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语文气息

    时间:2019-01-10 03:33: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引言   语文不仅是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延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学科,而且对培养人的品格与底蕴,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只有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才会孜孜不倦地追求更为完美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才会真正属于“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众说纷纭,各成派系。我没有能力系统深入地阐述,但我认为只有抓住核心要素,触及学科本质,才能拨开云雾见面目。以下是我在执教的感性材料中的一些思考和追求。
      二、教师主导,凸显人文情怀
      学生比较稚嫩,面对文本,教师或启发,或引导,或纠错……学生在这样的点拨之下,就能使阅读理解更上一个层次。
      比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学生对“草塘”究竟是什么东西无法理解,有的说“草塘就是草原”,有的说“草塘就是池塘”……一时产生困惑。此时,我联系实际,巧妙地点拨:“我见过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上面长满了芦苇、蒲草。有的草就长在水中。你们想,这和内蒙古的大草原是一回事吗?这和人们挖一个塘,用它养鱼或种荷是一回事吗?”经过这么一点拨,学生终于明白“水塘”、“池塘”、“草原”和“草塘”的不同之处。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领悟课文的真谛。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有学生认为西门豹是邺这个地方的大官,下一道命令不许再给河伯娶媳妇,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来砍头就行了,不必那么费劲装着去送新娘。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了“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进行主动的学习,组织了一场精彩的学生间的互问互答,而我则在关键之处点拨,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迸发出极大的创造性,焕发出无限的积极性。
      三、学生主体,显露智慧光芒
      小学生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阅读时,对课文产生误解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如何点拨引导。如教学《暮江吟》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讨论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之后,让学生画一画月亮。结果,有很多学生画的月亮是弯口朝右,此时,我及时地进行了点拨:“弯月分为新月和残月,农历每月月初几天是新月,月末几天是残月。残月的‘残’字的拼音是‘cán’,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是个‘c’就像个残月,弯口朝右;那么,弯口朝左的就是新月。所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月儿应该是弯口朝左的新月。”在我的点拨下,学生的错误得到了纠正,信息也得到了积累。
      轻车熟路地教学完《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段,正当学生为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胸襟折服时,冒出了一个异类:“老师,前文的蔺相如机智勇敢,这里为什么这么傻,采取这种自取其辱的下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个话题,课堂生成了一段精彩的讨论。
      讨论后我总结:“这就叫‘策略’。处世也是一门艺术,要具体问题灵活对待,希望大家从中得到收益。我也感谢同学们的异议,使老师捕捉到了课前没注意到的话题。蔺相如在历史上是智慧的代表,这样,三个故事就贯穿一气了――立足智慧,做事有谋略。”
      这是一堂完全没有预设的课。课前我只把重点放在“大局为重”上,忽视了“避而不见”的策略所包含的智慧。但在生成的过程中,却是那样流光溢彩,充满智慧。现在的语文课堂普遍重视对话,但对话如果没有“智慧”的含金量,只能是流为俗套,陷入平庸。现在的许多语文课五花八门,手段繁杂,却远离了语文的本质,给人的感觉是“轻飘飘,晕乎乎,云遮雾挡不见峰”,没有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既缺乏剥笋般的层层推进,又没有“蛛网”般的丝丝入扣。长此以往,学生就没有缜密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阅读质量自然无法提高。富有智慧的课堂,是当前语文课急需关注的话题。
      四、师生对话,充满诗情画意
      教完《第一场雪》,学生们意犹未尽,我便趁热打铁:“我们把课文改编成一首诗好不好?每段用一句话概括。”
      生:我说第一句:阴云布满寒风起。
      生:我觉得“阴云”不妥,书中用了“彤云”更准确,下雪前和下雨前的云是不一样的。
      生:根据书上内容“前几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说明寒风是突然袭来的,我觉得用“寒风骤起”好,而且先刮风,再起云,建议改成“寒风骤起彤云密”。
      师:好!那起句就用“寒风骤起彤云密”。注意韵脚“i”。
      生:第二段写雪,我只想到“鹅毛大雪”。
      生:“大”应该改成“飞”,“鹅毛”已经表示大了,而且“飞”更能表现雪的特点。
      师:好一个“飞”,有气势,后面三字呢?
      生:我用“满天飞”。
      生:“飞”字重复了,我改成“舞”,能突出雪的轻盈。
      师:“舞”很传神,又带拟人色彩,但觉得“满天”太俗了。
      生:那改成“漫天舞”吧,气势更大。
      师:好一个“漫天舞”,有诗人气质。
      生:第三句就用书上的话,“万里江山白玉砌”,“砌”押韵。
      生:第四句用“雪兆丰年人欢喜”。老师说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末年,看到大雪,想到久违的丰收,大家一定非常高兴,而且“喜”押韵。
      生:前面有“雪”了,我把它改成“瑞兆丰年”,“瑞”有吉祥之意,更为喜庆。
      生:何不把“人欢喜”改成“人更喜”呢,这不更突出了心情?
      师:“寒风骤起彤云密,鹅毛飞雪漫天舞。万里江山白玉砌,瑞兆丰年人更喜。”这就是同学们智慧的结晶,多了不起的小诗人啊!
      五、结语
      有人把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形象地描述为“诗意的课堂”。这里的“诗”,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指课堂上让师生真切感受到的情感的投入与交融,智慧的迸发与飞扬,生命的绽放与闪光。“诗”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是语文课堂的本体。我认为,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以潜心的感悟和思维的碰撞为平台,在“诗意”中激活师生的灵气与悟性,应当是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

    推荐访问:洋溢 语文 气息 语文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