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试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苔丝的悲剧成因

    时间:2019-01-02 03:19: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女主人公苔丝,其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社会、性格、宿命等三个角度分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悲剧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作家中,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是一位“在历史与未来交叉点上的文学家”(聂珍钊:2)。《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小说主人公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善良、勤劳的乡村小贩的女儿。为改善家庭贫穷生活,父亲迫使她到附近一个有钱的远亲德伯夫人家干活,苔丝不情愿地去了德伯夫人家。几个月后苔丝被德伯夫人的儿子亚历克奸污了,这改变了苔丝的整个命运。苔丝失身后,对亚历克极其鄙视和厌恶,带着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回到父母身边,她怀了孕,婴儿出生后即夭折。痛苦不堪的苔丝决心改换环境,去了一家奶牛厂做工。在那里,苔丝认识了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克莱尔,在克莱尔的多次请求下,他们结婚了。苔丝非常珍爱克莱尔的感情,感到从没有过的幸福,纯洁的苔丝不愿意对克莱尔隐瞒自己的过去。当苔丝把她与亚历克的事告诉了克莱尔时,貌似思想开通的他却没有原谅苔丝,从此阴影笼罩了他们的生活。不久克莱尔只身远渡重洋去了巴西,被遗弃的苔丝孤独、悔恨、愤慨,生活在绝望中。亚历克乘虚而入,用金钱诱迫苔丝和他同居。为了养活父母和弟妹,苔丝只得忍受屈辱和苦难与亚历克同居。克莱尔在巴西贫病交加,历经磨难,悔悟当初遗弃苔丝,返回英国欲与苔丝言归于好,这犹如一把利刃,把苔丝从麻木深噩的状态中刺醒。她杀死了毁灭她幸福的亚历克并和克莱尔一起出逃,在荒漠里度过了几天逃亡的欢乐生活。最后,在一个静谧的黎明,苔丝被捕,因触犯刑律而被判处绞刑。
      悲剧,在西方的美学观点中,并非只是指字面上的悲惨、痛苦和悲伤,也是对崇高、富丽、公正、真挚、善意和优雅的赞颂(马晓翔:1993)。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角度品味悲剧: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和宿命的悲剧。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来源,能激发人们对美的不同的欣赏兴趣。苔丝的悲剧就包含这三种形式的悲剧。
      
      一、社会的悲剧
      
      1.苔丝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
      社会悲剧是人同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苔丝生活的年代是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开始侵入家长统治下的英国农村,小农经济开始一步步走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而后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其命运必然是悲惨的。苔丝为了生计,艰苦劳作,一心一意靠自己的双手而养活自己及家人。在一家之主德伯死后,苔丝一家人被赶出了祖居,无处栖身。整个家庭面临着饥饿和死亡,苔丝一个人的辛苦劳作已经无法挽救濒临灭亡的家庭。在生存的压力、家人的哀求与亚历克的利诱下,苔丝最终被逼无奈,重投亚历克的怀抱。正是这一行为,使苔丝失去了可能获得幸福的最后机会。苔丝被毁灭的悲剧是时代、社会悲剧。
      
      2.封建门第观念的渗透也造成了苔丝的悲剧命运。
      尽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但旧的封建门第观念仍然存在。苔丝的父亲约翰・德伯偶然得知自己竟然是“德伯维尔骑士家族的嫡系子孙”,兴奋不已。庆贺时饮酒过度,不能正常驾车工作,苔丝无奈之下替父亲驾车,酿出车祸,老马被撞死,为生计被迫到亚历克・德伯家去打工,从此饱受煎熬。苔丝处于这样一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注定了其悲剧的双重性。
      
