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阐释语的基本形式 [《京华烟云》时间形式的多维阐释]

    时间:2019-04-26 03:21: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时间形式,揭示其文化负载的时间主题及其潜在的多重意义。分析表明,小说的时间主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审美意蕴,既有在西方哲学影响下的对时间与存在的思考,也有特殊语境下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命运现代性的追索,以及出于文化传播之需对读者趣味的迎合。
      关键词:《京华烟云》 文化传播 时间主题 变奏
      文化因素是过去研究《京华烟云》的主要切入点,常常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展开,但是对小说进行形式分析的却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时间形式,揭示其文化负载的时间主题及其潜在的多重意义。分析表明,小说的时间主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审美意蕴,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深层意义互相融合,时间主题的多意性增加了小说文本的丰富性和审美价值,成为华人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一、线性与循环:文化传播的时间切入
      《京华烟云》创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小说的形式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京华烟云》的外部时间形式客观上迎合了西方读者传统的时间观。首先,《京华烟云》英文原著Moment in Peking以具体时间命名,揭示出小说的时间主题。还有小说各章多以具体时间为开端。小说正文部分共有四十五章,其中有约二十六章(约占总章节的58%)以具体的时间名词或时间名词短语为开端。在最后一章关于抗日战争时的情节中,更是密集地使用了刻度时间,传达出作者深刻的历史记忆,强化了所叙述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可以尽快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从而做出购买小说的决定。同时,线性的时间链条将故事限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间文本里,呈现出宏大的史诗气质。读惯《荷马史诗》《圣经》的西方读者对这种史诗风格的叙事方式非常熟悉,从而能轻松地进入作品的内部阅读。
      在文本内部结构中,《京华烟云》的循环时间形态突出地表现在大量空间化时间的运用,如when Mochou and Lifu left, shortly before Redjade’s death,等等。这些时间形态都不是具体的时间名词,而是通过具体事件体现出来。作者将具体时间融入事件中,试图“抹杀时间,扬弃时间”,这种扬弃作用就是空间。{1}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以某种运动事物来确定时间,其根本目的就是此在自身的生存活动。但此在之所以要通过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生存,完全在于此在自己的生存是时间性的,是有死的存在,因而此在在其存在中总关切着自己的存在。中国人“不知生,焉知死”的现世生活观念体现在这种时间结构中。
      因此,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京华烟云》将具有文化异质性的线性与循环时间形式有层次地共融于小说文本中,创造了一个亲近性文本,使得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主体间性,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文化异质性带来的误读和理解困难,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世界视野,也为自己的作品赢得了尽可能多的读者和世界声誉。
      二、停滞与进化:中国命运的现代性启蒙
      《京华烟云》中线性与循环的时间结构反映了作者进化与停滞的东西文化观。进化与停滞充分地体现于一对隐喻的时间形态中——怀表与甲骨、碑石。木兰送给公公的怀表,是西方时间观念的象征。怀表所表示的时间由现在指向未来,体现一种直线向前的时间意识,展示出西方人对于时间的主观能动性。甲骨和山上的碑石则是中国时间观念的象征,具有强烈的历史意味,所表示的时间指向过去,无涉于未来,暗示中国受制于时间的被动时间观以及中国人乐天知足的中庸哲学。
      小说里线性的时间形式建构起进化的历史观,也暗示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之路的看法。林语堂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儒学适合今日世界,由致虚守静的静的儒道,变为有作为有干劲的动的儒道而成为一种活的力量”。主张“非根本改变国民懦弱委顿之根性,优柔寡断之风度,敷衍逶迤之哲学,而易以西方励进奋图之精神不可”。姚思安在游走天下多年后,回到了已被日本侵占的家中,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孩子们为护国护家行动起来。比如,协助解决木兰的感情纠纷;劝说牛素云痛改前非,加入抗日活动。木兰在痛失女儿阿满之后,幡然醒悟:国之将亡,道何存焉?她终于走出小我的束缚,汇入广大群众的洪流中,成为抗战的一分子。当中国的有志之士开始投入现实,文化中国的生命力将不可低估。小说的最后一节,林语堂表达了对抗战中国的热切希望。在《中国的将来》一文中,林语堂也谈到“自中日战争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中国表现出新的民族生命。这是五年前不曾有的。我们借此可以看到改变中国的一种奇异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新的民族文化的力量”,“将使战局陷入停滞,在实际上并且可以战胜日本。”{2}
