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西方宪政理论对中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1-07-10 12:01: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朝着民主自由等理想而努力。而民主自由等思想必须有一个可行的载体,这个载体对公民的自由、权利以及国家权力的规范等等要有一个制度上的要求,以保障它们的合理正当性,这样所作具体要求的载体即本文所谓的宪政。
      【关键词】
      政治;宪政;权力;制度建设
      关于宪政的含义,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西方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社会政治现实出发来解释宪政,尽管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核心都是从宪法的角度出发,限制政府的权力,维护和保障人权。比如将宪政称为“立宪政体”、“立宪政治”、“立宪主义”等,与宪法是密切相关的。国内学者大多都接受毛泽东的定义,在《新民主主义宪政论》中他主张“宪政就是民主政治”。在本文中,宪政被理解为,在宪法的准则下,人民的平等、自由、民主等权利得到保障,国家的权力受到制衡但是行使得到保障的一种政体。
      一、西方宪政发展的历程
      在城邦制最为典型的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就曾考虑政治中的正义性问题,并认为正义的法律应当成为城邦政治的基本准则。柏拉图曾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都服从法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正说明了城邦政治仍然需要遵守一定的价值准则,在政治正义性问题上的回答也具有初步的宪政色彩。在中世纪的神权政治时代,宪政思想的内核和思想更为精确,当时的神学思想家们在自然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永恒法的概念。按照阿奎那的说法,“永恒法不外乎是被认为知道一切行为和动作的神的智慧所包有的理想”。经过发展,中世纪的宪政理念首次较为明确地出现在政治思想的各种表达之中。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走出中世纪迈入近代的一个重要交叉点,过渡以及转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和反基督神学反动统治的斗争,其中许多的政治思想对于宪政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宗教改革与新教政治运动之后,基于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更为深刻、全面地提出了宪政的思想。洛克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了自由主义的宪政原则,这被认为是西方传统宪政在理论上的直接来源。孟德斯鸠为了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在波利比奥和洛克分权学说的影响下提出了分权制衡学说,他把权力分为三种: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这些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结合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形而上的价值观,提出了许多国家政治制度的美好设计,成为了现在国家基本的政治运作的基础。
      将宪政理论运用于实际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在美国革命后,民主并没有被抛弃,但由于工商业资产阶级逐渐走向前台,使得美国倾向于法治与秩序,宪政民主也成为了美国政治的主流。围绕着制宪问题,美国政坛上形成了激进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两派的斗争既冲突又合作,使美国在民主革命完成后,成功地实现了宪政秩序,完成了建立民主政体与宪政秩序的双重任务。宪政在美国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潮,尤其是制宪者杰弗逊所提出的丰富的宪政民主理论,如人民主权原则、代议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地方自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等等,更是为世界上各个为制宪而奋斗的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中国宪政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由于特殊的政治制度,对于宪政的发展起步很晚,而且还是通过引进西方的而发展,所以只有短短数百年的历史。在19世纪中期,一批有远见的开明官僚士大夫,就开始关注并肯定西方的宪政,努力探索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宪政的契合点。宪政思想真正成为主流并得到大多数人的接受,始于戊戌变法,这是因为宪政思想得到皇帝的支持,虽然最终失败,但是宪政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有了一个明显的转折,即传统几乎完全被视为社会改革的阻力。后来孙中山在研究各国政治源流得失、各国宪法和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官场政治后,总结出了混合中西文化为一体的“五权宪法”理论,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弹劾权和考试权,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篡夺,所以这个尝试也只是昙花一现。在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由于经历内外战争,国家动乱,因此对于立宪的发展成效甚微,对于宪政失去信心的占了社会的主流。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仁人志士和执政者在发展和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会议所提出的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口号实际就是对于宪政理论的一次实践。直到今天,不管是在宪法还是执政理念上,中国的行动都处处体现着以民为本、维护人民权利等等宪政的内容,尽管还没有全面的实现。
      三、中国当代宪政发展的思考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于宪政的发展基本上是完全扼杀了,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历史因素,中国无法也不可能会复制西方宪政发展的道路,所以只能从特殊国情出发,寻找一种符合中国的宪政发展模式。首先,中国当前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首先发展经济,不断提生产力水平。美国著名宪法家古德诺曾经写到“在经济落后的中国,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政治模式的选择,而是经济问题”。只有经济基础夯实了,政治这个上层建筑才能更好地发展,政治的发展必然就会走向宪政的大潮流。其次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国情,推进政治制度的发展。现阶段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制度本身还有待完善,所以对于走宪政之路要先从制度建设着手。从当今世界实行宪政制度卓有成效的几个国家看,如英国、美国、法国以及日本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宪政建设都是随着政治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所以通过这一步以保证宪政实施的环境和必要条件,然后在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宪政制度的建设。此外还必须加大教育的普及程度,这是平等的基础,而且教育的平等所带来的是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宪政建设的基础这是相当重要的。总之,中国的宪政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在宪政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国情,吸收和借鉴西方宪政发展的成功经验,稳步推进宪政建设,才能使国家长久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2]白钢,林广华著.宪政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陆德生.中国宪政史纲,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
      [4]陈顺德,谢倩.西方宪政发展的主要趋势[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6).
      [5]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25.
      [6]马清槐译.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63:111.
      [7]许耀桐.西方政治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98.
      [8]古德诺:《解析中国》,蔡向阳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45.
      作者简介:
      陈雪龄(1984—),男,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1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领导与决策。
      杨超(1987—),男,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1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领导与决策。

    推荐访问:宪政 中国 理论 影响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