~1940年的20年间是一个增暖的峰值时期,上个世纪70年代至上世纪末是另一个明显的增暖时期;而20世纪初的20年间和1950年~1970年的20年间是相对的冷期。
      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的趋势是上升的,但它是在多次长、短周期的波动中不断上升的。全球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的趋势是上升的。
      特别是近40~50年,观测资料和气候模式研究表明,增温更加明显,增温速率是每十年0.2C°。
      另外,确定气候变化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迁或变动,至少需要考察30年的平均值变化。如果前30年和后30年的平均值发生了显著的升高或降低,那么可以认为是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或转折。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确定的、气候变化科学家所遵循的一个时间尺度。这样才能对气候变化发生的情况进行统一的比较。
      我们计算出1981年~2010年30年的气候平均值,和此前30年(1951年~1980年)的平均值比较,它的趋势仍然是增暖的,其增暖速率在每十年0.19C°左右,与过去40~50年的增暖速率值是一致的。因此,得出现在气候变暖趋势已停滞或减弱的结论,为时尚早。
      北极是全球温度增加最迅速、最明显的地区,将北极的数据包括进去,全球温度曲线是持续上升的
      记者:一些认为气候变暖进入“停滞期”的科学家指出,1998年全球平均气温出现峰值,此后直到2008年的十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创出新高。现在这个纪录打破了吗?
      丁一汇:比较1998年至今的逐年平均温度,至少2010年与1998年具有同样的量值,甚至略偏高。这表明,1998年并不是近50年来唯一的最暖的峰值。
      世界气象组织监测显示,2000~2009年是1880年全球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11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11年全球气候报告指出,在有记录以来的年份热度排行榜上,今年名列第10;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
      气候变暖的长期趋势没有本质变化,但它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波动的影响,一段时间高,一段时间低――这种情况不但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发生。
      记者:那么,为什么有研究得出气候变暖趋势已停滞或减弱的结论呢?
      丁一汇: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和大气海洋局(NOAA)最新研究,关键是得到上述结果的这个研究没有充分应用北极地区的气候资料。而北极是全球温度增加最迅速、最明显的地区,将北极的数据包括进去,并进行十年的滑动平均(消去十年以下的波动),由此做出的全球温度曲线是持续上升的,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停滞”或“平台”现象。
      另一方面,把1999年~201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地理分布图绘制出来,同样可以看出,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明显的变暖区,而中高纬度和北极地区是最暖的。
      有关气候进入“停滞期”的研究主要是根据英国气象局哈得莱气候研究和预测中心的资料进行的,后来研究者自己也认识到北极资料并没有完全包括进去。
      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停滞”的观点虽然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还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提醒我们:1999年后的十年时间里,全球北极以外地区的平均温度没有增加。这可能是受到了海洋变冷和太阳活动减弱等自然变化的影响。
      记者:近年来,我国从北方到南方,不少地方都曾遭遇寒潮冰雪灾害,“暖冬”的说法似乎越来越少了。中国的温度还在继续上升吗?
      丁一汇:最近十年,中国的平均地表温度仍然是上升的。根据我国刚刚发布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1951年~2009年,中国陆地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1.38 C°,变暖速率为每十年0.23 C°,比全球气候变暖速率略高,这种趋势近十年没有明显的变化。
      目前还难以确定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是否会加剧;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针和战略
      记者:2008年英国《自然》周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认为,由于气候的自然变异抵消了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预计全球变暖的趋势会暂时经历 “停滞期”,但2015年之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目前来看,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的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丁一汇:我认为,目前还难以确定。如果仅从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看,这是可能的,但还存在不确定因素:除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努力状况外,尚难确定海洋等产生的升温或降温作用到底有多大,也就是说自然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减弱或抵消人类活动的因素。
      科学界已认识到近期气候变化预测问题的重要性,现在不仅强调未来百年气候变化预测,还非常重视对未来20~30年气候的预测,因为它更具有实用价值。
      近期气候预测必须使用更准确的海洋资料作为初值来运行气候模式,也就是要把多种海洋资料同化,只有给出正确的海洋条件才能准确预测出海洋在未来20~30年的作用。但目前这项工作正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
      全球近30个气候模式中(包括中国的两个气候模式),只有少部分具备这种根据海洋资料同化系统预测未来20~30年气候变化的能力。即使做到这一点,这些模式的预测结果也有很大差别,这是目前气候预测的难题之一。我国也刚刚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估计要比较明确回答全球气候近期变化的详细和可信的演变,要在数年之后。
