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艺术因子”的渗透】 小学语文注重什么

    时间:2018-12-23 19:46: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标准》还明确指出:“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实践表明,如能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注重教学中“艺术因子”的挖掘和渗透,则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教学建议”。小学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推崇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情感的体操。我把‘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作为自己的信条。”从这一点来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如缺少恰当的艺术渗透,缺少对教学中“艺术因子”的挖掘,那语文教学也谈不上完整与健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可以在情绪的作用下增强、扩大,并能激起行动。如果给情绪带来愉快的刺激,人就会产生获得的趋向,反之,则带来回避的趋向。并且,情绪可以给人提供一种体验状态。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情绪是很容易被艺术感染的,所以,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艺术手段,就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体验状态”。艺术的手段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那怎样渗透“艺术因子”来为教学服务呢?下面,是笔者成功的几点做法与思考。
      
      一、音乐艺术的适时渗透
      
      “人们对音乐的爱好和需要,比对其它艺术形式更普遍,从幼年儿童到老年人都有对音乐的某种形式的爱好。”可见,音乐的渗透比其它艺术更能激发和抒发学生的情感。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高年级的一篇优美的课文,无论是课文里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还是人物的复杂情感都和《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相一致。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首曲子,则可激发学生内心的多种情感。上课伊始,教师可生动讲述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跪着听此曲的故事。接着问:“究竟是怎样的一首曲子值得人去跪着听呢?”此时,教师首次播放此首乐曲。听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一则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二则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二次播放乐曲时,结合课文第五段,学生边听边轻声朗读课文,对课文的领会与对乐曲的理解已很深,这时,再次播放乐曲,学生闭目静听。这一次的欣赏,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达到最深。曲终,教师可启发:“作者阿炳是个多么可敬的人啊!他写出了如此动人的乐曲,假如你那天晚上就在二泉边静静地听着这首曲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能拿起笔写写吗?”至此,学生对课文及乐曲的理解得到了外化,结合“写”,学生的情感又一次得到升华。
      像《二泉映月》这一类的文章很多,如同一年级段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也是渗透音乐艺术的好素材。当轻快优雅的华尔兹圆舞曲在课堂上响起时,学生会顿时情绪高涨,神思飞扬,无形中感受到了课文所描绘的美景,并体验到了音乐所蕴含的情趣。这样教学,《语文教学标准》中所指出的“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的目标也就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二、绘画手段的潜移默化
      
      教学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要具备三种心理结构,即:认知、伦理和审美。所以,审美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中,如巧妙地渗透绘画手段,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还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
      《九寨沟》是中年级的一篇课文,读了课题就让人兴趣盎然。文中描绘的景色更是让人心驰神往,学生想饱览其优美风景的心情益于言表。怎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而又能实现优化的课堂教学呢?为此,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读完课文之后,我激发提问:“你觉得九寨沟的风景如何?想去游览一番吗?”学生的回答自不必说。接着,我布置了以下的任务:“想把九寨沟的美景搬进我们教室吗?想做一回九寨沟的导游吗?那就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用绚丽的色彩将它的美景画在我们的黑板上,大家再设计自己的导游词,如何?”顿时,学生群情沸腾。待分好组后,黑板前画画的同学有的大笔挥挥,有的细心描绘;设计导游词的同学亦是神采奕奕,眉飞色舞;还有的同学准备好了小导游证、帽子、小喇叭……接下来的精度教学自是境成情生,水到渠成了。全班学生在推出的小导游的带领下,“游”得是流连忘返,笑声不断,读起书来更是情感饱满。黑板上,展现出文中的大幅“风景画”,配上学生还算“精彩”的导游词,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兴高采烈,不亚于游了一回九寨沟。优美的课文描写学生已几近成诵。这一课的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而且全班还选出了最佳“小导游”,最佳“小画手”,极大地鼓励了学生。这样设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德审美情趣”这一目标也就自然实现了。
      此类写景的文章在教材中俯拾皆是,如教师能巧妙地运用绘画的手段,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三、表演艺术的点睛作用
      
      教学大师于永正对京剧表演艺术情有独钟,他说他的语文教学受到京剧表演很大的启迪。他在教学中的表演常常运用得“炉火纯青,潇洒自如。”(张田若语)听其课,看其书,常为他精彩的课堂表演而拍案叫绝。课堂表演的运用,也是我们广大普通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之一,生动形象的课堂表演常常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
      《访问环保博士专家方博士》是一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课文。文中介绍了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许多知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我在精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出“哑剧”表演,取名曰哑剧《焦点访谈》,富有教学情趣,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表演中,一学生扮演有污染工厂的老板,一学生扮作静止的太湖。伊始,“太湖”举起一幅美丽的画:碧波荡漾,水草丰美。接着,不法经商的老板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纸篓上贴上纸条代表)倒入“太湖”中(学生头上),然后,大把大把地数钞票,露出得意忘形之色。稍后,“太湖”举起“水臭鱼死”的画面,表情悲伤,同时,不法老板口渴喝水,顿觉腹部疼痛:喝水中毒!最后二人同举一个标语:救命!至此,表演结束。接着,我让同学对这出“哑剧”展开了思考与讨论:如果你就是这次《焦点访谈》的主持人,你对这件事有怎样的评论呢?可以写写吗?
      结果,多数学生已经用上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以及对不法商人的批评,较好地完成了“写”的训练。同时,于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从而成为这一节课最后的“点睛之笔”。
      生动再现课文中情节的表演,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会理解、感悟课文中蕴涵的感情,而富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表演,如能灵活挖掘,则能起到另一种独特的效果。
      音乐、绘画、表演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形式,每一种艺术都可作为有效的“艺术因子”,适时恰当地渗透到我们新的语文教学中,常会产生“雁过无痕”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力求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寻找教学契机,就一定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教学智慧。这样的教学中,每一次点滴的人生熏陶,每一次深刻的艺术感染,必将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推荐访问:因子 小学语文 渗透 注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