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艾尔金德对美国童年危机的研究及其启示|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时间:2019-01-18 03:29: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艾尔金德对美国20世纪后半叶的童年危机进行过深入研究,指出了其表现、成因、危害及解决途径。艾尔金德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我国当前出现的童年危机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童年;童年危机;儿童发展;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4-0046-04
      
      大卫・艾尔金德(David Elkind)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曾任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主席,主要研究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艾尔金德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了美国的童年危机现象,指出了其表现、成因、危害及解决途径。当我们开始研究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童年危机时,艾尔金德对美国童年危机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一、艾尔金德对美国童年危机的研究
      
      1.表现:儿童被催赶着成长为“小大人”
      在艾尔金德看来,美国的童年危机主要表现为儿童被催赶着成长为“小大人”以及“超级儿童”的观念盛行。所谓“超级儿童”,是指在成人眼中儿童仿佛“超人”一样,具有超过他们年龄的能力,不仅可以被成人催促成长,而且还不会因此受到伤害。这种“超级儿童”观念导致拔苗助长式教育开始在美国流行。
      在“超级儿童”观念的影响下,从幼儿阶段开始,美国儿童在各个方面都被成人社会催促着成长为“小大人”。〔1〕在教育方面,“尽早学习”的观念蔚然成风,许多父母开始要求儿童尽早学习知识技能。在游戏方面,多数父母认为不仅要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训练他们具备和成人一样完美的技能,于是,像游泳、划船、露营等传统活动逐渐被外语、交际舞、电脑等实用性、技能性活动所取代。儿童还被鼓励从事一些成人的活动,如父母鼓励5~6岁的儿童独自搭乘飞机去探亲访友,律师鼓动儿童为了各种原因控告父母等。总之,在一片催促声中,儿童俨然成了小“超人”。
      2.成因:父母、学校和媒体共同对儿童实行拔苗助长式教育
      艾尔金德认为,儿童一味被催赶着加速成长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这时的美国正处于后工业时代,处处讲求速度和效率,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人们都在寻求更快速、更有效的方法。基于这种“又快又好”的社会文化,加上社会竞争和媒体科技的推波助澜,美国儿童不得不生存在一个被催促成长的社会氛围之中。艾尔金德指出,在各种社会势力中,父母、学校和媒体是对儿童实行拔苗助长式教育的主力军。〔2〕
      就父母而言,拔苗助长的主要表现是他们认同“超级儿童”的观念,并采用了催促儿童成长的教育方式。艾尔金德指出,父母对儿童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不是由于缺乏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而是由于生活的重压所致。〔3〕在社会治安日益变差、失业和婚姻失败导致的巨大恐慌和忧虑中,饱受压力的父母容易变得自我中心,很少考虑儿童的需求和兴趣。于是,父母一方面认可儿童幼稚的特殊身份,另一方面又迫不得已地向儿童实施拔苗助长式的教育。那些疲于应付工作和生活压力的父母,往往会以“儿童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孩子是待塑造的原始材料”等观念为借口,将自身的需要置于儿童的需要之前,做出各种催促子女成长的行为。那些职场受挫或生活失意的父母也倾向于将子女当成自我的替代品,希望子女以优异的学业成绩或运动能力来弥补自己人生挫败的遗憾。凡此种种,均为父母对子女拔苗助长的表现。
      就学校而言,拔苗助长的主要表现是实施“工厂模式”的教育。〔4〕这种教育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它的“产品”,并以成绩作为单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学校教育成了一条装配线。面对提高产量的压力,学校不仅要让儿童学得快,也要学得早,结果导致学校的正规课程逐级下放,使得小学低年级课程“高年级化”、幼儿园课程“小学化”。艾尔金德指出,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教育改革非但没有脱离“工厂模式”的窠臼,而且由于其以“基本技能”和“成绩测验”为焦点,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催促作用。〔5〕在此情形下,考试制度一直往低年级延伸,连学前儿童也要参加各种考试。总之,成绩取向的学校教育给儿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因此成为催促儿童成长的因素之一。
