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诗意的乡居(五章)]吾乡如覆盂的诗意

    时间:2019-02-04 03:28: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活得悲壮      我曾到一个小城读书,艰苦的生活让我体尝到一个人欲得到良好的教育,就必须具备丰厚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读不起书是每个乡下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我高三那年,经济不断困扰着我,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和做梦,我知道自己留在学校读书的时间不多了,校园后的河畔,留下我不少感伤的足迹。想到年老的父母在黄土地上挣扎的样子,我实在无法心安理得地挥霍他们残存的汗水。我决定放弃一切回家,哪怕我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曾忍受了多少痛苦。就在那些不忍回顾的岁月,我便不由自主地写诗。
      1993年冬天,我像当年出走的样子,扛着微不足道的行李和诗稿,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再次握住还未变冷的锄把,我发现一切都在变,比如裹脚的老妈妈一个个死去,她们只能活在记忆里了;另一个变化就是许多孩子以为这个世界好玩,接二连三地涌现出来。但我除了多长几根胡须外,却什么也未变。我还是那样善良、质朴、寡言、土腔土韵。黄昏,我常无聊地在寂寞的庄稼地间穿行,沿曲曲折折的山道穿过玉米和零星的树木,穿过留下自己足迹和汗味的土地――生命就这样在一成不变中虚度和消耗,我读懂了人生的渺小与卑微,残酷与悲壮,于是我又拿起笔来写诗。
      我不能入乡随俗,乡亲们的处世哲学也不能将我潜移默化。我深知他们睡眠的实在,也为他们的沉睡难过。但我理解他们,夜以继日为生计奔波的人,我们还能要求他们思考什么!我周围没有一个跟文字有关的人,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悲哀,也是我栖居的这片大地的悲哀。我想活得淡泊,却无法奉行乡村老太婆的处世哲学;我想活得简单,却不想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于是,我还是写诗。
      据说现在中国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我不知这是不是事实,不过对我而言,写诗绝不是想凑热闹。许多人因自己的臭诗得不到发表而怨这怨那,真让人怀疑其写作的动机和态度,这样,难免太具虚荣心和功利性了。我选择写诗,不怀任何目的,也从不想诗能带给自己什么。写作的目的,在于实现自我,让屈辱的灵魂获得自由与自尊,何必把诗当作一种工具,让诗负荷太多呢!身处一个边远落后的乡村,我不怕孤独和寂寞,我将好好地活下去,写下去,于是,我还是写诗。
      现在又另有传闻,许多人放弃诗歌下海去了,这似乎让诗坛吃惊不小,其实这也没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沦为物的奴隶的又何止只是诗人!若谁认为钱更能让他的生命变得更充实更安宁更有味,那就让他去捞钱吧!在铅华散尽的背后,我相信许多人还会执迷于清贫的诗。“执迷不悟的人已不多/我让时间丰满我最后的唱词”(拙作《独守孤灯》),于是,我还是写诗。
      什么样的土地就长什么样的庄稼,乡下人的诚实在我心里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我追求诗歌这种纯粹艺术的观念和欲望,我不会用华丽的词句来掩饰思想的苍白,也不会用不知所云来表明我思想的肤浅。那时别无选择的还乡让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真正拥抱本土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现代艺术不可能全盘西化,没有本土意识将失去艺术生长的土地,其结果是不言自明的。鉴于上述理解,我在平静的生活中有了自己的一种活法,即“乡村活法”,于是,我还是写诗。
      存在相当艰难,但我们必须存在;生命何其苍白,但我们必须珍惜。我们只有承认世界的痛苦,才不会在痛苦中失去生存的信心。写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还是证明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诗意地活着,就是对命运的嘲讽,而嘲讽本身,又体现了存在的悲壮。但必须记住:悲壮绝对不是悲哀,只有悲壮才是人生和艺术的极致,于是,我还是继续写诗。
      