      3.苔丝是世俗道德偏见的牺牲品。
      19世纪的英国,妇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1857年离婚与婚姻条例》颁布之前,离婚是由教会法庭判决的。一般情况下,婚姻是永久性的。1857年之后,法律规定男子可以因为女子的不忠提出离婚,妻子的贞操是丈夫的特权,妇女失去贞操,就是不洁。因此,一个女子被某个男人占有之后,唯一的出路就是跟他结婚,无论对他有没有感情,而男子却没有守贞的义务。这就决定了苔丝在遭到亚历克・德伯强暴之后,如不与他结婚,必然被认为是不洁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背负耻辱的名声,永无抬头之日。即使是爱着苔丝、又有一定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安吉尔・克莱尔,也未能摆脱世俗道德偏见。新婚之夜,苔丝说出了自己的不幸往事,但未得到克莱尔的同情和原谅,克莱尔对此事耿耿于怀,“认为她是一个冒名顶替的骗子,一个伪装成纯洁少女的罪妇”。克莱尔最终抛弃了苔丝,再次使苔丝陷入绝望。世俗的偏见葬送了苔丝的爱情,也同时剥夺了苔丝追求爱情的权利。苔丝本是被摧残者,是人们同情和帮助的对象,但在无聊的旧道德下,她被歧视和诅咒。而那些罪恶的制造者――诱骗苔丝使其失去贞操的亚历克,曾在伦敦跟一个妇女有过放纵史的克莱尔却丝毫未被社会谴责。而赋予他们这种权利的就是男女不平等的思想,传统的贞操观对妇女的桎梏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残害,具体来说,就是“男性对女性纯洁的要求以及对两性问题使用的双重标准”(马弦)。这既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妇女遭受肆意侮辱的强权社会,又是一个统治阶级残酷压迫被统治阶级的丑陋社会,更是一个人民被奴役、被欺骗而不觉醒的社会。
      
      4.资本主义法律和宗教的迫害,也是酿成苔丝社会性悲剧的重要因素。
      法律本是用来维持正义的,但当苔丝遭受亚历克的伤害时,却让罪犯逍遥法外,让一个纯真的少女独吞苦果。而当苔丝面对亚历克的再次利用、霸占、挖苦和嘲弄,最后忍无可忍杀了亚历克时,法律却让十几个警察搜捕苔丝并判处苔丝死刑。可见,资本主义的法律是多么的虚伪,它显然只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的一个工具。统治者的暴虐和邪恶,受到法律和国家机器的庇护;弱小者的痛苦和悲哀,被法律和国家机器漠视。宗教思想的渗透也使苔丝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使苔丝精神上一步步陷入悲剧的深渊。苔丝思想上深受宗教教义影响,当她的私生子快要病死时,意识到“婴儿没有受过洗礼”,死后无法升入天堂,因此心急如焚,渴望孩子得到牧师的洗礼,却最终被拒绝。尽管苔丝因绝望而对宗教产生过质疑,但她始终无法摆脱宗教的阴影。她不停地用宗教观念想象、解释、象征自己的不幸遭遇。如她看到别人在墙上刷《圣经》语录就惴惴不安,觉得自己失身是有罪。虚伪的宗教使她常常自我折磨,缺乏自信。
      
      二、性格的悲剧
      
      1.在社会悲剧这个大前提下,苔丝的悲剧同时也是性格的悲剧。
      苔丝存在性格缺陷,她过于善良纯朴。善良纯朴本身没有过错,但在动荡的岁月,在肮脏的世界,这种性格却不啻于引火烧身,因而成为一种性格缺陷。克莱尔跪地求婚时,纯真的苔丝拒绝他的惟一理由,就是她认为不能以自己的不洁之躯使心爱的人遭受伤害。新婚之夜,善良的本性使她不顾母亲的反对,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经受的磨难告诉了克莱尔,想从他那里得到灵魂的安慰,但未得到克莱尔的同情和原谅。克莱尔认为她是“一个冒名顶替的骗子,一个伪装成纯洁少女的罪妇”。苔丝遭遗弃后,没有祈求,也没有哭闹,她不愿给对方造成伤害,也不想用极端的方式葬送掉自己曾经的美好时光。迫于生计,她又回到亚历克身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生幸福来换取家人的温饱。但她的善良与纯朴换来的却是希望的破灭和生命的毁灭。
      
      2.宿命论的影子也是导致苔丝悲剧人生的一个因素。
      在走投无路时,苔丝总会觉得自己的不幸是命中注定的。她意识到自己的不幸,但又认为自己有罪,应当受到惩罚。由于她不能认清社会对她的压迫,把人生苦难归因于命运作祟,因此她有时就会陷入到悲观的情绪之中。当苔丝第一次到亚历克家认亲时,在回家的路上,被玫瑰花刺了前胸,便“认为那是个不吉利的兆头”,为她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当苔丝试穿新婚礼服时,脑子里浮现出的是“曾经失节的妻子,穿上它绝不会合身”的民谣,她因此而心情沉重。洞房墙上的祖先画像,让她感到不祥之兆,并想到劳伦斯神父的一句话:“这种狂暴的欢乐将会产生狂暴的结局。”这一切都让苔丝觉得好运气与自己无缘。宿命论思想吞噬着苔丝与生活抗争的勇气,削弱了她的斗志,使她经常陷入悲叹之中。
      
