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缃绮 [王闿运与《湘绮楼笺启》评介]

    时间:2019-04-12 03:14: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历史人物留存的书信是了解当事人所生活的时代风貌,生平事迹,并对之进行评价的重要资料。《湘绮楼笺启》是进入中年后的晚清名士王闿运二十年间所写书信的汇编,比较真实地记录了王闿运治学严谨,关心国事,热心人才培养的不平凡的一生功绩。
      【关键词】 王闿运;《湘绮楼笺启》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210-02
      《湘绮楼笺启》的作者是近代卓有盛名的经学大师和诗文大家、晚晴名士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秋,长沙府属湘潭人,由于他曾题居所名为“湘绮楼”,人们又称他“湘绮先生”。
      王闿运年轻时才气横溢,文名远播,注重通经致用,怀抱“帝王之学”,试图参与治世,一展抱负。湘军出师后,曾劝说曾国藩割据反清,未被采纳。也曾多次参加会试,未取,政途又屡遭挫折,无法施展抱负,遂绝意仕进,潜心撰著授徒。其一生为学主治《春秋公羊传》,也编过一些地方志,如《衡阳县志》,《湘潭县志》,最著名的史学著作是反映湘军完整历史的《湘军志》,影响很大。其弟子杏园将所收王闿运的笺启八卷,文集八卷,诗集十四卷,合为全集三十卷,〈〈湘绮楼笺启〉〉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湘绮楼笺启》共八卷,收录的是王闿运大抵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底这一段时期内,写给政府官员(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地方小吏)、各类朋友及亲人、亲戚的一些书信。内容涉及亲朋好友间的相互问候,家常闲谈,学问交流,政事评议,人才举荐,感谢他人等诸事。因作者居所名为“湘绮楼”,该书卷故取名为《湘绮楼笺启》。
      《湘绮楼笺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进入中年后的王闿运主要的人生经历、事业成就,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笺启中了解到,作者曾迁居衡阳石门,作者在信中称曾过了四年隐居式的生活,著述立说,后又迁回长沙,撰写《湘军志》。于光绪五年(1879年)应四川总督丁宝桢邀请赴成都主持书院,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游学于湘蜀之间(作者称有七年),从事讲学著述。丁总督去世后,王闿运则长期留居湖南。先在湖南主持长沙思贤讲舍,后赴衡阳船山书院讲学。作者子女众多,但大多健康欠佳,许多信件中,言及家事,甚是感伤。
      从信笺中,可以大体得知王闿运治学严谨,淡泊官场,关心国事,热心教育和培养人才。
      第一、 治学严谨。在王闿运的书信中得知王闿运曾幽居山林四年,不问世事,闭门治学。他曾多次提到编〈〈湘军志〉〉所遇困难重重,仍知难而进,在第一卷致徐章京的信中,作者讲到在考察“比较湘军历年军事以述其迹”时,虽“同治三年有旨免报细册”,但作者对湘军人数变化,遣散日月,归籍等问题务必求证论实,很费心思。为写此书,他除亲身所经历及走访口碑外,还设法借阅了军机处的大量档案,并请人制作了地图,先后花了7年时间才完稿。而修军志的目的作者在第六卷致刘制台的信中讲“其意不在表战功而叙治乱得失之由”,体现了作者用心之良苦。事实上,由于王闿运青年时期曾投入湘军幕营,与许多湘军将领交情不浅,对湘军的发展内幕知之甚多,因而在《湘军志》中,除褒扬湘军的功勋战绩外,也对清廷派系矛盾,湘军纵军掳掠等劣迹均有叙述。正因为此书比较写实,一经出版就遭到政治干预,最后原版被迫毁弃。不过,后世对王闿运的治史才能评价甚高。
      作者在信中常讲到“散金”收藏古籍,付诸刻印,乐不思窘。很多信件中,王闿运讲到自己在注经治学方面的辛苦与收获。不难看出,正是由于这种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铸就了王闿运一代经学大师的斐然成就。
      第二、 淡泊官场。王闿运早年怀抱 “帝王之学”,然而屡遭挫折,遂淡意官场。其超脱名利,转而追求生活悠闲清逸的思想,在作者的信中随处可见。信中常提到,作者喜游山水,乐在蜀川。在致高龙平的信中,作者流露出对官场的淡然和警醒,对友人想入仕途提出了一些忠告。在一些信中多次提到“蜀中吏治污浊”,非能者可以逆转,但主张地方官员“先求自治,必能把柭以廉风严处”,以澄清吏治。他又主张为官不要急于升迁,“小谋亦可有大为”,“操官无大小,以尽职为本务”(卷三致陈县丞)。“小儿被举特科亦令其往试,不从政,以今政无可从也”(卷六致潭大令),这些都表达了作者的为官理念和对官场的冷淡。