      记者:目前看来,气候变暖的长期趋势并没有改变,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丁一汇:气候变暖的长期趋势没有根本性改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针和战略。
      一方面,应该根据气候的新特点,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御标准,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目前最关键的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加快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通过这种绿色转型,不但保护气候和环境、节约资源,还能使能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应该指出,不管气候将来的变暖幅度和速率多大,甚至出现逆转变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绿色转型都是无悔的选择。
      这一绿色转型的切入点应该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和生产模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改善的协调一致,使中国完全步入能源、环境、气候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
      
      相关链接:
      “气候门”再现:地球变暖还是变冷
      在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气候门”再度出现,5000多封英美科学家往来的电子邮件被外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称,这是科学家操纵数据、夸大全球变暖影响的“铁证”。气候变化支持者则称,电子邮件被断章取义,故意曲解了。
      两年前哥本哈根会议前的“气候门”事件,情节如出一辙。当时,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家理查德・穆勒受此启发,决定自己展开研究。此前,他对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的数据一直感到非常怀疑。
      穆勒的团队仔细研究了怀疑论者的两个主要观点:一个是认为气象站是不可靠的,许多站点存在误差;另一个是存在热岛效应的各个城市歪曲了气温分析。
      可是经过两年的研究,通过对39000个气象站的16亿个数据进行分析,他发现地球气温与1950年相比确实上升了1℃,这与大多数科学家近年来的结论相符。于是最近他公开承认:“全球变暖是真的。”
      有趣的是,穆勒的60万研究经费中有1/4来自查尔斯•考奇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创始人是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亿万富翁,一向认为全球变暖是个骗局。而如今在他们的资助下,一个著名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倒戈”了。
      的确,如今越来越多科学家同意地球正在增温,但这是绝对的吗?恐怕要加个前提,那就是指工业革命以来。在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看来,地球是变暖还是变冷,是一个时间尺度问题。从短时间尺度看,地球确实在增温,自工业革命以来增温在0.74℃左右;但如果放到更大的时间尺度去看,气温在降低。几千万年来的新生代至今,地球降温在10℃左右;约从五千年以前开始至今,地球降温在1.5℃左右。
      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也指出,我国古代时期的天气要比现在暖得多,每年的平均气温大体要高出2℃。例如,甲骨文中没有“冰”字,到春秋时,才有文献记载冬天收集冰以备夏天消暑。
      除了对于变暖还是变冷的思辨,科学界对于目前地球增温的原因,以及它将带来的后果也有不同看法。比如,一些科学家认为,气温上升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许多气候科学家在研究初期就锁定二氧化碳,认为它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由此忽略了许多其他可能的因素,这就像是警察在调查初期只锁定一名犯罪嫌疑人而未能充分调查其他犯罪嫌疑人一样。事实上,洋流循环、太阳活动周期等也有可能影响气候趋势。穆勒虽然承认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但也表示并不知道这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类造成的。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增温并不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丁仲礼表示,首先,在目前的增温速率下,人类是能适应的,这从过去几十年来全球的进步可以看出;其次,化石能源有限,新能源技术在进步,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出现排放拐点从而使增温变慢是完全可能的。
      丹麦学者比约恩•隆伯格的著名观点是,全球变暖正在发生,而且这很大程度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但后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所花的钱,可能比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要多得多。他认为,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把钱花在控制艾滋病、消除贫困等议题上。
      看到那么多不同观点,你是不是对平时接触到的全球变暖知识产生了一些疑惑?我倒觉得,有分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气候变化这门科学研究还很年轻。随着证明全球变暖的各种研究、证据越来越多,自然也会出现各种疑问,甚至有反对的声音。就拿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于气候变化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来说,对于这份厚达3000多页的报告,要是科学界完全是一片赞同之声,那才奇了怪了。
      科学本来就允许争议,只有这样研究才会更加严谨、理性。就像隆伯格,虽然总跟“主流”的科学观点唱反调,但在2008年《卫报》列出的“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名单上,他却赫然在列。《卫报》评价说,“隆伯格是能够用可信的数据挑战(全球变暖)共识的少数学术界人士之一”,他是对环保热的一种 “必要的制约和均衡”。(韩小妮)

    推荐访问:暖冬 停滞 渐远 “暖冬”渐行渐远 全球变暖暂时停滞了吗 全球变暖暂时停滞了吗 全球变暖的措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