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借词”现象

    时间:2021-06-30 00:00: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前行,语言间的互相融合借用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存在。在通过政治、经济、战争等方式产生文化交流之后,借用的词汇开始在彼此之间发展流通,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今天多样多彩,又互相融会贯通的文化格局。
      【关键词】英语借词 汉语借词 第三方借词 历史文化背景
      一、何为“借词”
      借词,亦称外来词,是借用外国或外族词汇来表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按语言学术语来讲,借词则是雇佣一种符号转换(code-switching)或是符号混合(code-mixing)的方式。借词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普及率较高的现象,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碰撞的结晶。正如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所阐述的原则:“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一种语言的人和所近邻语言的和文化上占优势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语言也不是封闭静止的,各种语言在交流的同时都在不断的相互影响。“当人们在自己的本族语中找不到确切的语言去表达某一引入的新事物或概念时,人们就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或音译,或意译,或两者结合,这就是语言中的借词。”
      二、以中英借詞为例的借词现象
      1.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即来源于英国的词汇。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语言能反映文化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还能影响文化的发展。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能反映一种文化在各种层面上的体现,例如,政治、经济、科技、艺术、宗教、饮食等。因此,当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引进外来词汇的时候,也同时引进了这些外来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影响。文化的发展需要兼容并蓄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的发展同样需要融合不同民族的语言,汉语借用英语词语现象是这种语言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例如:几何(geometry)、克隆(Clone)、高尔夫(golf)等等。
      2.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即来源于中国的词汇。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种类有很多,根据汪榕培、常骏跃归纳了两条借词主要的进入途径,我们可将此分为经济贸易类和新闻媒介类。目前,英语中各类汉语借词像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英语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英语上千年的发展中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特点。根据相关学者的考证,英语的借词数量可能占词汇总量的80%。《牛津英语词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就有1300多个。在过去的近几年间,美国“全球语言监督”(GLM)机构表示,汉语在自1994年以来的新增英语词语中贡献占了总数5%到20%,超过了其他来源。例如:Qigong(气功)、Kaolin(高岭土)、Confucius(孔子)、Tibet(西
      藏)、Typhoon(台风)等等。
      3.通过第三方语言传播的借词,即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其他语言引进的对该种语言也是借词的词汇。众多英语词汇经由其他语言(外语、方言)转化为汉语,例如:“士多”源于粤语对“store”的音译,在大部分的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的小商店仍以“xx士多”命名;“的士”源于粤语对“taxi”的音译,现在国人普遍使用“打的”一次词来形容乘坐出租车。
      4.特殊情况,汉语与英语在第三方语言中融合,出现新型词汇,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与日语中。例如:“硝子”在汉语中的原意是用矿石烧制的假水晶假玉石。典籍中的相关记录有明曹昭《格古要论》:“假水晶用药烧成者,色暗青,有气眼,或有黄青色者,亦有白者,洁白明莹,谓之硝子。”;《本草纲目》中也有:“……药性烧成者,有气眼而轻谓之硝子……”的记载。而“硝子”在日语中的发音为“がらす”(garasu),正是英语中“glass”(玻璃)的日式发音。这显示着英语和汉语在日语中得到融合的现象。
      三、探究借词产生原因
      1.丝路开拓以来经商者交流的需要。丝绸之路指从张骞通西域开始,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明交流线路的总称。在长度超过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的长路上,精美的丝绸等物品掀起了商品贸易的浪潮,亚非欧的经商者在语言上各不相通,连语音也相差很多。而,在贸易过程中有很多的商品名称、贸易术语、交易规则和法规等都不是只用自己的语言就可以达成交易的,便开始借用其他国家或其他民族的语音进行沟通交流以达成贸易。因此,丝绸之路上各个民族、各个种族的经商者为了便于贸易采取了“借词”这一手段。
      2.人口迁徙,移民将外来文化传播。人口迁徙,一般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但是,就广义上来讲,任何的人口的移动都是属于人口迁徙的范畴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办理签证、移民都早已不是问题,而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决定了人们是必须把语言中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例如各种各样的留学机构和政策、国际旅行社的创办、对国内免签的国家愈来愈多都是人口迁徙对文化的相互包容与融合。无论是在人口迁徙过程中,还是过程后,迁徙者都不可避免的与人交流并直接或间接的发现两者间语言的不同。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其自身的逻辑、规律、语法等等都是文化的体现,而由各种程度的移民带来的语言恰恰使世界上的文明都有了交流与融合的渠道。
      3.艺术、科技等的传播促进文化交流。在近百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艺术活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得到展现。在艺术、科技的传播过程中,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外来词。经过借用,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譬如:有许多由国家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借词,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菩提、坐化、释迦牟尼,由希腊传入英国的marathon,等等。本文着重研究的汉英借词尤为突出,由英语传入中国而言的卡通(cartoon)、舒肤佳(safeguard)、氢(helium);由中国传入英语而言的silk(丝绸)、china(中国)、typhoon(台风)、tea(茶)等等。
      4.战争等灾厄带来的人口转移,出现了文化交流现象。譬如,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其中在法国人与英国人之间不断的侵占与和解过程中,英国人与法国人早已跨越英吉利海峡混合杂居并通婚,因而所有的英语词汇中,法源词汇占绝大多数的;又譬如在“黑船来航”事件之后,日本打开国门,此时大量欧美人涌入,语言系统随之跟进,现代日语的片假名中所表达的大部分词汇,基本都是由这些欧美国家的语言转化而来;还有,在近代史上“日据时期”的台湾,日本对台实行半个世纪的奴化教育,“皇民化运动”不仅从语言、文字还从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上使台湾民众生活日本化。时至今日,台湾还保留着日式的榻榻米、风吕(洗澡)、便所等表达,而上了年纪的老人仍可以用流利的日语来交流。
      四、借词产生的意义
      在社会历史背景、科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借词能够弥补某些事物在本国或本民族现有的词汇中存在空白、短缺现象。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地理位置上的距离可以通过高科技缩短为几小时,地球村的脚步正马不停蹄的迈开来。而在越来越密切的沟通交流中,语言伴随着文化的碰撞,乘着经济与科技的长风,迸发出绚丽的火花。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词汇互相借用,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愈加深刻,带动的将是更广义的交流。虽然这其中会有争斗,有苦痛,但历史总是以此螺旋上升,不断发展,带着人类社会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汪显迪.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态势[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05):126-128.

    推荐访问:借词 文化交流 现象 世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