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体验式德育的基本内涵、实施原则与实践价值

    时间:2021-07-16 04:01: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体验式德育就是以情境(景)、活动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受教育者通过分析认知某一案例、参与考察某一地域、互动观摩某一现象、亲身经历某一事件等,在行为参与中理解运用理论知识,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教学活动策略实施。行为体验和习惯育养是本质特征,教育教学实施有趣味、有温度、有情感是价值诉求。
      关键词:体验式德育;基本内涵;实施原则;实践价值;道德与法治
      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这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对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德育实效提出的新要求、新路径,是进行体验式德育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新方位。
      一、体验式德育的基本内涵
      《義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道德与法治课体验教学不仅要组织学生开展亲历性体验活动,以身“体”之,更应启动学生思维,以心“验”之。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课程知识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和价值。[1]
      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体验式德育”的概念,并将其内涵定义为:以情境(景)、活动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受教育者通过分析认知某一案例、参与考察某一地域、互动观摩某一现象、亲身经历某一事件等,在行为参与中理解运用理论知识,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教学活动策略实施。行为体验和习惯育养是其本质特征。
      二、体验式德育的实施原则
      1.关注课程的育德性。道德与法治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等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时,必须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深入落实课程育人的相关要求。
      2.关注活动的体验性。活动是课堂教学互动体验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兴趣学习的活化剂。《课标》指出,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告诉我们,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或实施教学活动,须关注活动的可参与性、可互动性、可体验性、可操作性,关注学生健康心理、良好品格、法治素养等在体验参与过程中形成、育化的程度,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和道德认知的深化。
      3.关注参与的主体性。自然、自发、自觉、自主、自由是体验式德育教学实施的基本表征和要求,决定着德育体验的程度、深度、广度与效度。我们在构思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实施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互动、自觉参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促进新知自发生成和德育自然育化,从而逐步培养参与群体生活、自主管理、民主协商等能力,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道德观念,感受道德力量。
      4.关注习惯的养成性。养善德,育良习。育德、育心、养行三位一体,相通相融,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注重育德与育心相结合,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日常教学中要真切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情境(景)体验、活动参与之中,融入渗透到学科教学全过程。
      5.关注体验的有效性。这是体验式德育策略实施的基本价值所在。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与德育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增加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互动性、思辨性,并善于采用故事教学、情境(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研学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法,结合现实真实案例、法理学理实践,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认同体验式德育教学实施背后的价值,注重实效提升。
      6.关注德育的延续性。公序良俗、良德善施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功能追求的理想境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和方法,注重知行统一,坚持落细落小落实。这就告诉我们,在体验式德育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等紧密结合,注重内容和选材的鲜活性,注重学生对互动参与、思辨论证的接受意趣,创新形式,切实提高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可持续性。
      7.关注实施的辐射性。影响的深远性、深度与广度是体验式德育策略实施的应然之意。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德育素材时,要贴近学生实际,从生活实践中选取提炼案例,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与生动性、影响与穿透力,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其辐射力、影响力。
      三、体验式德育的实践价值
      1.让呆板的德育教学变得个性、灵动,有趣味。理论说教式的“口头德育”,观点勾画抄写为主的“笔尖德育”,小和尚念经类的“无心德育”,多的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冒”,水过地皮湿,无关痛痒;有文(指文件)无育(指实施)的“文件德育”“文本德育”,不加选择的材料堆砌与呈现的“素材德育”,一张试卷定品行的“背德育”“考德育”“被德育”,多的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形式主义严重,难沁心脾;高谈阔论、观点满嘴跑的“理论德育”“嘴皮子德育”,指鹿为马、画饼充饥的“伪德育”“假德育”,旅行为由、研学为幌的“形象德育”“形式德育”,多的是“画龙画虎难画骨”,功利性居多,有形无实……这些应该是现下德育教育教学的普遍存在。而以参与、互动为形,以行为、习惯育养为实的体验式德育实施,则旨在克服、避让此类不足,让德育教学从知识传授、理论说教走向个性化、参与式、探究型、实践化和体验型,变无形为有“行”,“无声胜有声”。

    推荐访问:德育 内涵 原则 实践 体验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