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新零售下如何发展快递业_快递业新变

    时间:2019-05-05 03:21: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电商“京东”获得快递牌照,“顺丰优选”悄然上线,EMS上市、外资涌入等新生业态的发生,预示着中国快递业即将开启新一轮大幕。  从1980年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开办国际特快专递开始,截至今日,我国快递业已迈入第32个年头。近7000家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构成了一幅你追我赶、竞争残酷而又壮观恢弘的快递业图景。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追赶赛中,速递公司并不是唯一的参赛者。电商“京东”已获得快递牌照,似乎正待进入速递市场;“顺丰优选”悄然上线,意欲改写快递做不好电商的历史。此外,EMS上市、外资涌入等新生业态的发生,预示着中国快递业即将开启新一轮大幕。
      跨界试验
      6月25日,国家邮政局公布首批通过2012年快递经营审核的企业名单,京东商城物流配送子公司位列其中。根据公告,京东能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或者经营国际快递业务”。
      在京东、凡客等电商向国家邮政局提出申请之时,一些快递业人士却对媒体表示,希望国家邮政局和快递协会能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禁止电商企业进入物流行业。
      就此,中国快递协会秘书长达瓦在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认为:“谁也不会限制这个事情。国家提倡延伸服务,京东、凡客的做法是受鼓励的。”
      与此同时,顺丰集团电子商务子公司“顺丰优选”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这不是快递企业首次试水电商,事实上,顺丰在2009年就已在全国开展“顺丰E商圈”,但很快就停止了其在内地的运营,目前仅保留香港地区的业务。
      顺丰之外,中国邮政利用自身遍布全国的网点优势,在2008年创建了购物服务平台邮乐网;圆通快递在2008年成立新农网;2009年,申通创建了久久票务网;宅急送旗下的代销平台“E购宅急送”也早已上线运营……
      遗憾的是,这些快递公司的电商“试验”至今没有较为成功的案例。“E购宅急送”由于缺乏推广和专业化运营,表现平庸;“久久票务网”则最终被携程网收编麾下。
      顺丰能否改写历史?
      宅急送、星辰急便创始人陈平看好“顺丰优选”,“它的差异化道路很聪明。要是再卖衣服、鞋、电器、手机就完蛋了。”陈平分析,目前国内垂直网站还没有经营新鲜水果蔬菜的,“它钻了这个市场空间。”
      和陈平这位理想主义者相比,业内还有很多现实主义者,对跨界持保留态度。“快递和电商是差别很大的两个行业,并不好跨。”正略钧策咨询公司副总裁吕谋笃表示,电商做的是信息流,需要高科技人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递做的是物流,是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电商做物流是无奈之举,而快递企业经常在主业没做好的情况下就跨界,令人哭笑不得。”吕谋笃告诉记者,“快递向电商跨界,会遇到人才、技术、运营策略瓶颈,九死一生。”
      国内快递产业民间研究机构“快递物流网”创始人、首席顾问徐勇认为,“顺丰优选”做不大,只能是一种补充,因为优选客户群定位很小。“我基本不看好快递跨界做电商。如果跨界的业务和现有客户的业务重合,会影响到快递业务,很多客户会退出来。快递客户不做的,我来跨界,才可能有所作为。”
      据快递物流网统计,截至2011年底,电商自建物流不到总数的5%;而快递做电商,市场占有率不到1%。
      2011年底,京东商城已实现177个城市的自配送,占整个配送业务的70%。今年,其自配送城市将增至350座,并开始接受外部快递订单。
      自建物流之前,京东受理的投诉70%以上来自货物配送。“这是整个电商行业的短板,而当一件事物成为全行业的短板时,就变成了核心竞争力。”吕谋笃认为。
      物流既是京东商城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它的最大包袱。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京东和凡客对快递资质的渴望,与当下电商物流严重亏损有关。电商企业期望通过自建物流网络承接社会业务来弥补亏损。
