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及说明

    时间:2019-02-02 03:32: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本课的立意和目标   (一)本课立意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着眼于知识的数量,即事实性的知识:儒、道、法、墨四家代表人物及各自观点的记忆和掌握。新课改除了关注知识数量外,还重视知识的质量,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对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认为本课的内容不应囿于教材的浅显标注,而应挖掘基本史实隐藏的信息,从整体上宏观把握这一课在中国古代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和地位。因此,应把本课放入中国古代史的长河中,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的巨变进行考量和剖析,使它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从而明晰它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本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回忆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经济的巨变,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儒、法、道、墨思想家代表及其言论;知道儒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析各派学说形成的社会原因;评判各派学说的社会实践意义;建构本课知识结构。
      过程与方法:运用“谈话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心设计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自觉探究学习,建构独立的理解和认识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元认知;运用“讨论法”,通过严格筛选的影像、图片资料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和可感知性;采用实践练习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围绕问题组织内容,自制卡片图表,完成对问题的图说,促进内创造;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析掌握各派主张对同一情境的不同态度,促进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百家争鸣”诞生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剧烈变革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战火四起,硝烟弥漫,但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却孕育出了思想的奇葩。它们的影响亘古至今,成就了中国第一个大黄金时代。学生可以从中感悟民族文化的悠远和璀璨,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联系现实,正确对待古典思想文化,发挥积极效用。
      教学重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历史意义;了解儒学的形成过程;了解并掌握儒、道、法、墨思想家代表及其各派不同主张;掌握“百家争鸣”的历史概念、本课内容琐碎繁杂,容易混淆,难于掌握,必须理清线索脉络才能进行有效学习。
      教学难点:大分裂时代的硝烟弥漫和动荡不安何以孕育出璀璨的文化奇葩,这种看似悖论的历史知识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儒、道、法、墨各派主张的言论易于混淆;拓展分析四大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不同礼遇的原因;运用各派主张解决具体情境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国际战争不断。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群雄逐鹿硝烟四起的时代,思想学术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奇观,这些怒放的百花好像生长在火山灰上一样,火山爆发时的震撼固然惊天动地,但它喷出的火山灰无疑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导出新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抛出问题:群雄逐鹿,硝烟四起?圮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导入新课。
      第一环节:火山口上诞生的文化奇葩。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提出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具体是指哪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征是什么?”为何在如此乱世却出现了文化盛世,此种历史现象是否合理?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做出回答。(出示问题图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答案)
      “百家争鸣”
      (说明:“百家争鸣”形成原因未作为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只粗略几笔模糊带过,但其承上启下,是教师必须把握和挖掘的历史素材。学生容易理解太平治世的文化繁荣,但对于乱世中的文化奇观囿于传统思维的影响,难于理解掌握,借此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常态,培养锻炼历史思维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自觉对前知识回忆分析建构迁移,从而完成知识的巩固内化,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支撑性观点,有利于学生新认知思维的发展。)
      2.思想学术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盛况
      各派学说辩驳诘难,摩擦碰撞中彰显出智慧光芒,使中国的思想学术进入空前的辉煌时代。其中最主要的四大流派分别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各自主张,并以此内容自制学习卡片,梳理知识,同学间相互纠错完善。最后教师出示自制卡片和学生对比分析,看谁的更完善,取长补短,师生相互学习。
      (说明: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知识发生转化)
      (2)拓展思考:纵然群芳斗艳,但春秋战国唯有法家思想独受青睐成为显学,原因何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政治思想在何种情况下才会符合时代需求,受到君主的重用?
      儒家: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主张以古为法。
      道家:是消极的,希望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法家:是顺势的,提倡君主集权,依法治国,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变法改革。
      墨家:是超前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约,志在重建社会秩序。
      由此看来:太平治世用儒家,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动荡年代用法家,乱世重典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民生凋敝用道家,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墨家思想为我们勾画了理想蓝图。
      (3)提供情境:天灾之年,一孩子为救即将饿死的母亲,冒险行窃被抓判刑,民众愤愤不平,各种声讨不断。主要观点如下,A.人性本善,犯错误是孝的驱使,可以原谅。B.人性本恶,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的。C.人性本恶,必须严加惩罚,以防再犯。请标出他们分别是哪派的主张。(促进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科书知识顺序做了调整。从原因扩展到内涵,最后根据所学分析总结历史地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还能据此检验学生的认知质量,且儒、墨、法、道不应割裂,放在一起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对比掌握,也可避免学生以排位次序和所占篇幅错误揣测知识地位,以致区别对待。)
      第二环节:文化奇观的旷世影响。
      1.掌握“百家争鸣”复杂历史概念(完成知识梳理)
      “百家”泛指数量,“争鸣”指争论和诘难。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基于政治经济结构的巨变,在思想文化流域出现流派纷呈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最主要的有法、儒、墨、道四大学派,各派思想学说实则是不同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思想彼此吸收融合,逐步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出示图片资料: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大典
      分析为何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联合祭孔,为何孔子书院漂洋过海根植世界,孔子到底魅力何在,今人要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什么智慧?
      (说明:翔实的材料让学生感知孔子理论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层层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有利于促进本课消化和儒家思想发展后续教学的展开。)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对“百家争鸣”的复杂历史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由此我们发现乱世带来的不只是杀戮和毁灭,也带来了希望和新生,在混乱动荡的历史情势下也暗藏着向上的强韧力量,因此才有了“凤凰涅�”、“浴火重生”之说。
      (说明:用看似矛盾问题导入,打开学生的知识容器,以思辨的陈述作结,延伸学生的思维触角,让本课更加完整,而且意蕴悠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儒家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