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破解

    时间:2021-07-14 12:03: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互联网+”时代,对学生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特点,深入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正视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破解之道,才能卓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8)01-0041-04
      目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与教育融合和交汇,深刻影响着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网络信息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各种不同的思潮相互交流和碰撞,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等各方面发生显著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这些都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应当清醒地看到,一些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已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簿弱环节。因此,探索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结合“互联网+”发展,改造旧的德育手段与形式,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的空间和阵地。

    一、“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担负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时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互联网+”时代对学校的知识学习和文化传播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学校德育工作也相應地受到了冲击,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困境。
      目前的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过程被动化、教学形式陈旧化、教学方法低效化等一系列问题,将德育课当作知识来传授,很难真正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传统的德育课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较少地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践行能力,远远超越了学生现实的生活背景和道德水平,德育目标因为与现实社会的情况出现了相互背离的现象而成为“海市蜃楼”。“学校教育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两种强势导向和控制中被功利化了,道德教育实际上被边缘化了,以致于学校德育患了两种病: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学校德育工作形式上依然进行,而实际上是为完成德育课本的教学任务而教,不是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而教。”[1]传统的德育课的灌输教育方法显得过于单调,德育课成为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课程,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难以产生发自内心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自觉,知行割裂的问题比较严重。
      部分德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互联网+”时代,德育教师即使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也不一定就能发挥显著的优势,时代要求德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德育观念,熟练地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妥善解决德育教师队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较低等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个别德育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与为人师表的标准差距较大,教育方法简单,简单训斥甚至讽刺挖苦学生,容易使得既具有开放思维、又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思想引导作用。
      一些学生认为德育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了解,对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理性思考。面对同时兼备开放性、交互性特点的网络平台,许多不实和有害的网络信息在博取大众的眼球,真实与虚假的舆论交织在一起,多元价值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面对良莠莫辨的现实世界很难清晰辨别,对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近年来,不健康的文艺影视作品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也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对审美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一些学生产生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的误区,对现实生活和艺术世界中的美丑不能很好地分辨,长此以往,会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移,学生的思想品德难以真正得到提升,这种局面急需通过加强美育的方式来加以矫正。
      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缺乏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专业知识,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把教育重点放在学习成绩方面,忽视了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关注,忽视了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个别家长甚至对孩子的问题包办代替,使孩子缺乏自我生活能力,造成孩子的不良习气和人格。
      目前,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尚未完全形成。社会各界在德育工作方面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缺乏组织和协调。伴随着社会的经济成分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现象有所蔓延,一些丑恶现象和思想糟粕沉渣泛起,这些社会经济转型中的不良现象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被当作“救火车”和“消防队”来使用的学校德育工作只是在追求眼前的短期效果,实际上却很难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学生在学校接受正面的“高大上”的德育教育,很少涉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生活体验,等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接触到的却是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消极现象,思想上难免产生困惑和迷茫,给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破解之道


      (一)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它既包含人对日常化生活目标的辨析,也包括人对终极价值的追寻;既包括个体人格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包括其个性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被社会认同和接纳以构建一个由无数品格优秀、个性完善的个体构成的和谐社会。”[2]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把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经常了解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经常研究学校德育工作问题,在人财物等方面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推荐访问:互联网 困境 德育工作 破解 学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