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翻译:无法实现完全的等值】 完全平等有可能实现吗

    时间:2019-01-12 03:19: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difficult technique. It belongs to an exchange of two languages. For a long time translators and theorists have been trying to make the original language completely equal with another language. However, translation involves in a culture intercourse. 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Language can’t exist alone without culture.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which distinguishes from each other. Though there is a mut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there still exists much difference. In fact, translating language means transplanting culture.To some extent, people can make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d translated language partially equivalent. There is no absolute equivalence between two languages when translating. Equivalent translation is justrelative.
      关键词:文化背景;文化移植;等值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85-02
      
      翻译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说翻译是门艺术,那也是一种有节制的“艺术”。翻译中艺术创造的自由度十分有限。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一文中,将格律诗的创作比喻为“戴着脚镣跳舞”。他认为:“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才能跳得痛快。只有不会跳舞的人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人才觉得格律的束缚。”这段话说得很形象,用来比喻翻译实践也很贴切。译者在翻译时,自始至终要受到原文内容和不同语言习惯的制约,的确是戴着一副脚镣在跳舞,活动空间十分有限。译者要在“忠于原文”和“创造”之间的两难境地出奇制胜,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完全等值,实在不是轻易之举。
      翻译与文化背景有着直接联系。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语言,文化就不可能存在;语言也只有能反映文化才有意义。因为翻译首先涉及到的是意义,而词只有与文化相关联才有意义。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这就很自然的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怎么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较大的文本。郭建中先生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一文中谈到在翻译中怎样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上,翻译界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意见:即异化与归化。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但是当具体到实际情况中的某一文本,翻译是“异化”处理还是“归化”处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问题。毛泽东的一首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有一段:
       “二十万红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译者译为:“The enemy returns to Kiangsi two hundred thousand strong,
      Fumes billowing in the wind in midsky.
      Workers and peasants are wakened in their millions,
      To fight as one,
      Under the riot of red flags round the foot of Puchou!”
      这首词中的最后一句毛泽东引用了中国古代《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共工头触不周山”的典故。“Under the riot of red flags round the foot of Puchou.” 可以说是“异化”的翻译处理方法,甚至也可以说只是生硬的将原文表层意思表达出来。而原句的深层含义必须要在先了解“共工头触不周山”的典故后才能领悟。仅仅一句表达了字面含义的译文,笔者认为没有一个译文读者能领会其内涵。翻译因此而失去了意义。一篇译文要实现其意义,首先要能在译文读者与源语读者之间产生共鸣,像“Under the riot of red flags round the foot of Puchou”这样的译文,只能说是无任何意义的译文。
      40年来翻译界一直在讨论翻译中的“等值理论”。翻译等值要求译文读者与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和原文接收者与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相同。显然,人们不能简单的把等值理论理解为机械的逐句翻译,因为它包含了对翻译各方面的要求。由于翻译是从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转换成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间虽有相通之处,但更有千差万别。译者往往难以面面俱到,无法求得真正意义上的“等值”。从英汉两种语言看,词语对应的情况是有的,在翻译中可直接对译,如“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等。但由于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在许多情况下不能这样简单的对译,如“挥金如土”―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雪中送炭”―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等。这两个例子中的关键词“土”、“炭”等并没有进行生硬的对译为earth、coal ,而是根据各自的语言与文化背景翻译为water、fuel。因为词汇是与文化紧密相连的,所以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翻译也只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使“功能对等”。
      翻译作为语际交流,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经常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是由中英两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这使得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文化上的空缺。例如中文里“农民”一词与英文里的“peasant”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目前“peasant”在英文里通常指未受过教育,言谈举止粗鲁之人;而中文里“农民”系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名词“农民”不带任何贬义。所以严格来讲,这两个词并不是完全对等的。
      中文译成英文实现等值不容易,英文译成中文又何尝不是如此。苏格兰农民诗人Robert Burns的名诗“A (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5页)Red,Red Rose”中有一段是: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笔者曾看到过对此段的两种译文,一种为直译:
      “我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在六月里开得鲜艳;
      我爱人像一首美妙的乐曲,
      奏出了美妙的和弦。”(飞白译文)
      另一种为意译,模仿了中国古诗的形式:
      “颖颖赤墙靡,
      首夏初发苞;
      恻恻青商曲,
      眇音何处姚?”(苏曼殊译文)
      不可否认,两种译文形式上都很不错,都体现了较高的翻译水平,但从中国诗词所体现的“诗言志”传统及其所蕴含的浓厚的“中国味”来讲,“A Red, Red Rose”的中译文再精美,也无法表现原诗所固有的浪漫主义气息。因为英文诗词也有一种译文所无法言语无法传达的典型的西方浪漫主义气息和田园风味。
      翻译属跨文化交际,涉及到的是一个文化移植过程。要想使译作传意甚至传神,首先必须克服两种语言所负载的不同的文化差异。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思,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到许多联想的意义。在翻译中要实现完全的绝对的等值,是很难的,也可以说是不可能的。那么,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想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等值,可以从表层意义或深层意义入手。考虑表层意义等值,这也就大致相当于直译。它既强调了字面意义的等值,也注意了语言的形式美的再创造。中国有句古话说:“心病还要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有译者译为:“No remedy but love can make the lovesick well;only the hand that tied the knot can loose the tiger’s bell.”这种译法较好的保留了原文的本色,保持了原文的民族文化色彩。另一种深层意义等值,是指译文的含义或喻义与原文的含义或喻意等值。另一个例子,中文里一句谚语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一种译法译为:“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米是中国人特别是南方人的主食,这种译文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都能引起中国人的共鸣,可谓是“异化”处理。但另一方面,米不是英美人的主食,他们在看到这样的译文时一定会想不明白:why not a meal without rice?因此有另一种“归化”的译法译为“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这样的译文就能使译文读者明白原文的深层含义了,尽管在表层意义上与原文有出入。
      综上说述,绝对的等值翻译是不可能达到的,等值翻译只是翻译的一个理想的标准。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译者或顾其意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决不能把文义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同时译出。”各个语言之间的形成,发展及其赖以存在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翻译不可能实现一个完美的结果。翻译“等值”只是相对的,近似的,而不是绝对的。
      
      参考文献
      [1]蔡新东,郁东占.为什么要将释义学引入文学翻译理论[J].外国语,1998(2).
      [2]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2).
      [3]邱懋如.文化及其翻译[J].外国语,1998(2).
      [4]张增健.从‘戴着脚镣’谈起[J].中国翻译,1998(1).
      [5]曹敏祥.谈等值翻译”[J].中国翻译,1998(2).
      孙瑞梅.当前翻译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外国语,1998(2).

    推荐访问:等值 翻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