      “京东做物流,我认为意义不大。”徐勇认为,京东申请牌照的目的是争取自建物流的合法性,取得“车辆通行权”,而非外界想象的意在做第三方物流。“电商领域的竞争对手不会放心把客户交给京东的物流。像京东这种品类很全的电商,如果做快递,几乎所有的电商都不会买账。”
      陈平认为,3年之内,就会有电商物流转向第三方业务。他这样评价京东的策略:“当大家在开店的时候,我就做物流;当大家做物流的时候,我就不惜一切代价做规模;当大家做规模的时候,我的物流质量和物流成本可以为所有的B2C(商对客)商城开放服务。所有的B2C垂直网站并不会因为京东商城是同行,就放弃物美价廉的物流服务。”
      上市迷局
      99.7亿元——今年以来A股市场最大一笔IPO(首次公开募股)名归中邮速递。5月4日,中国证监会披露,中邮速递物流顺利通过发行上市审核。
      众多媒体以“快递业第一股”来评价中邮速递的上市,其实不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刘建新告诉《民生周刊》,早在2000年,快递行业“第一股”就已上市。
      在中邮速递还“政企不分”的2000年,中国外运集团就对旗下主营国内外快递业务的空运货代公司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登陆国内A股资本市场,股票名为“外运发展”。
      相比这只“第一股”的上市过程,中邮速递的上市被业内人士直指“特批”。2010年6月10日,中邮速递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据相关规定,企业运营满3年才批准上市,但中邮速递改制不足两年就通过发行上市审核,不可谓没有“特批”色彩。
      而融资多少仿佛一直不是中邮速递上市的关键词。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是,EMS将如何利用此次机会改变国企旧貌。“借助上市转变体制,对他们是一次机遇,否则风险可能更大。”徐勇表示。达瓦也认为,此次中邮速递上市的最大看点在于能否摆脱央企的窠臼。
      陈平揣测中邮速递上市的意图有两个:“一是为了规范国有企业,让市场来监督;二是上市融资有利于国家摆脱包袱。”
      即使这样,以上三位人士均表示,中邮速递在3—5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其上市对整个行业也不会有大的影响。   电商“京东”获得快递牌照,“顺丰优选”悄然上线,EMS上市、外资涌入等新生业态的发生,预示着中国快递业即将开启新一轮大幕。
      从1980年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开办国际特快专递开始,截至今日,我国快递业已迈入第32个年头。近7000家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构成了一幅你追我赶、竞争残酷而又壮观恢弘的快递业图景。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追赶赛中,速递公司并不是唯一的参赛者。电商“京东”已获得快递牌照,似乎正待进入速递市场;“顺丰优选”悄然上线,意欲改写快递做不好电商的历史。此外,EMS上市、外资涌入等新生业态的发生,预示着中国快递业即将开启新一轮大幕。
      跨界试验
      6月25日,国家邮政局公布首批通过2012年快递经营审核的企业名单,京东商城物流配送子公司位列其中。根据公告,京东能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或者经营国际快递业务”。
      在京东、凡客等电商向国家邮政局提出申请之时,一些快递业人士却对媒体表示,希望国家邮政局和快递协会能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禁止电商企业进入物流行业。
      就此,中国快递协会秘书长达瓦在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认为:“谁也不会限制这个事情。国家提倡延伸服务,京东、凡客的做法是受鼓励的。”
      与此同时,顺丰集团电子商务子公司“顺丰优选”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这不是快递企业首次试水电商,事实上,顺丰在2009年就已在全国开展“顺丰E商圈”,但很快就停止了其在内地的运营,目前仅保留香港地区的业务。
      顺丰之外,中国邮政利用自身遍布全国的网点优势,在2008年创建了购物服务平台邮乐网;圆通快递在2008年成立新农网;2009年,申通创建了久久票务网;宅急送旗下的代销平台“E购宅急送”也早已上线运营……
      遗憾的是,这些快递公司的电商“试验”至今没有较为成功的案例。“E购宅急送”由于缺乏推广和专业化运营,表现平庸;“久久票务网”则最终被携程网收编麾下。
      顺丰能否改写历史?
