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西方国际政治中的和平学说评析

    时间:2021-07-03 12:00: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的主题,西方国际政治中的主流理论都有和平学说。它们揭示了国际和平与特定因素的某种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外伤与内疴。外伤是:主流范式设定的抽象国家决定了和平学说先天存在片面性,体系理论的宏观视角决定了和平学说在国家和个人层面功效不足,政治家和理论家遥相呼应的主观能动作用局限了和平学说的科学性。内疴是:逻辑分析不严密、经验检验不充分、学术探索深度不够等。纵观和平学说,可能呈现三大发展态势:从消极和平向提升和平的认同度与积极和平发展,从相互指责向借鉴整合与提升内涵发展,从话语霸权向多元化与多领域发展。
      [关键词]国际政治;和平学说;外伤;内疴;认同度
      [作者简介]张深远,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助理研究员,上海200234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8-0065-05
      
      评析西方国际政治的和平学说,对于和谐世界理论及其实践,均有意义。
      
      一、西方国际政治中的和平学说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的主题,西方许多理论流派都在探索国际秩序、稳定等问题,力图实现某种意义的和平。广义而言,它们都属于和平学说。本文仅选取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主流范式中影响较大的和平学说进行评析。
      
      (一)现实主义范式中的和平学说
      早期的现实主义认为,自私的人性使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常态,无政府状态使国际社会成为自助体系,自助体系要求体系成员(国家)依赖自己的实力在冲突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为权力的争斗。早期现实主义者摩根索的和平路径是:恢复传统外交——国际和解——国际共同体——一个有中央政府的世界国家——世界和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新现实主义的核心是“结构选择”,即国际体系中物质权力分配决定着战争与和平等国家行为。国际体系结构可以用“极”表示,“极”指主宰国际体系的大国。依据“极”的数量,国际体系结构有单极、两极和多极之分。在国际体系结构中,霸权与均势都可以实现秩序与和平。新现实主义框架中有主张单极和平的霸权稳定说,主张两极和平的恐怖均势说,主张多极和平的势力均衡说。
      霸权稳定说认为,霸权国的相对权力优势或权力差距排除了霸权对抗,减少了大国间均势政治的显著性和风险性,不易发生战争。加之维持霸权秩序的国际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在性,决定了国际社会的持久稳定与和平。多极均势说认为,多极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大国都可以和其他几个大国互动,通过结盟、同化或分化等方式维持权力结构的平衡。加之多极均势体系内的国家追求的是相对安全而不是绝对安全,有利于避免安全困境的产生,从而避免破坏整个体系的安全、稳定与和平。两极均势说认为,两极结构的权力对比易于实现平衡,对立双方增加自身权力的手段主要是内部发展而不是外部联盟,彼此间相对实力和决心的误算大大减少,易于实现国际社会的秩序与和平。
      (二)自由主义范式中的和平学说
      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自由主义又称为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认为,战争根源于人性和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而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人性可以通过教育来改造,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可以通过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来改变。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合作,随着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世界政府的建立,国际合作深度开展,国际利益得以调和,集体安全得以实现。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核心是“制度选择”,即国际体系的制度化程度决定国家的行为。随着新自由制度主义兴起,自由主义开始复兴,涌现出了相互依赖和平论、民主和平论、国际制度和平论、三角和平论等和平学说。
      相互依赖和平论提出,在相互依赖时代,国家间经济联系的相互成本收益超过其他替代收益,迅速发展的现代技术使战争成本和风险急剧增大;经济相互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使参战国不仅会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和调整成本,还可能在丧失绝对收益的同时,难以保障相对收益的实现;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各国更倾向于合作与和平。
      民主和平论的基本观点是,民主国家间很少或不容易发生战争,即使有了矛盾与冲突,往往也能够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因为民主国家选举制度的制约效应与多元决策的制衡制度可以避免战争的滥用,民主国家共有的民主观念和文化因素也容易产生尊重、忍让与妥协,彼此争端能够按照国际关系准则和平解决。
      国际制度和平论认为,国际制度可以调控交易成本、提供可靠信息、调整博弈效用结构、重视未来影响效用、加强互给行为,从而促进行为体期望值趋同和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制度进行国际合作,可以增进国家间利益的一致与互补,减轻或消除矛盾和冲突,实现无政府状态下的秩序与和平。
      三角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相对于独裁国家更倾向和平,相互依赖的国家间倾向于抑制战争,加入国际组织越多的国家与国际组织中其他国家冲突的可能性越小;民主、相互依赖和国际制度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和平三角;和平三角促进国际和平,国际和平强固和平三角,彼此形成良性互动的稳定的和平状态。
      
      (三)建构主义范式中的和平学说
      建构主义突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其众多理论学派中,温和建构主义的影响最大。温和建构主义的核心是“文化选择”,即共有观念构成的国际体系文化建构国家的身份,国家身份建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行为;体系单位之间不同性质的互动,可以建构多种无政府文化,温特归纳了三种体系结构。其中,霍布斯无政府文化的逻辑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其核心是敌意,国际社会是自然状态下的自助体系;洛克无政府文化的逻辑是“生存和允许生存”,其核心是竞争,国际社会以相互承认主权为特征。康德无政府文化的逻辑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其核心是友谊,国际社会以非暴力和互助为特征。无政府文化从敌对关系的霍布斯文化,经过竞争关系的洛克文化,朝着康德文化的方向前进。霍布斯文化时期已经是过去,洛克文化是现在,而康德文化主导将来。一旦康德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国际社会将实现持久和平与安全。
      安全共同体和平论提出三梯级假定,阐释了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完善了温和建构主义和平论。第一梯级包括技术进步、经济因素、外来威胁。经济因素增大了交往需求,科技革命便利了交流沟通,外来威胁强化了共同利益观念。这些因素增加一定区域内国际合作的需求和机会,促进国际社会结构和进程的发展,创造着形塑共同体感的条件。第二梯级包括权力结构、国际制度和社会学习。权力结构吸引着其他国家加入大国主导的共同体,国际制度促进成员国文化同质、认知趋同、互惠合作,社会学习在思想观念、国际权威等方面促进集体认同,三者为互信与集体认同的形成提供了互动机会

    推荐访问:学说 评析 和平 政治 国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