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男权社会_从《榆树下的欲望》透析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剧

    时间:2018-12-28 03:31: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奥尼尔是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本文通过对其早期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在男权社会下,女性对男性的依附,与命运的抗争,以及最终的悲剧。   关键词: 《榆树下的欲望》 男权社会 女性悲剧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是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剧作家。他一生致力于对人生悲剧及其成因的探索,写下了多部经典悲剧。他认为人生是悲剧,人也就成了悲剧性人物:“我们或是力图抓住自己的理想,或是在期待中自白度过了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以后,我们发现……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成了悲剧性人物。”(王宁,1981:122)“悲剧并非我们土生土长的吗?不,我们本身就是悲剧,是已经写成和尚未写的悲剧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王宁,1981:125)奥尼尔在其一系列作品中都表露出了悲剧意识。《榆树下的欲望》(Desire Under the Elms,1924)(以下简称《榆》剧)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被称为“第一部真正的美国历史剧”(王艳芳,1997:270),以及奥尼尔的“第一部杰出的悲剧”(王艳芳,1997:360),细腻刻画了1850年发生在新英格兰农场上的一出有关“欲望”、“生活”、“斗争”的家庭悲剧,揭示了人性强烈的物质占有欲、情欲,以及在深受清教影响的男权社会里女性的悲剧人生。
      《榆》剧中的老父亲凯勃特在新英格兰拥有一座榆树环绕的农庄。所有看到农庄的人都感叹:“多美啊!”对凯勃特来说,农庄就是生命,他可以不顾妻子的死活,只要能把农庄建得更好。因此他逼迫妻子和儿子天天如牲口般地在农庄劳作,对他们冷漠淡然,毫无亲情可言,以至于前两任妻子在劳累和痛苦中先后离开了人世。第一任妻子的两个儿子西蒙和彼得,在继承农庄的希望破灭后,远赴加利福尼亚去“淘金”。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小儿子伊本,因为母亲被累死在农场上而仇恨父亲,一心想夺回他认为应属于他母亲的农场。爱碧是凯勃特的第三任妻子,她一直渴望有一个家,同时也希望能将农庄据为己有,因此嫁给了比自己大四十岁的凯勃特。爱碧为了能生个儿子继承农庄而去勾引伊本,他们从互相憎恨到陷入乱伦的爱情之中不能自拔。为了证明对伊本真心的爱,爱碧亲手杀死了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儿子的死使伊本万念俱灭,他毫不犹豫地报了警,最后和爱碧一起走向毁灭。
      在《榆》剧中共出现三个女性人物,即凯勃特的三任妻子,她们无一不是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我价值。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处于附属地位,往往把婚姻当作自己的依靠和命运的转机。这样一来,希望能够摆脱命运束缚的女性们又被套上了婚姻的枷锁,在家庭中成了被丈夫压迫的对象,无论怎么反抗,最终注定悲剧。
      
      一、凯勃特的第一任妻子
      
      凯勃特的第一任妻子,也就是西蒙和彼得的生母,给凯勃特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他一起生活了20年。凯勃特逼迫她每天去农庄劳作,结果她早早便在劳累痛苦中离开人世。她结婚,生子,听丈夫的话去农场干活,任劳任怨,这都符合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但是婚姻给她带来的并不是命运的转机,等待她的只是漫长的“黑夜”,痛苦的人生。她毫不反抗,没有任何自我意识,一味顺从,最终成了男权社会下的悲剧。
      
      二、凯勃特的第二任妻子
      
      凯勃特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伊本的生母,像他的第一任妻子一样,天天在农庄劳作,为了农庄的繁荣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她同样也是寄希望于婚姻,寄希望于儿子,但是她比凯勃特的第一任妻子更有自我意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她认为农庄的繁荣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她想得到农庄。于是就把这一意愿灌输在儿子身上,在死后让儿子继续为农庄的所有权斗争。伊本也坚信农庄属于自己的母亲,他口口声声说:“这是她的农庄!这农庄不是他(指凯勃特――笔者注)从妈那儿偷来的吗?现在妈死了,这农庄就是我的。”(汪义群,1985:201)伊本的生母通过自己的儿子将自己与命运的抗争继续。她在寄希望于婚姻失败后,又寄希望于儿子,她虽然很想得到农庄,但无奈已不可能亲自去争夺,她的一生也终于悲剧。
      
