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身势语【身势语与跨文化交际】

    时间:2018-12-24 03:28: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跨文化交际既包括言语交际,也包括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非言语交际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身势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着重对身势语,包括姿势语、目光语、体触语、手势语、体距语等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姿势语 目光语 体触语 手势语 体距语
      
      一、前言
      
      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交际双方语言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是跨文化交际的“言语交际”方面。但是,能够熟练地运用对方的语言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交际的畅通无阻,在跨文化交际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即“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1]。为了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成功地进行交流,除了学习该文化的“言语语言”之外,我们还必须了解其“非言语语言”,否则交流就会受到阻碍。非言语交际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身势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身势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1]。
      
      二、身势语与跨文化交际
      
      这里着重介绍身势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姿势语、目光语、体触语、手势语和体距语在跨文化交际(主要是中国与英语国家)中的应用。
      1.姿势语
      “姿势指的是身体呈现的样子,包括立、坐、卧、蹲、跪、跑、走等”[1]。人类的基本姿势大致相同或相似,但是隶属于不同文化的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奔跑、行走、站立、蹲跪和坐卧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这些不同的特点有时会造成交际障碍和文化冲突。
      例如,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走路的姿势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差异有时是非常明显的。有人曾经说过,在巴黎,人们在两百米远的地方就能认出美国人,主要就是通过他们特有的走路姿势来判断的。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普遍感到英语国家的人走路时“傲气十足”,他们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好像整个世界都归他们所有一样;相反,英语国家的人则认为中国人的走路姿势有些畏畏缩缩,羞羞答答,或者怕出风头。
      英语国家的人不习惯蹲姿,认为这一姿势不雅。因此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采用蹲姿而不是坐姿这一事实使美国人感到很难接受。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只有野蛮人围在篝火旁才会采用“蹲”的姿势。如果不得不蹲下,他们也只是一只脚尖和另一只脚全脚掌着地。
      大多数英语国家的人坐姿都比较随意,尤其是美国人。例如,美国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坐在课桌上讲课,经理或老板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可以把双脚放到办公桌上等等。有些中国学生很不习惯美国教师这种随意的坐姿,他们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坐在课桌上讲课是一种不严肃的表现。
      2.目光语
      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口”,所以目光接触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目光接触可以有很多“规定”: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看,看多久,什么人可以看,什么人不可以看等等[2],这些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理解。
      同相识的人谈话时,根据英语国家的习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应该注视对方。任何一方不看对方都可以表示某种意味,如害怕、轻视、心神不定、内疚、漠不关心等。甚至在对公众讲话时也要时时目视听众,和许多人的目光接触,同时听众也会以目光相迎,表示他们一直在全神贯注地听讲。而中国人在听报告时有时会回避目光交流,英语国家做报告的人误以为中国听众是拒而不听,是对做报告者的一种蔑视、不尊重的表现。
      根据英语国家的习惯,在公共场合盯着别人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即使是用欣赏的目光看也会使人感觉难堪。许多英语国家的人到中国旅行或工作时,都因为中国人盯着他们看并且指指点点而感到别扭,认为中国人很“无礼”而感到气愤,殊不知在中国这是常事,看的人并无恶意,只是出于好奇而已。许多在华的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都流露过不满情绪。
      但是,在交谈过程中,英语国家的人却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要长而且更为频繁。他们认为在交谈时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为人不诚实或者逃避推脱,也可能表示羞怯。中国人却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服从而避免一直注视对方。因此,在中英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会为中国人回看时间过短而感到反感,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中国人表情羞羞答答,目光躲躲闪闪;中国人却感到英语国家的人在交谈过程中总爱死盯着人看,从而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
