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消极心理的防范措施【高内聚力群体的潜在消极效应及防范措施探析】

    时间:2019-04-12 03:12: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高内聚力通常对群体行为效能产生促进作用。然而另一方面,高内聚力群体也容易产生群体思维、群体偏好和群体中心行为等不良现象,从而可能对群体决策和行为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群体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予以充分的注意和调控。本文在分析高内聚力群体及其潜在消极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高内聚力群体;消极效应;防范措施
      1 群体内聚力概述
      1.1 群体内聚力的概念界定
      群体内聚力,作为群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一个复杂、多维的概念。该概念最早由群体动力学派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勒温认为,内聚力概念主要应该关注个体如何知觉其自身与某个特定群体的关系,个体之所以愿意留在群体中,是因为群体能够帮助个体实现个人目标。Dorwin Cartwright(1968)则从内聚力强弱的角度来定义内聚力。他认为内聚力是“群体成员渴望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之后的很多学者十分注重从群体和组织的角度来审视内聚力的问题。
      综上,群体内聚力应表现为群体内部的一种向心力,也表现为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亲和力。本文所指的内聚力,即群体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他们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
      1.2 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
      1.2.1 群体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的差异会对群体内聚力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团队比其他团队的成员之间更友爱,群体内聚力更强。相反,专制型或放任型的领导方式都不利于群体内聚力的形成。
      1.2.2 群体成员的相似性
      群体成员的相似性主要指成员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价值观、态度及人格等方面的共同性。一般来讲,如果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兴趣爱好和价值观,普遍认同其群体规范,则群体成员的感知结果和行为表现则倾向趋于一致,群体内聚力则越强。
      1.2.3 群体地位
      不同群体间的不同地位等级同样对群体内聚力有重要影响。群体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涉及到群体是否受到其他群体的挑战、威胁以及承担任务的艰巨性和面临的晋升机会等问题,从而影响群体内聚力。
      1.2.4 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
      成员被群体吸引的程度,往往取决于群体满足其成员需要的程度。这里同样涉及群体的规模、目标、群体内奖励方式及信息沟通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1.2.5 外部威胁
      通常情况下,外来的威胁会增强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价值观,从而有利于增强群体成员之间的向心力和团结精神,提高群体内聚力。
      2 高内聚力群体的特征
      所谓高内聚力群体,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有机汇聚并达到最大强度的群体。高内聚力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2.1 共同的认知和价值观
      高内聚力群体的成员在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上都能保持共同的认知与评价,对群体目标保持高度的认同。在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指引下,群体成员行为规范保持高度的统一。
      2.2 行动上的一致性和强有力感
      勒温认为,群体成员的一致性表现在成员所具有的共同目标、观点、情感以及兴趣和爱好等,而群体成员的一致性会产生强大的群体动力。高内聚力能增强群体成员之间的整合性,从而使成员产生强大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2.3 情感上的归属感
      高内聚力群体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每个成员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作为群体的一员,对自己所从属的群体有认同和归属感。在高内聚力群体中,群体成员能互相传播这种归属感,从而促使成员为群体目标的达成而不懈努力。
      3 高内聚力群体潜在的消极效应
      3.1 内聚力与绩效的复杂关系
      实证研究表明,群体的内聚力与绩效的关系是复杂的,一些情况下内聚力会产生消极作用。这是因为群体绩效受到内聚力类型及群体规范、任务等中间变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任务型内聚力会促进群体绩效的提高,但人际内聚力反而会对群体绩效的提高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3.2 “群体思维”可能会影响决策质量
      高内聚力群体中,成员有时为配合群体动机而放弃个体判断,从而无法客观地对行为做出选择,这时就会产生一种迅速而简单的思维方式,即“群体思维”。群体思维会使对立面意见虚无化,却使错误的决定合理化。在群体思维的影响下,决策质量的降低在所难免。
      3.3 “群体偏好”可能滋生小团体意识
      高内聚力群体由于对所属群体的特殊偏好,群体成员往往会对群体作出乐观的理解,而对其他群体作平庸甚至负面的解释,这就是群体偏好。然而,如果不注意,不当的群体偏好可能使成员滋生小团体意识。小团体意识若果持续发酵,则容易使群体变得浮躁、不理性甚至偏执、专横。
      3.4 群体中心行为可能导致低效率
      当群体目标与组织高位目标发生冲突时,就会导致低工作效率。群体内聚力越高,群体成员越愿意遵循群体的规范与目标。但如果在工作缺乏诱导条件,高内聚力的群体与其他群体发生矛盾或摩擦时,又会更多地限制生产,这已被霍桑实验所证实。若方向不正确,群体内聚力越强,小团体主义倾向就越严重,反而会阻碍群体的工作效率。
      4 相关防范措施
      4.1 建立健全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
      首先,须强化民主式领导方式。在民主式领导方式下,人格受到尊重与保护,个性自由发展,内聚力增强,更容易建立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避免群体思维的消极影响。其次,应实行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领导者要营造多方面参与咨询论证的格局,请领域内的专家们对群体成员提出质疑。群体成员应像支持群体计划一样,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或批评意见,实现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明确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
      4.2 确立群体目标体系和目标引导机制
      群体目标主导着群体行为。因此,组织在确定目标体系的时候应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只有把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群体行为与群体成员的个体行为选择趋于统一。除此之外,目标体系的确立应当强调群体成员的参与,强化成员的主人翁角色意识。让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进来,才能体现目标设置中的程序公平,增强成员对目标的认同和工作满意度。这样当群体面临困境时,成员会表现出更多的精诚团结和坚持不懈的行为,从而有利于群体和组织目标的达成。
      4.3 建立健全行为规范体系和规范约束的机制
      群体规范即指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是群体在正确方向上协调一致的有力保证。规范执行的程度如何,以及是否符合群体内外环境状况,是判断一个群体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只有在群体规范相对成熟的情境下,才能激发优良团队精神的产生。
      群体行为规则可以起到约束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选择的作用。依据群体行为规则,人们能够能够对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预设的行为规则做出判断和评价,形成一种自我纠正和自我约束机制。这样的一种机制可对群体成员的行为产生纠偏的作用,从而使群体及成员自觉地按照规范的要求选择符合群体所期望的行为方式。
      4.4 完善组织结构设计,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沟通在群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群体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沟通问题。由于群体成员的异质性和多样化、群体内外部环境的动态性以及任务的不确定性,群体和组织内部的信息传播、交流和共享就显得相当重要。为增强群体绩效,提高群体内沟通的有效性,有必要在组织中设立专门的沟通管理机构,负责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确保群体中沟通渠道的通畅性。
      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组织内非正式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完善。正式的沟通渠道往往容易让一方在沟通前就心存顾忌。相比而言, 非正式沟通渠道则具有明显的优势,方式也比较灵活。经非正式渠道进行沟通的双方目的性没那么强烈, 心态平和而轻松, 比正式沟通渠道更能完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十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申红艳,张金枝. 和谐雇佣关系下的心理契约、群体凝聚力与绩效研究[J],理论月刊,2009(1).
      [4] 段万春,王云,李宏茜.群体凝聚力与组织生产率关系深层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8).
      作者简介:李剑锋(1989--),男,汉族,河南温县人,现就读于西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推荐访问:内聚力 探析 消极 防范措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