      三、凯勃特的第三任妻子爱碧
      
      爱碧是一个年仅三十五岁,“丰满”而又“充满活力”的美貌女人,“她的嘴角有力、执拗,眼睛里有着一股坚决的、毫不退却的神气。身上有一种和伊本身上一样的骚动、野性和不顾一切的气质”(汪义群,1985:217)。她和凯勃特的前两任妻子一样,也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身的处境,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想要有个家,有个依靠,实现自己做女人的价值。但是她选择嫁给在年龄上足以做自己父亲的凯勃特并非是出于爱情,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令人垂涎的农庄。她刚进家门第一句话就是:“家!真美――美极了!我不相信这真是我的!”(汪义群,1985:217)当凯勃特告诉她“一个家是得要一个女人”时,她“声音里有一种主宰一切的力量”,反驳道:“一个女人是得要个家。”(汪义群,1985:217)她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她对农庄的争夺不但表现在犀利的语言上,更表现在无畏的行动上。她的言语之中时时流露出对占有农庄的欲望。她敢想敢做,不惧怕任何困难。在她感到自己如果没有儿子有可能得不到农庄时,为了生个儿子而去勾引伊本;在她想挽回伊本对自己的爱时,不顾一切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她在不断地与命运抗争,但结果却还是悲剧。
      没有爱情的婚姻无法给爱碧带来精神上的满足,爱碧只能把得到农场作为继续下去的动力。为了得到农场必须生个孩子,于是她去勾引同样想得到农庄的伊本,两人从互相憎恨到彼此理解,最后产生了真感情。当伊本知道真相时,爱碧不再考虑任何将来,不再想得到农庄,她只是一个陷入爱情为爱付出的女人,她只能想到要去证明自己对伊本的爱,于是悲惨的一幕发生了:她亲手结束了亲生儿子幼小的生命。伊本报警后,两人最终一起走向毁灭。
      爱碧,一个如此具有反抗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女人,一个敢想敢做、不惧怕任何困难的女人,在男权社会里,也只能靠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自己能嫁个好人,过上好日子。她没有自己去拼搏去挣钱,而是选择了嫁给比自己大四十岁的凯勃特,为的是能得到他的农庄,因为有了这份财产就能保证她以后的生活。然而凯勃特的儿子伊本与她争夺这份财产,她只有生子才能增加自己赢的筹码。婚姻,生子,女性一直以来就被禁锢在这种模式里无法摆脱,爱碧也是如此,只不过她以此作为自己得到农庄的手段。她比凯勃特的前两任妻子更加具有抗争意识,但是她的抗争依然敌不过命运的安排�社会的捉弄。
      
      四、结语
      
      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是男性的附属品,无论有没有自我意识,无论有没有与命运抗争,最终都是悲剧。《榆》剧中,凯勃特的第一任妻子几乎没有自我意识,任由命运摆布;第二任妻子有自我意识,但是却不能亲自将她的自我意识变成现实的行动,依旧逃不出悲剧的结尾;第三任妻子爱碧的自我意识很强,并且为了其自我意识的实现进行了勇敢的斗争,但最终失败并走向毁灭。这三个女性都不约而同地希望通过爱情和婚姻来作为她们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的惟一出路,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只有依靠婚姻,生子才能改变命运�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注定了她们的悲剧人生。
      
      参考文献:
      [1]Margaret Loftus Ranald.“Desire under the Elms”The Eugene O’Neill Companion[M].Westport,Conn.:Greenwood Ungar,1984.
      [2]O’Neill,Eugene.Desire Under the Elms[A].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M].Ed.Shao Jindi and Bai Jinpe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尤金・奥尼尔.论悲剧[A].王宁.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谈创作[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4]William W. Demasters. ed. American Playwrights 1880―194S[M].
      [5]王艳芳.《榆树下的欲望》剖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7,(4).
      [6]尤金・奥尼尔著.汪义群译.榆树下的欲望[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5.
      [7]廖可兑.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1999)[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凯特・米利特著.宋文伟译.性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系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

    推荐访问:榆树 男权 透析 悲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