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入木三分_写怪画丑高人一等,刺虚刺贪入木三分

    时间:2019-02-08 03:16: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是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党棍。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情节的巧妙设置和独特的讽刺语言体现出了强烈的讽刺艺术,成功刻画了一个自命不凡、虚伪贪婪而又世故庸俗的政客、党棍加文痞的形象。
      关键词: 张天翼 小说《华威先生》 讽刺艺术
      
      张天翼是现代文学史上“左联”重要青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讽刺风格为世人瞩目。创作于1938年的《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它与《速写三篇》(1943年出版)中的另外两篇《谭九先生的工作》、《新生》,在当时的左翼文坛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三篇小说的主旨都在于揭露抗战初期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阴暗面,其中《华威先生》是最有名的一篇。
      华威先生是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党棍。他自命不凡、虚伪贪婪而又贫乏空虚、世故庸俗,是政客、党棍加文痞。小说篇幅不长,只有五千字,作者却通过几个会议片段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党老爷”的典型形象,用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段,揭露了这个反面人物的本质特征。
      通观全篇,小说《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主要通过以下三点体现出来。
      一、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蕴含讽刺性
      华威先生的形象和行动在文中前后自相矛盾,让他“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达到深刻的讽刺效果。
      1.仪表和风度优雅与失范的矛盾。他“立刻戴上帽子”,“永远挟着公文皮包”,还“戴着戒指”,十分注意仪表和形象;他经常“划洋火”、“抽雪茄”、“翘兰花指”、“拍几下手板”,显得很有领导风度。当没能参加“战时保婴会”时,他“把下巴挂了下来”,“食指点对方的胸脯”;当没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会时,他“发脾气”、“吼着”、“猛地跳起来了”、“嘴里嘶哑地骂着”、“打碎了一只茶杯”。原来他优雅的外表和风度只是故作姿态,蒙人的,哪怕是一点点威胁到其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就令他丑态毕露、歇斯底里,毫无风度可言,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仪态和尊严。
      2.对待他人媚上与欺下的矛盾。小说着重写了华威先生参加的三个工作会议。三个会议级别不同,主人公的态度明显不同。第一个会议,他到会场时,别人都在等他,他“点点头”,“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态度傲慢;“他不大肯当主席”,“拿着雪茄烟打手势”,指定“刘同志当主席”,限定“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他在主席报告时中途打断,抢先发言,然后“挺着肚子走了出去”。第二个会议,他到会场时,会议已经开始,虽有几分不悦,但在抢先发言前,先“拍了三下手板”,请示了主席,然后才开始发言,态度比第一个会议要谦和些。第三个会议,他在入场时“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点头”,“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抢先发言前先递个纸条请示主席,发言时“点点头站了起来”,并且分别向主席和各位参会人员“腰板微微地一弯”,显得卑躬屈膝。三个会议,三种态度,勾画出华威先生骄妄、虚伪、庸俗的国民党忠实走狗的奴才嘴脸。
      二、在情节设置上强化讽刺性
      《华威先生》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一贯的情节,作者只是选取了主人公对参加的三个会议和两个没有参加的会议的不同态度,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小说以“蒙太奇”的手法展现戏剧式的场景。作者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直接剪辑了最能体现主人公性格特点和讽刺效果的几个片断,构成小说的主要章节。小说突出描写了华威先生的忙,却没有一个贯穿的线索,全篇就是通过六个特征性的场景构成,只有描写华威先生向“我”诉说忙碌;华威先生的黄包车在街上奔跑;华威先生参加各种不同层次会议的各种完全不同的神态、举止;华威先生参加各种不同会议但又几乎是完全雷同地强调“一个领导中心”的“重要”讲话;华威先生对“战时保婴会”训斥;华威先生生气发怒。这六个场景相互独立,实际上却相互阐释,互为注解,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六个场景构成了华威先生抗战时期的全部生活内容,而真正把各种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的是华威先生名曰为了抗战,实则是破坏抗战,为国民党揽权的政治信条和专注一己私利的思想本质。六个场景构成一个整体性语境,单看每个场景,都有其固有的表面意义,可一旦将这个场景放在整个语境中,场景意义就发生了扭转。
      三、在语言风格上饱含讽刺性
      作者运用纯熟通俗的语言,特别是借小说中人之口,采用矛盾的语言艺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了主人公假抗日、真独裁,犹如“披着羊皮的狼”的可憎面目。
      故作姿态的虚伪语言,揭露其丑恶灵魂。华威先生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被其政治态度、社会地位和个人气质所决定的。在救亡工作中,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掌握着一切抗战“领导权”的“领导者”。例如:“刘主任硬要叫我参加意见,要我替她修改”,“王委员硬要叫我到汉口去一趟”,“有什么困难就讲”,“到我家里去找我”……似乎抗战工作没有他就不能进行。他毫无必要地一天开十几个会议,每一次的赴会都理所当然地迟到早退,会上重复讲一些贫乏到极点而又被人们听得厌烦的空话。小说通过这些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追逐权柄的虚伪浮夸人物,揭露了他隐伏在伪善、腐朽外表下的丑恶灵魂。
      总之,作品在运用讽刺手法刻画华威先生的性格时,夸张而不失真实,幽默而不失严肃。华威先生就像刚刚改换了装束,活生生地从《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儒林外史》、《阿Q正传》等作品中走出来的。而今,像华威先生这样虚张声势而不办实事的领导者形象再次现身,张天翼的小说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讽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天翼.关于华威先生.中国语文,1952,(10).
      [2]什么是幽默.夜莺,1936,VOL1,(3).

    推荐访问:高人 写怪画丑 刺虚刺贪入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