      宅急送、星辰急便创始人陈平看好“顺丰优选”,“它的差异化道路很聪明。要是再卖衣服、鞋、电器、手机就完蛋了。”陈平分析,目前国内垂直网站还没有经营新鲜水果蔬菜的,“它钻了这个市场空间。”
      和陈平这位理想主义者相比,业内还有很多现实主义者,对跨界持保留态度。“快递和电商是差别很大的两个行业,并不好跨。”正略钧策咨询公司副总裁吕谋笃表示,电商做的是信息流,需要高科技人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递做的是物流,是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电商做物流是无奈之举,而快递企业经常在主业没做好的情况下就跨界,令人哭笑不得。”吕谋笃告诉记者,“快递向电商跨界,会遇到人才、技术、运营策略瓶颈,九死一生。”
      国内快递产业民间研究机构“快递物流网”创始人、首席顾问徐勇认为,“顺丰优选”做不大,只能是一种补充,因为优选客户群定位很小。“我基本不看好快递跨界做电商。如果跨界的业务和现有客户的业务重合,会影响到快递业务,很多客户会退出来。快递客户不做的,我来跨界,才可能有所作为。”
      据快递物流网统计,截至2011年底,电商自建物流不到总数的5%;而快递做电商,市场占有率不到1%。
      2011年底,京东商城已实现177个城市的自配送,占整个配送业务的70%。今年,其自配送城市将增至350座,并开始接受外部快递订单。
      自建物流之前,京东受理的投诉70%以上来自货物配送。“这是整个电商行业的短板,而当一件事物成为全行业的短板时,就变成了核心竞争力。”吕谋笃认为。
      物流既是京东商城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它的最大包袱。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京东和凡客对快递资质的渴望,与当下电商物流严重亏损有关。电商企业期望通过自建物流网络承接社会业务来弥补亏损。
      “京东做物流,我认为意义不大。”徐勇认为,京东申请牌照的目的是争取自建物流的合法性,取得“车辆通行权”,而非外界想象的意在做第三方物流。“电商领域的竞争对手不会放心把客户交给京东的物流。像京东这种品类很全的电商,如果做快递,几乎所有的电商都不会买账。”
      陈平认为,3年之内,就会有电商物流转向第三方业务。他这样评价京东的策略:“当大家在开店的时候,我就做物流;当大家做物流的时候,我就不惜一切代价做规模;当大家做规模的时候,我的物流质量和物流成本可以为所有的B2C(商对客)商城开放服务。所有的B2C垂直网站并不会因为京东商城是同行,就放弃物美价廉的物流服务。”
      上市迷局
      99.7亿元——今年以来A股市场最大一笔IPO(首次公开募股)名归中邮速递。5月4日,中国证监会披露,中邮速递物流顺利通过发行上市审核。
      众多媒体以“快递业第一股”来评价中邮速递的上市,其实不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刘建新告诉《民生周刊》,早在2000年,快递行业“第一股”就已上市。
      在中邮速递还“政企不分”的2000年,中国外运集团就对旗下主营国内外快递业务的空运货代公司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登陆国内A股资本市场,股票名为“外运发展”。
      相比这只“第一股”的上市过程,中邮速递的上市被业内人士直指“特批”。2010年6月10日,中邮速递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据相关规定,企业运营满3年才批准上市,但中邮速递改制不足两年就通过发行上市审核,不可谓没有“特批”色彩。
      而融资多少仿佛一直不是中邮速递上市的关键词。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是,EMS将如何利用此次机会改变国企旧貌。“借助上市转变体制,对他们是一次机遇,否则风险可能更大。”徐勇表示。达瓦也认为,此次中邮速递上市的最大看点在于能否摆脱央企的窠臼。
      陈平揣测中邮速递上市的意图有两个:“一是为了规范国有企业,让市场来监督;二是上市融资有利于国家摆脱包袱。”
      即使这样,以上三位人士均表示,中邮速递在3—5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其上市对整个行业也不会有大的影响。 存入我的阅览室   记者从中邮速递官网了解到,其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生产场地建设、信息系统及配套建设、营投网点及配套建设等。“如果拿100亿开个新公司,可能会对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投入一个国企的现有网络中,影响非常有限。”吕谋笃表示。
      中邮速递的上市会否引发其他企业的跟风?大部分专家及业内人士给出了否定答案。
      “我认为目前说民营企业上市的传言都不靠谱。”徐勇认为,其他快递企业上市,还需三五年的成长时间。首先,目前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不容易上市;其次,国内企业加盟模式风行,大多体量太小,上不了A股市场,创业板融资资金又不解渴,因此需要时间进行内部兼并重组。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成本并不合法,这在上市过程中会被一票否决;将经营成本合法化,成本和价格都会提高,能否保住市场又是一个问题。”
