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陶潜_浅谈曹植与陶潜生命意识的体现与比较

    时间:2019-01-26 03:33: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吉林航空工程学校 吉林 132102      【摘要】作为魏晋诗坛重镇的曹植、陶潜,其诗文中都流露出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比较和审视二人生命意识的异与同。曹、陶均得力于中古文化儒道互补的人文精髓,但在各自对生命意识的认知上有不同的表现;在人格取向上,无论子建的“进”,或渊明的“守”,都源自传统文化的人格模式以及各自的时代风尚,并殊途同归;在对其诗歌的渗透中,也均流淌着强大的生命意识之流,并泽被后世诗坛,影响深远。
      【关键词】曹植 陶潜 生命意识
      
      Brief talk on the embodiment and comparison of Cao Zhi and Tao Qian’s life consciousness
      Gu Weiduo
      【Abstract】The poems written by Cao Zhi and Tao Qian, who stand on the Parnassu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in Wei and Jin Dynasty, are filled with strong life consciousness. The writer has made a comparison and survey on the two people’s different and same life consciousness from three aspects. They both do well out of the humanistic distillation of Chinese archaic Confucian culture,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 on their life consciousness. About the personal tropism, either Zijian’s “advancing” or Yuanming’s “keeping” comes from the personal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ach times style and reach the same goal by different routes. About the infiltration in their poems, all are full of strong life consciousness and later translated by the later-age Parnassus with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Keywords】Cao Zhi Tao Qian Life consciousness
      
      在我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像魏晋这样思想信仰自由、艺术创造精神勃发、具有大转变契机的时代。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的大自由。而作为魏晋诗坛重镇的曹植、陶潜则大体上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上的流动。
      
      1.儒、道传统文化构架其生命意识。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遭受严重的磨难,但同时也是思想特别活跃、传统文化获得重大进展的时期。“若论学术思想方面的勇猛精进与开创新天地的精神,这一时期非但不比两汉逊色,而且有过之。”奠定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在那个时代,玄学兴起,老庄哲学崇尚自然,融汇儒学更新为魏晋玄学,而玄学突破狭隘的伦理道德规范而指向更广阔的领域,成为个性觉醒的产物,影响了一代玄学乃至一代美学倾向的形成。而另一方面,儒家业已建构的伦理关系由于充满注重实践的理性精神,其他各家包括魏晋玄学也无法撼动其根本。
      陶潜的思想则单一而杂驳。总体来说,陶诗思维方式带有冥忘物我、古今混融的风格,而且他的诗文常常只揭示出心中的一隅,这一隅心影中常含有两极观念引起的冲突,体现为彼此抗争又相互融合的全过程,在生命意识方面,陶渊明受儒、道、玄、释各家影响又与各家皆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道家是“齐生死”的,主张超世、达观、顺乎自然。陶渊明对生死的焦虑,则既有道家的齐生死,也有儒家的顺天命。《归去来兮辞》中以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作结: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富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顺随生命的自然变化以了此终生,任性而行,随心所欲,还有什么可惶惶终日,还有什么可疑虑不休?陶渊明兼用儒道的生死观,建构自己“乘化以归尽”的生命意识,升华了自己的人格境界。
      
      2.生命意识在其人格取向上的折射。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造就了曹植和陶潜迥异的诗歌风格和人格取向。建安时代士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以建功立业为荣,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偏差,又使他们“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植《与杨德祖书》谓“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全力追求对社会的奉献与给予中使自身精神人格完善化;“怀我在佐才,慷慨独不群”是祈望报效国家的真情表白。这种慷慨悲凉的精神贯穿曹子建创作的始终,可见其执着人生,用世心切。而及至陶渊明之时,政治黑暗,由魏至宋长期篡乱不休,不过陶潜“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比阮籍、嵇康自然得多”,这与曹植更有很大的不同。相对来说,陶潜静穆,崇尚自然,善解人生而又能应对时代,他有“如此绝世下,六籍无一亲”,“一生能复几,倏如流电惊”(《饮酒》)的大惕怵;有“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的大悲恸;也有“啸寄东轩下,聊更得此生”,“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十三首》)的大欢喜,始终直面人生,正视现实,他的诗歌即使细小平凡的琐事也往往系着时代的风云。曹、陶的性格、禀赋及其对人生所持的总体方略,也都不相类。子建热情如少年,奔放的激情多于沉静的理智,洒脱盛气,棱角鲜明,在他身上更多的体现出时代开拓式的热情启动,表现出千回万折的力度。而渊明睿智、圆融、冲淡、不露锋芒,在他身上更多的凝聚着历史沉思般的冷峻潜流,体现出百炼化柔的韧性。
      
      3.生命意识在其诗歌中的渗透。曹植、陶潜的诗歌中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和感悟。曹植和陶潜都是重视生命的,他们的诗文中都洋溢着对生命的体悟与执着。曹子建的诗歌,铿锵洒落,气机旋走,雄逸纵横,善于抒发慷慨沉郁的奔逸情志,尤其善于表现对外在生命执着不已的豪宕意气。他珍视生命,也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人生理想,创造不朽的辉煌。因而建功立业是他的诗歌中不朽的主题。陶渊明的诗淡泊宁远,自然润和有致,长于抒写不懈寻觅生命价值的和谐沉思。曹植诗歌时间感紧促急遽,起于积极进取的亢奋心态,“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园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箜篌引》)诗人看到时间的流逝,因而更感到生命的短促。“人生不满百,岁岁少欢娱”。(《游仙》)他渴盼生命的延续,但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又并非仅以生命本身的永久延续为可贵,而是把建功立业作为生命价值来实现的。他对永生的渴盼,一方面也是由于已身届人生后期,迟暮之感使他留恋人生,在“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下,零落归山丘。”(《箜篌引》)的悲凉心情下产生强烈的生命长存的幻想,但这种恋恋之情,绝非对“爵重禄厚”(《求自试表》)作威作福的留恋;也不是对“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箜篌引》)的留恋,在对生命永驻的期盼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曹植这位雄心壮志再度勃发、政治热情又一次高涨的诗人,假我时日,必有所作为的壮怀激荡。相对曹植,陶渊明的诗静怡释散,宁静致远,“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不似曹植时间的紧促,镌有出自对人生、对社会的冷静思考。他以一双慧眼,看透“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拟挽歌辞》)因而“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神释》)以荣辱不惊、生死不惧的超脱来诠释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
      宗白华说:“生活严肃的人,怀抱着理想,不愿自欺欺人,在人生里面便会遇到不可解救的矛盾,理想与事实的永久冲突,然而愈矛盾则体会愈深,生命的境界愈丰满浓郁,在生活悲壮的冲突里显露人生与世界的‘深度’”无论冲突,还是矛盾,曹植与陶潜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生命的坚持。曹植以少年、青年的豪宕,陶潜以成年、老年的睿思,用艺术之笔承载了生命历程中的挣扎与执着,其诗文中流淌的强大生命意识之流,也代表了魏晋一代士人对生命的体验,并泽被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80
      3 《三曹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
      4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释》.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6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7 《陶渊明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推荐访问:浅谈 体现 意识 曹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