      诗意的乡居
      
      同许多在泥土中寻找生存依据的人一样,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生活在阳光下挥汗,宿命地接受上苍安排的一切。无聊时我常在野外徘徊,任目光在熟悉的庄稼和远山之间移动,我想在无味的生活中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思想一片空白,这些常见的事物无法激起我麻木的情感,我已失去一切感觉。
      蜗居于黔西北一个贫瘠而边远的小村,山村的落后令人难以置信,比如现在还在用煤油灯照明便会让更多的人感到惊讶。我就在这个最适宜孩子生长的地方度过了我极其贫寒而又无忧无虑的童年。当我以读书为名一步一步往外走,直到到县城读书时再回视曾经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和在蓬门荜户中度过了六十多个春秋以致头发斑白的母亲,我便深深地感到痛苦了。活过一生是多么简单且微不足道。
      痛苦让我写下许多自以为是诗的文字,边远山区的文化相当落后,除必需的一些课本外,再也找不到什么课外读物,诗歌方面的书和刊物甚至绝迹。当我读完初中,除了课本上读到的一些文字,我几乎没读过诗,当然,我心中也就没有现代诗等名词。后来念高中,远离了自己的栖居地一点,才有幸接触现代文明,勒紧裤带零星地买几本诗刊来看,想不到居然喜欢上这些文字,并且,还用这种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因一个要命的钱字让我不得不像放飞的纸鸢一样回到这片大地上歌哭,寒窗十载并未改变我满身的土味。我在人们心中也没什么变化,唯一可说的便是我给与文字隔绝的村庄带回一个人们从未听说过的词――诗歌。并且,我的处境和传说都被诗化了。
      时间在高兴抑或不高兴的心中度过,该远去的不该远去的也按它的方式远去了,我还是留在这个世界,我的诗也还是留在这个世界,哪怕我或者诗歌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诗歌无论怎样,我都能承受。选择诗歌,就是选择诗歌的孤独和寂寞,诗歌的边缘地位,任何一个爬格子打键盘的人不得不承认,否则,谁还会再写诗。明白诗的处境后,写作的动机更为执著和纯正。诗就是诗。
      写诗是我的一种活法,或者说是我的一种信仰,诗不能感动别人,但可以感动自己,有时翻读自己作品的时候,我常难以自抑。毕竟,纸上留下的文字,曾给我带来生命的狂欢。
      
      从合唱到独白
      
      从一个喧闹的城市遁入一个边远的村庄,大山之外的吵闹被阻在大山之外,由于乡村的闭塞与“孤陋寡闻”,耳朵也清静了许多,除了心上还有几丝不甘的涟漪仍在荡漾,其他的一切已归于平静。
      我羡慕身边的人,他们千篇一律地在庄稼和庄稼之间走动,从来不感到呆板、无聊,相反,还以一种恬淡、平和的心境来对待生活的各种遭遇,宿命地接受上苍安排的一切。
      作为十亿农民中的一员,我除了作为一个农民必须遭受的一切外,还必须接受那种来自灵魂的敲打。
      既承认生活的残酷,也承认诗歌的边缘地位,这是经过近百年来诗歌带给诗人的重要成果和收获。诗人回到自然,按照自己的内心写作,即不是布道,也不是善施,就如庶民百姓只为生计奔波,而不进行食物之外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金鼠仍是这个时代的宠物”(《黑鹰》),但许多具有艺术良知的人,捍卫艺术的狂热与傻劲依然会令芸芸众生好笑。“在悬崖峭壁上作书,诗人纯属疯子”,看到许多痴心于纸上生活的人,我想:真正的诗人不死,诗歌也不会绝!
      沉寂与喧闹的区别不在表面,而在内部,沉寂没有什么不好,喧闹是极少数人制造出来的泡沫,虽然五光十色,但转眼即逝。沉寂中的诗人更清纯一些,在某种意义上说,许多人从诗人到商人,于诗并非不是一件好事。这是商品社会对诗人队伍的一次清洗,并不像一些“有识之士”所说的那样“诗歌式微”了。其实,不管诗人的境遇有多么不济,许多人还是把终生献给诗歌而不悔。
      我们应该相信,诗歌作为人类崇高精神和文明的象征,将永远伴随着人类,人类也永远需要诗歌。我之所以在离开学校修理地球时仍孜孜不倦地写作,便是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还应该相信,沉寂中的诗坛,会有更多的人默默支撑着人类精神的圣堂,这些人不拉帮结派,也不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认真严肃地进行诗歌的实验和建设。从合唱到独白,许多人做出的有益探索,必将让现代诗趋于完美。
      
