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少课时、大课堂背景下参与式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时间:2021-07-15 00:03: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对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课程采用四合班教学形式,开设16学时必修课。在这种少课时、大课堂的背景下,创新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是实现心理健康课教学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文章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开展参与式心理健康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参与式 心理健康 课程 学习共同体
      [作者简介]朱伟(1980- ),男,浙江绍兴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晓琴(1974-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30-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受到关注,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工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呼声也一再得到响应。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就对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作了相应规定,并在随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各章节内容作了具体说明,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对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相应标准和有关要求,高校在具体实施心理健康课程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本文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以下简称水院)为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并就如何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全程参与心理健康课程设计进行探讨,试图为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1.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不健全。在开设必修课之前水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课堂教育一直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主要阵地。受限于师资及其他原因,心理健康课程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在2012年前也开出了诸如心理学与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训练、就业心理辅导、情商与发展、团队心理训练、九型人格与职场发展、有趣的心理学等近十门相关课程,但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尚不健全,没有从整个课程体系系统地进行有效规划,比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课程应该开些什么样的课程,作为心理健康实践课程应该安排些什么内容,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延续如何进行一些安排等。
      不仅作为课程体系建设如此,而且对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管理也比较松散。课程建设缺乏有效的目标设定与严谨的管理,尤其是教学主管部门,对授课教师是否具有上这门课的资质缺少约束,“能开课、敢开课就行”的思想严重,殊不知在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的过程中不仅伤害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与求知欲,同时伤害了这门课程的严谨与科学性。
      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少不了教师这个重要的载体。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应当由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具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教育背景的兼职教师等人员组成,并且在专职教师配备上需要达到至少2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难以实现专职化、专业化。
      尽管水院在近几年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与费用进行师资培训,但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距离。发展到现在,共有专兼职教师19人,其中持有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人有十多人,符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授课教师标准的人数相对比较少,而且大多数兼职教师是理工科专业背景,人文社科类的都很少,更不用说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专业,对心理学的理解、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可想而知。同时大部分兼职教师之前没有课堂讲课的经验,本身又不是师范类专业毕业,授课的技能也相对缺乏。
      3.教学内容设置尚不科学。教育部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教学内容作了具体的安排,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水院与很多高校一样,从2012级新生开始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采用16学时的必修课加上16学时的选修课形式。在必修课的内容安排上,尽量与思想品德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不相重复,选择了新生心理健康与适应、自我意识、情绪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完善人格、恋爱心理、异常心理识别与心理健康维护等八个主题,每个主题2个学时,并且采用大班化教学的方式(四合班,合计约160人)。从当前学校的实际来看,能满足短期内的需要,但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内容设置仍有不少问题存在。
      在这样一种少学时、大课堂的背景下,创新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是实现心理健康课教学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的同时,水院提出了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参与体验式教学的起始基础不是课程、思想过程或其他智力资源,而是和睦的人际关系。教學不再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而是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和服务者。
      二、参与式课堂的教学原则
      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只有根据适应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充分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原则,才能够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教学的意义。水院在实施参与式心理健康课程过程中,遵循符合大学生发展的发展性、参与性、科学性与指导性的原则。(1)发展性。尽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问题众说纷纭,但从绝大多数学生来看,其心理还是相对比较健康的,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过程中,要把立足点放在绝大多数的学生身上,将教学的目标制定为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大学生认识自我、健全人格、开发潜能以及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在帮助学生适应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学生优质心理品质,完成从适应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2)参与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理论内容的通俗性与实际教法的灵活性相结合,以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大学生所熟知的内容作为展开教学的突破点,教学过程要让大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案例教学、团体训练、角色扮演等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在参与中,解决自身问题,提高适应能力,维护心理平衡,增进心理免疫力。(3)科学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不仅要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更要适应我国的文化传统。近年来,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关于中国人的心理特质研究也成为主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采用适合国情的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观点。只有科学的、符合国情发展需要的研究结果,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4)指导性。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必须适应当前学校对应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正确地认识到不同层次学生所面临问题的差异,而一个层次的学生其心理问题往往会体现在不同的点或面上,因此不仅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应当贴近学生,而且教师的教学应该针对这些点或面来进行指导性的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课时 心理健康 课程设计 课堂 参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