      林语堂的文化启蒙思想融合了中国“五四”以来各派知识分子的文化观点,合而用之。新文化代表陈独秀、胡适等大力批判中国旧思想,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旗帜鲜明地向西方学习,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东方文化派的代表人物杜亚泉认为“西洋社会为动的社会,我国社会为静的社会。由动的社会发生动的文明,由静的社会发生静的文明。两种文明各现特殊之景趣与色彩”{3}。对于中国文化出路的问题,学衡派代表人物吴宓说:“今欲造成中国之新文化,自当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而熔铸之,贯通之。”才能“国粹不失,欧化亦成,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4}。
      《京华烟云》将停滞与进化的时间隐喻对照并置,使中西方文化处于“一种时间差序结构”{5}中,以潜在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积弊的批判和对中国命运的关怀和严肃思考,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情怀,也使得小说的时间主题具有了历史意义和政治意蕴。
      三、瞬间与永恒:存在意义的审美体悟
      对存在意义的哲学思考离不开对时间的阐释,所有实在的存在和存在的要素“都存在于那个唯一的客
      观的时间之中”{6}。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的题词中开宗明义说,他本人对存在问题进行厘清的初步目标, 是对时间进行阐释,表明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7}《京华烟云》对存在意义的审美体悟主要通过主人公木兰的心理描述体现出来。木兰的存在之思是在他者生命结束的震撼中渐进而成的,经由对生命的瞬间特性、刹那与永恒之转化关系以及对永生的顿悟几个阶段。当她游览泰山时,泰山静默的岩石引发了她对时间进行初步的哲学式思考。当她遭遇阿满之死的时候,她对存在的时间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在瞬间中看到了永恒,也体会到了永恒中的瞬间,她对生命存在的思考逐渐接近本质。最后,木兰体会到东西宗教之间的共通之处,即对永恒的追求。   《京华烟云》通过木兰对人生时间性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对小说题目“Moment in Peking”的再思考,以及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反思。林语堂认为“我们认识的
      只是些不完美的、曾死的人类的本性;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地忍耐,幸福地生活”{8}。所以,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说:“此小说实际上的贡献是消极的,而文学上的贡献却是积极的。此书的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得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9}
      总之,《京华烟云》的时间主题从文化和审美的维
      度展开,小说的时间形式因此具有了多重意义,既有在西方哲学家影响下的对时间与存在的思考,也有特殊语境下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命运现代性的追索,以及出于文化传播之需对读者趣味的迎合。时间在小说中犹如五彩斑斓的多棱镜,主题意义的丰富性和多维度使得小说充满了多义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小说的审美意蕴和文学价值,成为华人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为其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乔治·卢卡契. 《审美特性》(第二卷)[M].徐恒醇译.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86.
      {2} 林语堂. 感悟人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8,22,211.
      {3}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J].东方杂志,1916(10).
      {4} 吴宓.论新文化运动[J].学衡,1922 (4).
      {5} 周保欣.启蒙的迷津——传统道德的现代化及其文学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1(2).
      {6} 埃德蒙特·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M].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6.
      {7} Heidegger. Poetry, Language, Thought [M]. Reprinted from the English Edition by Harper &Row Publisher, Inc. 1975:1.
      {8} Lin Yutang.The Importance of Liv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99.
      {9} 林如斯.关于《京华烟云》.林语堂名著全集(第1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22.省略

    推荐访问:多维 阐释 烟云 京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