      媒体拔苗助长的主要表现是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型大众传媒以其特殊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催促着儿童成长。〔6〕就传播方式来看,电视以画面形式传播信息,消弭了受众年龄界限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不需要具备相应的概念、逻辑思考能力及阅读能力,甚至不需要理解播音用语,儿童就可以从电视画面中获得信息。儿童也由此获得了大量尚不属于他们年龄层的经验,并因此表现出成人式的世故和老练。这种假象可能使成人误以为当代儿童更聪明、成熟,而真的把他们当成大人看。就传播内容来看,充斥荧屏的玩具广告、各种互动式游戏节目,往往为了商业利益而将儿童视为“大人”。再者,电视还把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乖巧、理性、智慧、早熟的儿童形象呈现给受众,结果一方面导致儿童竭力想表现出智慧与成熟的模样,另一方面促使成人提高了对子女的期望,希望孩子能更理智、更懂事。除了电视,书籍、杂志、电影和音乐等媒体也不恰当地把性、毒品、暴力等内容倾泻到儿童世界,导致儿童行为过早成人化。
      综上所述,在父母、学校和媒体等势力的共同催促下,美国儿童草草结束了无忧的童年,匆忙跨入成人世界,在不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扮演起“小大人”的角色。
      3.危害:儿童的生命和成长受到扭曲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适度的压力和挑战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然而,在催促儿童成长的社会氛围中,父母、学校和媒体等社会力量给儿童施加的压力已经超越了他们能够承受的极限,结果是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
      艾尔金德认为,过度的压力事实上就是拔苗助长,结果必然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7〕其一,诸如青少年的性泛滥、滥用药物、吸毒等,都是他们被拔苗助长后尽早“实验”成人行为方式的后果。其二,儿童开始罹患过去只有成人才有的各种疾病,如头痛、胃痛、过敏反应等,其体能状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恶劣态势,这些都是由于父母的过高要求对孩子造成的巨大压力所致。其三,青少年及更年幼者的犯罪率的升高,与儿童过快成长所承受的许多压力有关。其四,青少年的自杀事件与催促儿童过快成长也有关系。其五,儿童的游离性焦虑、学校倦怠征、经验性无助感以及人格过早定型等情绪困扰和问题行为,也与他们所处的压力环境有关。总之,由于承受过度的压力,处于成长中的美国儿童已经成为成人拔苗助长的受害者,他们的生命和成长过程受到了扭曲。
      4.解决途径:从拔苗助长到让儿童按部就班地成长
      艾尔金德认为,虽然“超级儿童”观和拔苗助长式教育的存在有着现实原因,但是人们不能因此而泰然视之,相反应该深入反思儿童由此遭受的种种伤害,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此,艾尔金德指出,那些催促儿童成长的人,无论是父母、学校教育工作者还是媒体从业人员,都应该坚信一种发展哲学和教育哲学,即让儿童按部就班地成长。〔8〕这是艾尔金德针对拔苗助长式教育开出的一剂良方。
      首先,艾尔金德反对“超级儿童”观,重申儿童发展具有自然步调。基于皮亚杰、艾里克森的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艾尔金德指出了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发展任务和所能达到的发展成就。除此之外,艾尔金德还阐明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总之,艾尔金德再次论证了儿童是沿着一定路线成长的特殊族类,他们需要成人给予照顾和指导,需要成人提供一个有利于其成长的社会环境。
      其次,基于对儿童发展规律的了解,艾尔金德坚定地主张儿童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保证儿童按部就班地成长。艾尔金德认为,如果父母等成人能够明白儿童在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能力限制,就可能减少对儿童的拔苗助长行为;同样,学校的教育教学如果能够配合儿童的发展阶段,儿童也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9〕反之,成人社会的任何违背儿童发展规律、催促儿童快速成长的做法,都可能给儿童的健康发展带来危害。有鉴于此,艾尔金德主张人们应该停止所有催促儿童成长的行为,以免使儿童教育非但无效而且危害儿童的健康发展。他呼吁:“在这里,我仍要再次重申,长大成人是需要时间的,个体的成长牵涉到一连串与年龄有关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会给孩子带来智力、情感以及社会关系方面的重大变化。这些复杂微妙的新能力的充分发展,是一个缓慢慎重的过程。如果我们只知道一味地催促儿童快速成长,忽视了阶段性发展的必要性,那么将会在未来引发严重的问题。”〔10〕
      
