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超越苦难范文_超越苦难

    时间:2020-02-23 07:32: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岸与岸没多少距离,只要有船,或者飞机,或者翅膀;山与山没多少距离,只要有车,或者索道,或者脚步;苦难与成功没多少距离,只要有毅力,有意志,便可超越。   雾里看花的纷扰,水中望月的期盼,一缕春风能吹绿大江南北,一轮明月能照亮如漆黑夜,而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勇于超越苦难也获得成功,超越二泉映月之悲凄,享受高山流水之澎湃。
      前些日子看陈寅格的《柳如是别传》,我感慨于陈老的坚硬品格,他始终能在苦难的岁月中坚持独立的人格,这是何等的坚毅,何等的顽强。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时期他曾写下“九鼎铭辞争颂德”,批评、抗拒之心昭然若揭;十年动乱时期又写下“文章唯是颂陶唐”,对“一言堂”的讽刺与反抗。他的坚贞不阿使他屡遭迫害,但他生不惧,死不惜,这个叫嚣着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的人就是这么用一个铮铮傲骨与时代抗争,硬是超越了这些苦难,于目盲脚膑之后写下《柳如是别传》。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对民族、民生的关切,让陈寅格义无反顾地超越人生的苦难,为民请命,而最终也让自己的名字百世流芳。
      而同样是在考验面前,虽为儒学大师的冯友兰却甘愿做江青的“侍臣”,在苦难面前缺少一往无前的勇气,而选择的却是屈膝投降,即使他一生文学成就再大,留给后人更多的是“以手抚膺坐长叹”。
      平静的湖面如镜子,照出淡妆浓�总相宜,涟漪的湖面如尺子,测出天性的深浅与高低,同样,在生活的苦难面前,照出的也是人生百相杂陈,这是去伪而存真的生活历程。
      苦难来了,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最为健全而丰富的思想,把体验到的苦难表达成存在的明朗,以睿智的言辞超越苦难,把对生命的热爱奉献给地坛母亲。
      苦难来了,人民子弟兵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以绿色长城保家定国;炎黄子孙迎难而上,不屈不挠,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超越苦难,天灾无情人有情;汶川的房屋倒了,玉树的同胞受难了,华夏大地挺直脊梁,英雄儿女誓要超越苦难,打好抗震救灾的硬仗。
      ……
      这些中国的脊梁,面对的是生活的苦难,挺起的是辉煌的人生,他们的生命当如夏花般灿烂!
      “今天很困难,明天很困难,但后天很美好。往往很很多人就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马云的名言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我们的心脏。于高三最苦难的炼狱中,我们只有正视淋漓的鲜血,才得以超越苦难笑苍穹;于人生漫长的历程中,我们只有直面无边荆棘,才得以戴起辉煌的桂冠。
      超越苦难,成就人生最灿烂的篇章!
      (指导教师:黄活汉)
      
      主题点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而苦难、挫折、困境更是常常在前进的路途中充当绊脚石,只有勇于面对苦难,才能超越苦难。本文作者从正面立意,呼唤人们以毅力与意志正直面生活中的苦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写作时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文章之花便会有果实的丰收。同样,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要达到深刻高远就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语言点评
      议论文重在说理,而这篇文章说理透彻却又文采斐然,感觉特别大气。引用、化用名句比比皆是,便如锦上添花,使人看来感觉赏心悦目;修辞句、长短句、哲理句的交错运用,更使人读来朗朗上口。整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给人的感觉是特别有诗情画意,这是写作者谴词造句的功底的充分体现,是她文学底蕴的真实展现,这样的亮点纷呈的作文是考场中特别需要的。
      
      布局点评
      这篇议论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中心突出。文章 “总-分-总”,“正反对比”的结构形式驾驭呈现出作者的写作功底。开篇即点明题旨并揭示写作方向――“有毅力,有意志便可超越苦难。”从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入手,揭示他们能超越苦难获得成功,陈寅格与冯友兰一正一反的对比,印证了文章的观点。由历史而至现实,史铁生、人民子弟兵、中华儿女、马云等素材更是深入印证了文章的观点,结尾部分的升华,对高三、对人生中面对苦难而选择的态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选材点评
      为了阐释并证明“只要有毅力,有意志,便可超越人生的苦难”这个深刻的内涵,作者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一正一反两个近代大师的素材,陈寅格与冯友兰,他们在学术上都是一时翘楚,面对苦难时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让他们的人格魅力也截然不同。纵向的联想,发散思维的运用,作者进一步把材料的选择回到今天的生活,“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最为健全而丰富的思想”,“人民子弟兵以绿色长城保家卫国”,“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超越苦难”,“中国的脊梁,面对的是生活的苦难,挺起的是辉煌的人生”……
      在作者眼里,这些素材是活灵活现的真实,在读者面前,这更是英雄群像的一一展现。“问渠哪得清如许”,做生活的有心人,素材便会厚积薄发。
      
      写作建议
      写作的深度与厚度是写文章最为需要的,如果泛泛而谈自然会让人顿生厌恶之情,在考场这个大舞台,只有把文章触及到生活的现实,由浅层的社会认识推及到人生体会,进入到生活的哲理升华,文章便增加了深度。而同时,发散思维的运用,使材料的选择得以纵深发展,再而横向拓宽,更是文章厚度的需要。写作中能引用、化用材料是一件好事,掌握“度”是最为重要的,一篇文章处处引用、化用便少了自己的独特体会,而这独特的体会、真实的感受更是写作的需要。建议文章在议例时谈出自己的体会、感受、感悟,这样更能展现出真实感人的一面。

    推荐访问:苦难 超越 超越苦难 超越苦难小草诗歌 超越苦难歌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