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齐邦媛:我已无家可回|无家可回

    时间:2020-02-18 07:32: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六十多年后,我能从此书还乡,亦喜亦悲”      今年87岁的齐邦媛独居在台湾桃园。她没有想到《巨流河》的出版如此突然地改变了安静的生活,来自两岸记者的探访让她应接不暇。但是她说,能知道大陆的读者如此关注这本书,她很高兴。在电话那端,齐邦媛的声音平和温婉,口音早已是台湾的腔调,丝毫听不出她故乡东北的味道。她关心大陆的变化,谈到历史中的流血与革命她仍会愤怒,对于当下大陆的转变也充满好奇。而对于《巨流河》这本书的每一个问题,她都希望能“深思熟虑,希望能回答得慢一点。”齐邦媛用两周多的时间手写回复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在一些访谈里你曾说最初只想写写父亲一役失利后终生流亡的事迹,但是最终你放弃了那种大历史的写法,而选择了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回忆。这是什么原因?
      齐邦媛:多年来我原只想写我父亲一生的理想与失落。当真正下笔时我发现我没有真正的资料。我叙述的笔调也做不到,我没有庄严肃穆的论文能力。所以我只能以一个小女子有限的观点记载他的一生。既然后知不足,我只能写他办国立中山中学和《时与潮》杂志社这两件事。他的抗日工作和在政府的地位我实在无从详述。前者是国家机密,后者是炫耀或者更大的伤痛。他晚年与家人团聚从来不谈。只说“我的一生一事无成,死后与草木同朽吧”。――而在我心目中,他当年放弃所爱的读书生涯去革命,三十年间都因国家巨变而一切幻灭,是一位真正的悲剧英雄,值得尊敬也值得留下记忆。也愿后世读者看到在20世纪的中国错综复杂、悲怆遗憾的历史中有许多理想至死不渝的光明人物。只可惜我个人能写的有限。有时自责为何不早些动笔。但是再想想,也许晚到今日才写是为了看到中国百年变局的全貌。到了这个年纪,真有一些宏观的自信了。
      中国新闻周刊:与其他类似的回忆录相比,《巨流河》的叙述更加内敛和冷静,这是你一贯以来的写作习惯还是为写作这本书而特意设定的写作基调?从书中的内容看,你学生时代似乎就对于那些过于热情的举动和话语方式有所警惕,这与你父亲的教育有关还是有其他原因?
      齐邦媛:我的一生一路行来,真是步步都留下脚印,印证我们一家的颠沛流离。回首那样的一生,实在轻松不起来。叙述沉重,充满了忘不了的人和事。说清楚就不错了,不能再去用文字雕饰。发言立其诚。自幼家教,中学住宿教育的南开精神都是教我们脚踏实地,热狂的性格和举动是不鼓励的。但是热狂和热情是不同的。我爱文学和爱人是热情的。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巨流河》大陆出版在你写作之初有过这个计划吗?大陆的很多读者对于此书的兴趣其实是希望从书中看到那段历史和政治的另一面,但是书中你对于1949年之后台湾的政治生态直接描写并不多,更多的侧重描述你学术工作上的状况。这样的取舍是什么原因?
      齐邦媛:写此书时原是还终身之愿,没有想过成书后的景况。原还想只给亲友看看,给他们做个交代。想不到在台湾收到许多温暖的回音。写的时候当然常常想到当年在大陆的人与事。但台湾与大陆隔阂太久,没有想到此书能出版。对于大陆的反应我可以说只有好奇。六十多年后,我能从此书还乡,亦喜亦悲。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大陆版本,有无一些让你觉得可惜的删改?对于大陆的出版政策和文化环境你了解多少?
      齐邦媛:大陆三联版的删节实在不多,不到全书3%吧。他们删也得我同意的。我虽然不知道大陆现在的文化政策,但各有难处,我可以谅解。我的书因叙述的时间、地方较长,可以说是走过中国百年沧桑,但是我不敢以写史的心情自居。
      中国新闻周刊:你父亲齐世英先生的身份比较特殊,父亲的身份给你带来的直接影响大吗?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他的事业和经历对于你看待政治的态度有改变吗?
      齐邦媛:我因父亲的地位,在大学曾受同学揶揄纯为立场。但是他的政治名誉清高,在台湾是受尊敬的。我的一生单纯地教书,写文学文章,几乎不受影响。但是在那样的家庭长大,看到大变局的真相较多。深知任何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有深厚的文化教育(也是我父亲当年在政府的主要工作)才能善待百姓,增强国力。抗战时期,万事艰困。他们在重庆的政策是战区学生人人有公费,维持弦歌不辍,希望战争后有建国人才。历史必有公论。
      中国新闻周刊:到台湾之后,你对于大陆的状况是否还一直关心?1949年后一共回过大陆多少次?分别是什么情况下的回访?
      齐邦媛:我在2001年前曾回过大陆四次。一次与老友诀别;第二次到威海(1995年)参加“人与大自然――环境文学会”;第三次去北京与南开中学班友重聚;第四次为捐献东北中山中学齐世英图书馆。此后没有再去,因已无家可回。
      中国新闻周刊:如今在你心里,故乡是哪里?铁岭还是台湾?
      齐邦媛:在我心中,辽宁铁岭是我父祖之乡,亦是我生身故乡。但是连乡村都不存在了。台湾是我安身立命六十年的家,却仍被称为外省人,我的故乡在《巨流河》一书中也许比较稳妥。哈哈。★

    推荐访问:已无 齐邦媛 家可回 齐邦媛:我已无家可回 无家可回 无家可回却又不得不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