      外资涌入
      与京东同时通过国家邮政局首批的物流公司,还有鼎鼎大名的两家外资企业: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和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他们分别是世界物流快递巨头FedEx和UPS在华独资的快递企业。
      一时间,“狼入羊群”的说法不胫而走。创立于1907年的UPS和创立于1971年的FedEx,去年的全球营业额分别为531.05亿美元和413.23亿美元,其经营历史和盈利能力都令国内企业望尘莫及。
      事实上,外资企业早于2007年就已迂回地介入国内快递业。刘建新表示,当时快递业务隶属商务部管辖,而商务部对外资公司的运营并无限制。随着邮政政企分离及新《邮政法》出台,才在条款中增加了对外资企业经营国内信件业务的运营限制,并要求快递企业重新向邮政局申请运营牌照。
      2009年新《邮政法》一出,外资企业的经营便处于非法状态。当年,联邦快递中国公司曾表示,他们已经提交了国内服务经营许可申请,同时照常开展业务。
      但从2007年至今,外资巨头的“狼性”并没有显现出来。国家邮政局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80%以上是港澳台及国际业务,仅占3.0%的市场份额。
      价格高企是造成外资企业市场份额小的重要原因。以一公斤以内包裹从北京寄往广州次日达的价格为例,顺丰速运为22元,而联邦快递高达70元,难以让普通百姓对外资巨头“亲近”。
      随着国内快递业务的“名正言顺”,业内人士预测,国有和民营快递企业将结束“短暂的春天”。外资一旦大举反扑,之前的优势将消失殆尽。
      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在华的产品定位偏高,消费群体很小,因此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陈平在任职宅急送CEO时曾参观过FedEx、UPS总部,并与中国区高管有所接触。“短期来看,外企拿到牌照对中国快递企业没有太大影响。目前外企在中国的网点非常少,只在东部一线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布点。他们要建立起像宅急送、顺丰这样的密集网络,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的。”
      陈平预测,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方向有三:第一,将原有的国际业务完善,用国内高端客户的货量来弥补网点不足;第二,抓紧布局国内网点,争取扩大国内业务规模;第三,兼并收购国内快递企业,以求利用现成网络经营。
      徐勇认为,外资企业在华高管团队中鲜有中国面孔,这导致企业服务本土化不足。另外,从2007年至今,联邦快递在华投入很小,都是“挤牙膏式的”。而UPS刚刚买下TNT,短期内不会在中国市场花大钱。
      “在我看来,此次外资企业获得牌照,其法律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   记者从中邮速递官网了解到,其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生产场地建设、信息系统及配套建设、营投网点及配套建设等。“如果拿100亿开个新公司,可能会对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投入一个国企的现有网络中,影响非常有限。”吕谋笃表示。
      中邮速递的上市会否引发其他企业的跟风?大部分专家及业内人士给出了否定答案。
      “我认为目前说民营企业上市的传言都不靠谱。”徐勇认为,其他快递企业上市,还需三五年的成长时间。首先,目前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不容易上市;其次,国内企业加盟模式风行,大多体量太小,上不了A股市场,创业板融资资金又不解渴,因此需要时间进行内部兼并重组。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成本并不合法,这在上市过程中会被一票否决;将经营成本合法化,成本和价格都会提高,能否保住市场又是一个问题。”
      外资涌入
      与京东同时通过国家邮政局首批的物流公司,还有鼎鼎大名的两家外资企业: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和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他们分别是世界物流快递巨头FedEx和UPS在华独资的快递企业。
      一时间,“狼入羊群”的说法不胫而走。创立于1907年的UPS和创立于1971年的FedEx,去年的全球营业额分别为531.05亿美元和413.23亿美元,其经营历史和盈利能力都令国内企业望尘莫及。
      事实上,外资企业早于2007年就已迂回地介入国内快递业。刘建新表示,当时快递业务隶属商务部管辖,而商务部对外资公司的运营并无限制。随着邮政政企分离及新《邮政法》出台,才在条款中增加了对外资企业经营国内信件业务的运营限制,并要求快递企业重新向邮政局申请运营牌照。
      2009年新《邮政法》一出,外资企业的经营便处于非法状态。当年,联邦快递中国公司曾表示,他们已经提交了国内服务经营许可申请,同时照常开展业务。