      简单主义
      
      诗歌的不受欢迎已是不争的事实,至于一般读者,喜爱什么那是他的权利,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在文学圈子内,大家都不把诗当一个单位,难免让人心寒。目前,许多文学期刊,都不发诗,即使发诗,诗歌的篇幅压缩到目不忍睹的地步,诗歌可有可无,有,最多也只是一个点缀。许多报纸副刊,大多是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情绪小文,诗歌不被驱逐出境,也只拿去补屁股尾,有的偶尔大量刊发一些诗歌作品,那也是编辑英雄主义的表现,而这类编辑,已少得可怜。
      诗歌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我看不单是社会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沦为边缘地位、靠边站的艺术肯定不只诗歌一类,那些远离诗歌的人也不见得会爱上其他艺术。诗歌的式微经济不是主要原因,诗歌在当代的失落也不是诗的失落,而是人的失落,许多所谓的诗人,在言行上似乎是在建设我们的诗歌,而事实上却在败坏我们的诗歌,败坏读者的胃口。只要认真考查我们的诗歌文本,轻易就可以发现,诗歌已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当我们翻开一本诗歌刊物,打量这些密密麻麻的东西,能打动我们的有多少!值得我们记住的、能让我们记住的又有多少!至于不知所云的那类就不用提了。我没资格对诗歌指手画脚,也无能力干涉诗歌的现状,我只能干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有时,我总想把诗写得直接一些,简单一些,朴实一些,我试图做一番努力,看看这些诗歌能不能留住几个可爱的已少得可怜的读者。我总觉得读某些故作高深的诗,感情苍白的诗,还不如读这些简单鲜活的小诗有味。有时一个人在静夜读自己留在笔记本上的这些玩意,词句间闪烁的诗意瞬间照亮了我的夜空,自己也让自己感动。像许多居住在城市的人一样,我居住的乡村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丽。任何地方都有它的亮点和阴影,所以,沉重的心有时也需要一丝轻松的倾诉。我的诗也常常触及现实的痛处,但并非是跟现实过不去。我有一个心愿:希望所有的人都过得美好一些,快乐一些,诗意一些。
      
      纸上生活
      
      写作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禁锢的灵魂获得自由和自尊,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过上一种安宁的生活。这是我对写作的认识,一个人居于现实的大地上,就注定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和左右,只有艺术才能带领我们匍匐的心到太空飞翔,而飞翔的幸福,永远只属于钟情于纸上生活的人。
      蛰居于一个边远落后的村庄,身旁除了庄稼还是庄稼,手里除了农具还是农具,诗歌是我逃避现实的寄托,是我灵魂的憩园,只有逃到文字里,我渺小的生命才感到有价值,我寒冷的心才感到有温暖。就因为有了这种心灵的慰安,我才在生存的围剿中,独守活着的那点诗意。
      在乡间居住我备尝生活的艰苦与艰难,“我在黔西北一个无名无姓的村庄栖居/一手拖着黑夜一手举着灯盏/独自前行。阳光下我捧读生活的庄稼/夜晚我跟我尊敬的大师和朋友倾谈”(《乡村活法》),在一个物质和精神极度贫困的地方,更能提高一个人血液的纯度,并思考人、活着、诗歌等生存之外的问题。
      我不在乎身外的一切,不在乎这些生活的表象,在某种意义上,我宁愿做一个遁世者,包括自己的名字,也让他遁入渺微的事物之中,与万物同荣同枯,同生同死。在我眼里,现实的境遇和幸福不具任何意义,“一个人的地位低下/并不影响他的高尚/我在黑暗中/依然活得自尊而开心”(《夜间的我》)。
      写作只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就像人活着需要阳光、水、空气一样,但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生命本质的幸福。至于写作让我们获得其他一些东西,那是写作带给我们的副产品,不是写作的成果,我想,对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来说,为名、为利、为人所求所逼都不是他写作的动机。

    推荐访问:乡居 诗意 五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