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让孩子们的情愫在语文课堂里绽放_乐乐课堂官网

    时间:2020-02-23 07:23: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如何。这是由于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具有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让孩子们的情愫在课堂里绽放,让语文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灵动 亲和 共鸣 移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达到知识的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那么,如何在语文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展现一个灵动的课堂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问题。还学生一个开放、鲜活、灵动的学习平台,以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能“填鸭式”地让学生机械、呆板地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地接受掌握语文知识,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只有教者积极探索,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我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搜集并整理了一篇充分体现谈迁一生鞠躬尽瘁、不屈不挠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感动,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谈迁精神的伟大、品质的高尚,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才能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二、以真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展现一个亲和的课堂
      只有教师做到感情细腻、丰富,才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和你亲近、融为一体。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第斯多惠也指出:“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情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教师的情感释放及时,能恰到好处地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不能把语文当做工具来教,把语文训练当成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这样会使语文课变成一潭死水。教师教得很累,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语文老师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要主动拉近和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和谐相处。这样学生喜欢上了你这个人,就会喜欢上你的课,对你和你的课就会产生情感共鸣,课堂教学也就会激情四溢。有句话说得好:“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和学生在思想上联系起来,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学生才会与你融为一体,你的课堂才会产生凝聚力和亲和力。
      三、以文本融合学生的情感,展现一个共鸣的课堂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课文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既突出了人文学科的特点,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要“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文本情境之中;二是“有感情地朗读”。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角度讲,有感情朗读既是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又能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因此,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体会文本所描述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用真情把学生的情感充分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体验中、朗读中慢慢沉浸在充满浓烈气氛的文本情境中,或愉快、或悲哀、或叹息、或大笑……引领学生顺着这种情境去深入地学习课文,让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谐统一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从而能够有效地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培养。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我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发展的轨迹,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语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读中让学生感悟,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四、以阅读滋润学生的情感,展现一个移情的课堂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离不开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们特地设计了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谈迁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的情形;用对比的方式读《国榷》即将完稿,却被偷,谈迁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时的沮丧;谈迁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奋斗,写成了新的《国榷》,让学生通过想象情境的方法来体会谈迁获得成功后的欣喜之情。很快学生进入了文本的情感世界,读得极富感情,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学与文本的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孩子们的情愫在课堂里绽放,让语文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推荐访问:孩子们 情愫 绽放 让孩子们的情愫在语文课堂里绽放 让孩子们的课堂充满快乐 走进快乐语文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