      但从2007年至今,外资巨头的“狼性”并没有显现出来。国家邮政局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80%以上是港澳台及国际业务,仅占3.0%的市场份额。
      价格高企是造成外资企业市场份额小的重要原因。以一公斤以内包裹从北京寄往广州次日达的价格为例,顺丰速运为22元,而联邦快递高达70元,难以让普通百姓对外资巨头“亲近”。
      随着国内快递业务的“名正言顺”,业内人士预测,国有和民营快递企业将结束“短暂的春天”。外资一旦大举反扑,之前的优势将消失殆尽。
      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在华的产品定位偏高,消费群体很小,因此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陈平在任职宅急送CEO时曾参观过FedEx、UPS总部,并与中国区高管有所接触。“短期来看,外企拿到牌照对中国快递企业没有太大影响。目前外企在中国的网点非常少,只在东部一线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布点。他们要建立起像宅急送、顺丰这样的密集网络,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的。”
      陈平预测,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方向有三:第一,将原有的国际业务完善,用国内高端客户的货量来弥补网点不足;第二,抓紧布局国内网点,争取扩大国内业务规模;第三,兼并收购国内快递企业,以求利用现成网络经营。
      徐勇认为,外资企业在华高管团队中鲜有中国面孔,这导致企业服务本土化不足。另外,从2007年至今,联邦快递在华投入很小,都是“挤牙膏式的”。而UPS刚刚买下TNT,短期内不会在中国市场花大钱。
      “在我看来,此次外资企业获得牌照,其法律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 存入我的阅览室   记者从中邮速递官网了解到,其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生产场地建设、信息系统及配套建设、营投网点及配套建设等。“如果拿100亿开个新公司,可能会对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投入一个国企的现有网络中,影响非常有限。”吕谋笃表示。
      中邮速递的上市会否引发其他企业的跟风?大部分专家及业内人士给出了否定答案。
      “我认为目前说民营企业上市的传言都不靠谱。”徐勇认为,其他快递企业上市,还需三五年的成长时间。首先,目前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不容易上市;其次,国内企业加盟模式风行,大多体量太小,上不了A股市场,创业板融资资金又不解渴,因此需要时间进行内部兼并重组。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成本并不合法,这在上市过程中会被一票否决;将经营成本合法化,成本和价格都会提高,能否保住市场又是一个问题。”
      外资涌入
      与京东同时通过国家邮政局首批的物流公司,还有鼎鼎大名的两家外资企业: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和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他们分别是世界物流快递巨头FedEx和UPS在华独资的快递企业。
      一时间,“狼入羊群”的说法不胫而走。创立于1907年的UPS和创立于1971年的FedEx,去年的全球营业额分别为531.05亿美元和413.23亿美元,其经营历史和盈利能力都令国内企业望尘莫及。
      事实上,外资企业早于2007年就已迂回地介入国内快递业。刘建新表示,当时快递业务隶属商务部管辖,而商务部对外资公司的运营并无限制。随着邮政政企分离及新《邮政法》出台,才在条款中增加了对外资企业经营国内信件业务的运营限制,并要求快递企业重新向邮政局申请运营牌照。
      2009年新《邮政法》一出,外资企业的经营便处于非法状态。当年,联邦快递中国公司曾表示,他们已经提交了国内服务经营许可申请,同时照常开展业务。
      但从2007年至今,外资巨头的“狼性”并没有显现出来。国家邮政局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80%以上是港澳台及国际业务,仅占3.0%的市场份额。
      价格高企是造成外资企业市场份额小的重要原因。以一公斤以内包裹从北京寄往广州次日达的价格为例,顺丰速运为22元,而联邦快递高达70元,难以让普通百姓对外资巨头“亲近”。
      随着国内快递业务的“名正言顺”,业内人士预测,国有和民营快递企业将结束“短暂的春天”。外资一旦大举反扑,之前的优势将消失殆尽。
      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在华的产品定位偏高,消费群体很小,因此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陈平在任职宅急送CEO时曾参观过FedEx、UPS总部,并与中国区高管有所接触。“短期来看,外企拿到牌照对中国快递企业没有太大影响。目前外企在中国的网点非常少,只在东部一线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布点。他们要建立起像宅急送、顺丰这样的密集网络,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的。”