      3.理性与感情的尖锐对立。
      在这种对立中,感情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常常表现为激情状态,支配着她的行动。她不是顺从自身的理性,而是顺从强过理性的感情。
      尽管苔丝无法摆脱旧道德的束缚,但苔丝的心灵始终是纯洁的。尽管她遭遇了不幸,但并未因此而沉沦。苔丝性格中的真、善、美被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否定、摧毁了。哈代正是以这种方式,使批判的力度显得更强大,苔丝的悲剧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宿命的悲剧
      
      命运的悲剧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个原因。“哈代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悲观色彩。他认为苔丝和裘德(《无名的裘德》主人公)的悲剧都是冥冥之中由神的意志安排的,无论人们怎样努力和反抗,总逃不脱神的意志的主宰”(杨周翰298)。“哈代咒骂杀死苔丝的世界,但是他找不到造成这种悲剧的真正根源,他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捉弄”(张良村313)。从《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悲剧命运色彩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哈代作品的一大特点,这也使他的作品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哈代看来,苔丝是命运的牺牲品。她的悲剧是由于弥漫着宇宙的意志,即我们所说的命运造成的,纵使反抗也是枉然。所以在作品中,哈代时时发出悲天悯人的慨叹,流露出一种对人类永远无法解脱悲剧命运的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正是他悲剧命运意识在作品中最充分的体现。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兄弟姐妹多达七个,这就首先决定了她不幸的一生。其次,在老马死亡之后,作为家里最大的女儿,她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拜访那富有的“亲戚”;在那里,她受到亚历克的诱骗。强忍着巨大的痛苦,这个可怜的女孩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农场帮工;在那儿,没有任何人认识她,她可以尽力地过得安宁,但克莱尔又出现了;她决定隐藏心中的爱,并拒绝了克莱尔的求婚,但是,命运和爱又迫使她嫁给了克莱尔;她不想欺骗克莱尔,便决定在信中告诉克莱尔一切,但信却被放到了地毯下;在新婚之夜,她鼓起勇气告诉了丈夫真相,却遭到了鄙视和遗弃;当被逼到命运的死角,她去拜访克莱尔的父母,没想到他们却外出了,她听到的是克莱尔兄弟的闲言碎语;在她回家的路上,她又遇到了亚历克。那时,丈夫未归,父亲死了,房子到期了,全家人正走投无路。为了拯救全家,可怜的苔丝向亚历克屈服了,因为只有亚历克才能帮她。后来,克莱尔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行,他从巴西返回,在见到苔丝之后又不得不失望离去。苔丝的绝望达到了顶峰。她杀死了亚历克并与克莱尔一起出逃。最终,苔丝被抓住并判以死刑。苔丝的一生充满着戏剧性。大量巧合的情节因素构成了苔丝命运向悲剧方向转折的契机,命运一步一步将苔丝推向悲剧的结局。另外,许多神秘的因素,比如德伯家神秘的马车,可怕的“手中的十字”,也都暗示着苔丝的悲剧是注定的。这使人很容易想到面对神秘的命运的力量,无论主人公怎样努力,都无法摆脱,一切似乎前世注定。
      以上从三个方面剖析了苔丝悲剧人生的原因,目的在于向读者展示一位维多利亚时期少女的真实感情和多舛的命运,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也不只发生在一个苔丝身上。鲁迅说:“悲剧是展示人们对有价值事物的破坏。”(297)苔丝的悲剧唤起了读者无限的同情。苔丝,一位纯洁的女性,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马晓翔.苔丝悲剧的美学品格.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5
      [3]马弦.苔丝悲剧形象的“圣经”解构.外国文学研究,2002.3.
      [4]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杨周翰等.欧洲文学史(下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张良村等.世界文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7]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推荐访问:成因 试论 悲剧 苔丝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