      二、艾尔金德的已有研究对研究我国童年危机的启示
      
      在全球化时代,当欧美学者关注并研究西方社会的童年危机时,这种世界性的童年危机在我国已经显露端倪,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艾尔金德对美国童年危机的研究为我们研究我国当前的童年危机提供了一些思路。
      1.关注我国儿童的“成人化”现象
      5岁女童被博士父亲往“高层次外语人才”培养,〔11〕10岁男童考取大学〔12〕……此类事例近年时常见诸报端。这表明我国正在形成类似美国的那种催促儿童成长的社会氛围。
      在当前我国摆脱贫穷追求高效率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儿童往往被作为未来的商人、工人、技术人员、科学家等来看待,作为潜在的生产力来培养。〔13〕由此我们看到,一批批儿童大学生、儿童作家、少年模特、少年歌星、少年运动冠军被不断催生出来,且他们“成功”“成名”的经历又鼓励着更多儿童朝着及早一夜成名的目标进发。这种儿童“成人化”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父母、学校和媒体同样是催促我国儿童超速成长的主力军。简单地说,就父母而言,他们奉行的“为未来作准备”的教育观念正在催促着儿童成长;而学校(幼儿园)实施的成绩取向的应试教育也在催促儿童成长;电视等媒体对儿童成长的催促则源于其特殊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
      我国儿童的成长被客观或主观地加速之后,必然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于这种危害,虽然还缺乏系统研究,但通过一些初步研究和实际案例,我们仍然可以略知一二。
      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给幼儿造成的身心压力,我国有位学者提出了“童年恐慌”的概念。“所谓童年恐慌,是指儿童面临巨大压力不能理解和承受而产生的一种较为强烈持久的焦虑心态。” 〔14〕这些巨大压力的来源则是幼儿园繁重的属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再者,入学考试也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天津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因为总听父母说要带她去参加名牌小学的考试,所以她夜里做梦还在说算术题。接着,她甚至掉起了头发,开始是一根一根地掉,后来就一片一片地脱发。妈妈带她去看医生,诊断结论是精神紧张所致。由此可见,“童年恐慌不仅严重扭曲了儿童的学习动机和人格发展,使童年失去了快乐,并可能危及一生的幸福”。〔15〕如今,鉴于幼儿园有增无减的作业和考试,“童年恐慌”现象恐怕将更为普遍。可以断定,随意用人为设计的成长方案改变儿童的自然发展轨迹,并人为地加快儿童的成长,往往会导致儿童的成长方向发生偏移,其结果未必是及早成才,反而是生命早衰。
      2.思索我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路向
      当前的童年危机迫使我们认真审视我国的儿童教育,并寻找化解童年危机的途径。对于美国的童年危机,为了走出拔苗助长的误区,艾尔金德的基本主张是让儿童按部就班地成长。这种思路对于解决我国的童年危机具有借鉴意义。然而,毕竟中美两国的国情不同,导致两国童年危机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思考我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路向时,我们必须结合国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
      (1)把童年作为我们社会文化的内核
      与欧美国家不同,在我国,童年既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事实,也未能成为一种社会普遍接受的概念。〔16〕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尚缺乏西方思想家一再倡导的认识儿童、尊重童年的精神。缺乏童年意识的普通大众自然很难对其子女实施遵循发展规律的儿童教育。缺乏童年意识的社会文化自然很少会尊重儿童、尊重童年。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社会文化中补足“童年”这个缺损部分。
      (2)把保卫童年作为我们的社会责任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无数为人父母者和教育者在人为地设计儿童的成长路线,任意用某种“标准化的成人”模塑儿童,并在“为未来作准备”的教育中掠夺和践踏儿童的童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个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17〕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一再验证着卢梭的这个论断。因此,面对今天的童年危机,尊重儿童,保护儿童,并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应该成为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换言之,保卫童年应该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相应的,社会各界,包括国家政府部门,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障儿童能够正常地成长。
      (3)把儿童教育植根于童年的生命基础之上
      纵观西方教育史,在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蒙台梭利、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中,贯穿着一条非常明显的逻辑理论,即他们的教育主张是基于儿童的,以儿童的发展规律作为指导的。面对当代美国的童年危机,艾尔金德提出的解决思路也再次遵循了这种逻辑。然而,在我们的儿童教育实践中常常缺乏这种逻辑,常常把儿童的发展规律置之度外,使儿童教育失却了合规律性。于是,在儿童教育中流行的是及早、超常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培养儿童应有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以及让他们体验每个成长阶段的生命意义。这警示我们,社会各界都应该了解并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把儿童教育建立在童年的生命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ELKIND D. The hurried child: Growing up too fast too soon〔M〕.New York: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1990:6,185,25,47,54,71,144,185,97,119.
      〔11〕佚名.博士当全职爸爸,教育五岁神童〔EB/OL〕. 〔2008-08-10〕.省略climb.com.
      〔12〕郑然.10岁大学生今天报到,学校量身定做教学方案〔EB/OL〕. 〔2008-08-10〕.http://www.省略.
      〔13〕〔16〕卜卫.捍卫童年〔J〕.读书,2000,(3):45-50,45-50.
      〔14〕〔15〕孙云晓.童年恐慌〔J〕.中国新闻周刊,2005,(11):65,65.
      〔17〕卢梭.爱弥尔: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8.

    推荐访问:美国 金德 艾尔 启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