      陈平预测,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方向有三:第一,将原有的国际业务完善,用国内高端客户的货量来弥补网点不足;第二,抓紧布局国内网点,争取扩大国内业务规模;第三,兼并收购国内快递企业,以求利用现成网络经营。
      徐勇认为,外资企业在华高管团队中鲜有中国面孔,这导致企业服务本土化不足。另外,从2007年至今,联邦快递在华投入很小,都是“挤牙膏式的”。而UPS刚刚买下TNT,短期内不会在中国市场花大钱。
      “在我看来,此次外资企业获得牌照,其法律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   记者从中邮速递官网了解到,其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生产场地建设、信息系统及配套建设、营投网点及配套建设等。“如果拿100亿开个新公司,可能会对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投入一个国企的现有网络中,影响非常有限。”吕谋笃表示。
      中邮速递的上市会否引发其他企业的跟风?大部分专家及业内人士给出了否定答案。
      “我认为目前说民营企业上市的传言都不靠谱。”徐勇认为,其他快递企业上市,还需三五年的成长时间。首先,目前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不容易上市;其次,国内企业加盟模式风行,大多体量太小,上不了A股市场,创业板融资资金又不解渴,因此需要时间进行内部兼并重组。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成本并不合法,这在上市过程中会被一票否决;将经营成本合法化,成本和价格都会提高,能否保住市场又是一个问题。”
      外资涌入
      与京东同时通过国家邮政局首批的物流公司,还有鼎鼎大名的两家外资企业: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和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他们分别是世界物流快递巨头FedEx和UPS在华独资的快递企业。
      一时间,“狼入羊群”的说法不胫而走。创立于1907年的UPS和创立于1971年的FedEx,去年的全球营业额分别为531.05亿美元和413.23亿美元,其经营历史和盈利能力都令国内企业望尘莫及。
      事实上,外资企业早于2007年就已迂回地介入国内快递业。刘建新表示,当时快递业务隶属商务部管辖,而商务部对外资公司的运营并无限制。随着邮政政企分离及新《邮政法》出台,才在条款中增加了对外资企业经营国内信件业务的运营限制,并要求快递企业重新向邮政局申请运营牌照。
      2009年新《邮政法》一出,外资企业的经营便处于非法状态。当年,联邦快递中国公司曾表示,他们已经提交了国内服务经营许可申请,同时照常开展业务。
      但从2007年至今,外资巨头的“狼性”并没有显现出来。国家邮政局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80%以上是港澳台及国际业务,仅占3.0%的市场份额。
      价格高企是造成外资企业市场份额小的重要原因。以一公斤以内包裹从北京寄往广州次日达的价格为例,顺丰速运为22元,而联邦快递高达70元,难以让普通百姓对外资巨头“亲近”。
      随着国内快递业务的“名正言顺”,业内人士预测,国有和民营快递企业将结束“短暂的春天”。外资一旦大举反扑,之前的优势将消失殆尽。
      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在华的产品定位偏高,消费群体很小,因此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陈平在任职宅急送CEO时曾参观过FedEx、UPS总部,并与中国区高管有所接触。“短期来看,外企拿到牌照对中国快递企业没有太大影响。目前外企在中国的网点非常少,只在东部一线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布点。他们要建立起像宅急送、顺丰这样的密集网络,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的。”
      陈平预测,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方向有三:第一,将原有的国际业务完善,用国内高端客户的货量来弥补网点不足;第二,抓紧布局国内网点,争取扩大国内业务规模;第三,兼并收购国内快递企业,以求利用现成网络经营。
      徐勇认为,外资企业在华高管团队中鲜有中国面孔,这导致企业服务本土化不足。另外,从2007年至今,联邦快递在华投入很小,都是“挤牙膏式的”。而UPS刚刚买下TNT,短期内不会在中国市场花大钱。
      “在我看来,此次外资企业获得牌照,其法律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 存入我的阅览室

    推荐访问:快递 业新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