      第三、 关心时局,常评议政事。在卷一致左宗棠的信中,称誉左宗棠用人公允,但也批左宗棠用人不善,向他建议用人之法。作者在写给在职官员的信中,也多次向他们举荐儒生。作者尤以关心边防,卷一致张参赞的信中,提到西蜀地理位置重要。卷三致丁亲家的信中:“高丽事少愈于日本台湾之举”。给左宗棠的信中称赞左在西北之举,在卷二致李藩台的信中,说李藩台“非为兴学而求问于他而是预知英人必窥西藏欲储幕僚”。作者反对清议,“太息之事误于庸人者少,误于清议者多,清议者则危言直阿以恶中外如议和致而忧根本”(卷二致李副统)。对于海防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卷一致李中堂的信中,认为洋务办水陆二军,“以防之终不用不如不防也”,主张“今之计在经略南洋悉置领事馆收故民之心,而壮中国之气,铁甲火轮游历海岛既不用战而可习兵,此机器同文固有实用,既可省防费以供游览又足以弭乱,规划南洋,以洋税专供资用”,此看法颇有见地。
      第四、反对学制改革。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旧式文人,王闿运对朝廷教育革新之举,颇多微词,忿陈弊端。在第七卷致赵巡抚的信中讲到“朝廷停止书院改立学制,求制正俗莫急于此,今之改学制财务在糜费,官款无出专恃民资,以此有事之秋兴不急之务,聘任倭师就一学论,……耗资甚大,一县物力不能供用,常德出现夺产杀僧,郴州民变引起祸乱”,主张“今须明廉耻分别士民,次整儒官以修专职,谨拟学规”。还在卷七致夏巡抚的信中抱怨“衡吏勒令船山学务分设四科,进行改制”,这些都表明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浸淫的知识分子,王闿运对传统教育的眷恋之情。
      第五、热心教育事业。王闿运年轻时本想以科举而取功名,以功名而上仕途,干一番事业,不料命运多乖,科场误人,难展抱负。进入中年后的王闿运,沉寂身心,传播厚学,育人天下。王闿运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先后执教成都尊成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阳船山书院和后来南昌江西大学堂,加上家中所私授弟子,达数千人。名弟子有杨度,齐白石等。王闿运潜心专著授徒,他对学生真诚和易,勤于教诲,终日不倦。书信中多有体现,其著书都亲笔抄录,书法凝厚,书信中无一笔苟且,也不轻有误字,从中可以看出他为人为学的严谨作风。《清史稿》亦高度肯定了王闿运教书育人的巨大成绩,称:“闿运自负奇才,所如多不合。乃退息无复用世之志,惟出所学以教后进……,成材甚众。”。不难发现,注重言传身教的王闿运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名人皆有轶事,民间评说自成春秋。对王闿运其人其事,评价不一,有人认为王闿运一生狂狷谐谑,投机营生;有人认为王闿运博古通今,在很多方面都有建树,乃天地之奇才。综观八卷《湘绮楼笺启》,观其言,察其行,字里行间,无不显露着一代名士王闿运的真才与真情。其生平自挽联:“《春秋》表未成,正赖佳儿学诗礼;纵横志不就,空留高咏满江山!”既是其未达鸿鹄之志心存遗憾的表露,又是其恢宏一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转折时代的历史人物,王闿运的一生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事、洋务运动兴衰、清末新政得失,以致辛亥革命民国肇兴,他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尽管〈〈湘绮楼笺启〉〉记述的是进入中年后的王闿运的人生轨迹,但它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晚清政治的颓败,以及时代变迁对传统知识分子带来的困惑与挑战。在王闿运之后,新的知识分子欣然继承其老一辈经世致用的传统,以更先进的时代眼光,更无畏的社会参与激情,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社会改良与政治革命运动,推动着这个饱受苦难的民族国家继续前行。

    推荐访问:评介 王闿运 湘绮楼笺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