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让语文课更实在些

    时间:2021-07-14 20:02: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深入,我们的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如拓展空泛、解读失度、超越认知教学内容选择失当等。一些课虽然教学活动丰富、形式多样、课堂热闹,却是脱离文本的教学,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阅读教学的特质,造成了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笔者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归纳点评,提出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的教学。并从实践层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从而希望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立足文本
      G633.3
      一、缘起:一堂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观摩了一堂阅读教学课——《春酒》。整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导入本课。
      二、自读研讨
      教师让学生自读文本,并设计这样几个活动:
      1.你家里泡酒吗?怎么泡呢?(学生自由发言)
      2.八宝酒是用哪八种料泡制而成的呢?(引导学生关注第三段,筛选信息)
      3.请同学们为八宝酒制作一个标签,要求写出它的品名、产地、原料、生产日期、香型或浓度。(学生活动)
      三、感悟亲情
      教师提问: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学生简单说了自己的见解)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播放了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组图片。
      2.教师播放宋楚瑜回大陆探亲的几幅图片。
      3.出示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诵读。
      4.请同学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一谈思乡的感受。(让学互相交流感受)
      最后在《九月九的酒》歌声中,结束了教学。
      此课乍看设计新型,构思精巧,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引入了很多的课外信息,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并且既有音乐的气氛烘托,又有图片的直观感受,既有个人的生活经验植入,又有相关的内容拓展延伸,课堂对话热热闹闹,学生表达自由充分。可是仔细琢磨,就发现这堂课的教学已经游离了阅读教学的本真。这堂课上,多的是课外延伸,少的是文本阅读,多的是泛泛而谈,少的是潜心感悟。文本在这里似乎成了似有似无的点缀,课堂的有效性也令人生疑。
      细细想来,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或个别环节出现的种种低效甚至“非阅读”的现象并不少见,它们或是不着边际,或是理解肤浅,甚至谬误百出,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和思考。我们有必要認真审视新课程背景下一路走来的“阅读教学”,分析中学语文阅读课中存在的忽视文本的问题,努力使拓展回归到文本学习的主干线上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教学更有实在些。
      二、审视:阅读教学的游离文本现象
      确实,课改后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了许多生气,课堂更开放自主,多媒体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些成效。但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忽略了一些阅读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使我们当前的阅读教学有些变味甚至失味,从而出现了阅读教学低效的状况。盘点我们阅读教学中的低效现象,笔者作了以下归纳:
      (一)拓展空泛
      【案例:《紫藤萝瀑布》教学片段】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花、“思”花、“悟”花,学生品味了语言的优美,体悟了作者对生命的礼赞和感悟,真可谓是达到了情致与思辩融洽的境界,但接下来,教师却设计了以下环节——
      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改写诗一首。
      师:古人吟诗都喜欢配曲,你觉得你所作诗歌适合什么乐曲,能否哼唱一二。
      师:有诗有曲,就少不了画。我们都来为自己的诗画幅画吧。
      【案例点评】这原本来是一堂语言味很足的散文阅读阅读教学课,最后却沦为艺术表演的杂烩。应该说本课例整体上还是不错的,只是在最后环节出现了瑕疵。更甚者,整节课都会处于一种“游离文本”状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课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注重资源的开发、视野的拓展。但如果一味地标新立异、追赶时尚,无视语文自身的内涵和规律,无限制、无目标地去整合拓展,其结果是少了对语言的涵咏,少了对文本的咀嚼,语文课就很容易成为艺术鉴赏课、思想品德课、人文历史课等,有时甚至更加不伦不类。如:上《孔乙己》时,教师让学生表演断了腿的孔乙己是如何坐着蒲包用双手走来的,结果则是学生笑声一片,这使鲁迅先生写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意被这大笑声冲得荡然无存;上《狼》,让学生饰屠夫,狼;上《猫》,设计了一个谁是杀死芙蓉鸟凶手的模拟法庭。于是课堂是热闹起来了,可阅读没有了,语文不见了。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的:语文课程“不像语文”了,语文教师当了“杂家”,而语文教材则成了“杂货铺”。
      (二)解读失度
      【案例:《愚公移山》教学片段】
      教师在字句理解之后,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如何评价愚公的行为?2.愚公解决问题的做法是最佳方案吗?
      第一问,学生的回答有:
      愚公只不过是运气好,如果不是感动上帝,他根本不可能完成自己的愿望。
      愚公不理智,他这样做不仅会耽误了自己,更加会耽误了子孙。
      愚公的这种做法是在破坏生态环境。
      愚公在上天的帮助下把山搬到了别处,自己是方便了,可这样不是损害别人的利益。
      ……
      第二问,学生的回答有:
      愚公的最佳方案该是采用搬迁或挖隧道来解决问题。
      愚公如果用挖山填沟,或者用流水冲走泥沙的方法,不需要“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
      学生的回答都一一得到了老师的赞扬与肯定。
      【案例点评】虽然,在文本解读的时候允许我们有自己的观点;我们也提倡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但是任何一种解读都应该有一定的限度,不能随意剥离文本的内涵,不能一味求“异”求“怪”, 不能把“另类”解读当作是“创造性阅读”。真正的“创造性阅读”,应该是基于文本的阅读,是去发现文本的隐喻的过程,这隐喻就像自然界的规律,是等待我们读者去发现的东西,而决不应该是为文本去创造另一个隐喻。

    推荐访问:语文课 实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