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穿越千古的忧乐_常怀千古忧

    时间:2019-02-03 03:19: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散文名篇。全文仅455字,但内容博大,哲理精深,语言铿锵,不愧为千古绝唱。   一、超卓的立意   屈原愤世嫉俗而投汨罗江,可谓悲壮;陶潜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而退隐田园,可谓悠闲。然而,他们都将自己的有用之躯无端地废弃了。这于国何益,于民何利?可悲可叹之极。
      一篇《岳阳楼记》,道出了范仲淹的伟大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思想,不仅启发了当时被谪郡守的滕子京,更鞭策了世代后人,使之怀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舍生忘死。这种超卓的立意,令人赞叹不已。
      (一)以文明志。和范仲淹同时代的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范仲淹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二)劝勉友人。滕子京,与范仲淹同科进士,为人和气,倜傥自负。范仲淹颇爱其才。范仲淹于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充分说明滕子京的心情是忧愁郁闷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作记的用意在于规劝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就是要滕子京摒除那“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树立起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这便是本文的主旨。
      (三)光照后人。我国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如范仲淹者,不乏其人。南宋的爱国将领岳飞,不正是如此吗?他屡遭奸臣陷害,几次遭到贬谪,仍以“精忠报国”为志,在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际,他义无反顾,挥戈上阵,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卫国赞歌,至今仍传为佳话。近代,多少仁人志士,如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为了革命的成功,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矢志不渝,奋斗到底。
      上述这些人,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忧先于天下,而乐后于天下”,这些人,不正是范仲淹所期望的吗?有此之士,天下幸甚、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二、严谨的结构
      《岳阳楼记》不仅立意超卓、新颖,而且结构严谨,步步深入。
      (一)洞庭胜景数笔绘――妙笔勾勒超先贤。文章一开始说明作记的缘由。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说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被贬官到岳阳后,仅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他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然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是作者的第一次的超越――从图到景,既借助又超越了《洞庭晚秋图》,写出了“巴陵胜状”,即“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由景及情探究竟――拓开一笔越前人。当我们似乎要去欣赏岳阳楼的气象万千的景致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前人之述备矣。”显然,作者觉得对于岳阳楼的景致,前人已经讲了很多,包括文章开头提到的刻在岳阳楼上的唐贤今人诗赋,也就是作者要超越前人的束缚,他继续写道:“然则北通巫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是作者的第二次超越――从景到情。那么,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怎样的呢?作者描述了两种心情一悲一喜,通过天气的变化,来反映出岳阳楼在“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不同的景致,如果说文章第二段是总述岳阳楼的景致的话,那么文章第三四段的文字是分说。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欣赏着“淫雨霏霏……虎啸猿啼”的阴天岳阳楼和“春和景明……此乐何极”的晴天岳阳楼,并且体验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两种不同景致造成的或悲或喜之情,最终,将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三)斯人忧乐越千古――由“情”及“心”巧超越。作者如此细腻地描写“迁客骚人”以物或喜或悲的心情是为了引出下一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提出要以古人为榜样,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此为第三次超越――从“情”到“心”。“情”是迁客骚人之览物之情,那么“心”又指的是谁的心?怎样的“心”呢?“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作者以“异二者之为”的“古仁人之心”否定了“迁客骚人”以物或喜或悲的心情。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便是对“何哉”的回答。古之仁人把所在环境、自己的遭遇都弃之一旁、抛诸脑后。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国家和人民,而绝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宠辱。“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作者用这一问句引出全文的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揭示出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是以天下之事为己任,借此对滕子京进行规劝和勉励。
      综观全文,作者从“洞庭晚秋图”到“岳阳楼之大观”的景,又从“岳阳楼之大观”的景上升到迁客骚人的一悲一喜的情,最后用两个问句作两层推进,揭示全文的主旨,从情上升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心”,并且将古仁人的心与自己的理想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主客的高度统一。
      三、精美的语言
      本文虽然是一篇散文,却包含了辞赋的特点。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整齐的排偶句,使文章节奏和谐,音调铿锵,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如第三段里,从“霪雨霏霏”到“虎啸猿啼”,第四段里,从“春和景明”到“此乐何极”,都是四个字的排比句。其中“日星隐耀,山岳潜形”、“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等又都是四言的对偶句。并且这些整齐的排偶句,并不是与散文句分开使用,而是将它们夹用在散文句子中间。如第二段,以散文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开头,接着便用“衔远山”到“气象万千”三组排比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又是散文句。在散文句中夹用排偶句和押韵字,可使文章变化多姿,不落板滞。
      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确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在它面前也显得那么渺小,同时,还分别表现出了永恒的山、流逝的水的不同势态,真是言简意赅。形容汹涌的浊浪冲向天空时,作者用了“排”这一动词,富有神韵,难以找出先例。它写出了浪身之巨,浪头之高,气势之磅礴,远比“横”、“涌”等词富有表现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读《岳阳楼记》,能净化思想,给人启迪。荣时思辱,保持节操;辱时思宠,奋发向上,不能一蹶不振,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应不断追求,摒弃自己的甘苦,争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本文不愧为激励后人的佳作,千百年来,它那超卓的立意、严谨的结构、独特的手法,是后代文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岳阳楼记》将永载中国文学史册。

    推荐访问:千古 穿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