      3.体触语
      体触语是指“借身体间接触来传达或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1],它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体触语使用频繁,形式多样,并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具有极强的文化特色,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谨慎对待。
      在英语国家中,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通常要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而中国人的特点是身体接触比较频繁。例如,在中国,如果两个相识的人在街上相遇,一方带着婴儿或很小的孩子时,另一方往往会摸摸、拍拍、抱抱或者亲亲小孩,以此来表示对孩子的喜爱。而西方人却对此感到难以接受,他们知道这种动作并无恶意,但在他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动作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甚至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
      在英语国家,朋友或亲人久别重逢常常要互相拥抱,在日常生活中拥抱也是用来表达感情的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身体语言,拥抱在英语国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在中国,朋友或亲人见面一般不以拥抱的方式表达想念或亲近,而是采用更加含蓄的表达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在公共场合互相拥抱是一件令人非常尴尬的事情,甚至会引来别人异样的眼光。
      在英语国家,同性男女之间的身体接触是个难以处理的问题。一过了童年时期,就不应两个人手拉手或一个人搭着另一个人的肩膀走路,因为这种身体接触有“同性恋”的意味。而在中国,关系密切的同性青年男女往往会有频繁的身体接触,比如女性手拉手或挎着胳膊或互相搂着腰,男性互相搭着肩膀等等。不了解中国的英语国家的人见此情景往往会目瞪口呆,以为这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发生的“同性恋”行为。反过来,中国人对英语国家异性之间在公共场合的“亲密”接触也感到震惊不已,认为他们的行为过于放纵。
      4.手势语
      手部动作实际上是身势语的核心,因为“手部动作最多,也最细腻生动,运用起来更加自如”[1]。来自同一文化的人对某一种手势具有相同的理解,如果两个人在理解手势语方面存在分歧,那么很有可能他们属于不同的文化。例如,一个简单的“指”的动作在不同文化中的方式是不同的,欧洲和北美人用食指“指”,其它手指弯曲在手掌下面,而有些非洲人是用嘴唇来做“指”的动作的。美国人最熟悉的表示“ok”的手势在一些拉美国家被看作一种下流的动作。在德国,一个人在剧院里要走进一排座位时,他必须面向那些已经坐在座位上的人,背对别人被认为是对他人的一种侮辱。
      中国人在向欢迎群众表示感谢时,往往双臂高举,两手在头上方相握向群众前后摇动。在英语国家,这一动作是优胜者高兴的表示,来源于拳击比赛中裁判握住优胜者的手高高举起的动作。据说赫鲁晓夫访美时,在下飞机时向前来欢迎的美国人做这一动作表示感谢,结果激怒了美国人,以为赫鲁晓夫是有意向美国人挑衅示威[3]。
      在叫人过来时,英语国家有两个常用动作:一是食指朝上向里勾动,而在中国,这一动作却似乎给人以不大正派的感觉;二是用手掌向上或向左朝自己方向摆动的方式招呼成年人过来,对小孩或动物则是手掌朝下,中国人则正好相反,即手心向下是招呼成年人,手心向上是招呼小孩或动物。因此,在叫人动作上,中英之间往往会产生误解。
      5.体距语
      体距语就是“研究人际间是如何利用距离进行交际的”[1]。空间的变化可以影响交际,起到加强交际的效果,甚至可以超越言语的作用。人们交谈时相互间的距离及其变化是整个交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在谈话时的体距一般比英语国家人的体距要近,所以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交谈时,英语国家的人常常感到中国人站得过近,甚至可以闻到嘴里的气味,不时还会受到唾沫的“攻击”,而中国人则认为英语国家的人站得过远,使人感到不那么友善。
      多数讲英语的人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离得太近会使人感觉不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等,而阿拉伯人则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因此当阿拉伯人和英国人交谈时,阿拉伯人会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站得很近,英国人则按照英国的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们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这样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原来站的地方可能会相当远。
      一般来说,中国人比英语国家的人更能容忍“拥挤”这一现象[4],这可能和中国人口过多这一事实不无关系。在某些拥挤的公共场所,例如公共汽车或电梯里,中国人可以容忍和陌生人紧紧地挤在一起,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感到这种拥挤是难以忍受的,尤其是当和陌生人有身体接触的时候。例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或火车上,中国人可以三个人甚至四个人一起挤坐在两个人的座位上,而英美国家的人则宁可轮流坐也不愿意挤在一起。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见,“非言语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时“非言语语言的差异比言语语言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强烈”[5],因为非言语语言一般是情感或情绪的表露,它比言语语言的含义更加丰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除了学习对方的言语语言之外,能够充分了解该文化中各种非言语语言的不同含义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真正掌握了对方的言语和非言语两种语言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交际 跨文化 身势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