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论大学校训的教化功能及其实现

    时间:2021-06-23 00:02: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大学校训是大学价值观的精髓,是学校核心的、主导的价值观,是大学校园文化体系中处于最深层的内核,是大学之魂。大学校训的真谛是表达信念,其内容有着鲜明的思想性,具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毋庸讳言,我国大学校训还有种种不足,表现在形成与发展的演变、宣示和认同的互动性、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功能与效果的体现等几个方面。为此,必须检讨并重构大学校训,通过制度化安排与落实,将校训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校训; 大学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1-0098-04
      
      尽管我国大学自1905年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出现“光与真理”的校训至今已有百年之久,目前也极为普遍,但是常常跳出我们的视野之外。大学校训是大学之魂,它的真谛是表达信念,本文旨在揭示大学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与方法。
      
      一、大学校训是大学价值观的精髓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1]依笔者的理解,校训是以学校为教育主体,对师生特别是学生在学识、能力、道德情操、行为等方面的教导和训诫,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学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体系中精神文化本质的部分。校训作为学校集体价值观的核心部分,是在多元甚至对立的诸多价值体系中抽取出来的,表明了学校对某一事物所蕴含的重要性的判断,表明了学校在某(些)方面的特别强调,主要反映在求知、求真、求善、求美几个方面。
      大学校训因学校的使命、作业机制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而不能等同于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同时,因大学的对象与任务也不同于小学、中学,其校训理所当然有着独特的意涵。比较而言,国外著名大学的校训更多地是从“大学”这一特殊的聚焦点和特殊的人才培养规格来表现的,集中地反映在求知、求真方面,比如美国哈佛大学的“让真理与你为伍”、斯坦福大学的“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耶鲁大学的“真理与光明”,英国剑桥大学的“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等,就比较好地结合了大学的特点。但是,大学并不仅仅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的殿堂,还是培养和塑造人的精神圣地;不仅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还是城市、地区、社会的“良心”、“公器”和“名片”。所以,大学价值观指向的是人、物、事,或者历史、现在、未来,或者人的知识、真理、道德、意志、能力……总之,是一个复合的体系。然而,大学校训只是大学价值观的精髓,不可能把全部的价值观囊括其中。同时,大学价值观是社会、民族、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的折射,又反射到社会、民族、国家的精神生活之中。
      “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2]大学价值观和大学精神相比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自然也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因而,大学校训是大学校园文化体系中处于最深层的内核,是大学之魂。换言之,大学校训是学校核心的、主导的价值观。既然大学校训是大学价值观的灵魂,其内容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是在该大学就职和求学的所有人必须尊崇的价值天条,是镌刻在石碑上和刻印在各种手册中的理想和信念,是锻造大学中人品格和行为训练的基本指南。因而,大学校训具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非简单的只是附庸风雅的宣示。
      
      二、我国大学校训的种种缺憾
      
      根据对我国内地85所大学(占2005年701所我国内地本科高校的12%)校训的统计,在内容上主要偏重伦理价值观和知识价值观。大学的使命不仅在于“授业”,还在于“传道”和“育人”,我国大学的校训绝大多数是从培养学生的德、能、识、艺几个方面谈的。比较值得称道的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大工至善,大学至真”,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四川大学的“精韧不怠,日进有功”等基本上覆盖了这几个方面。如果与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国防科技大学的“厚德博学,强军兴国”体现的国家观、社会观相比,对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弘扬在我国大学校训中更为普遍。有的在校训中直接提到了对道德的尊崇,比如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厚德”,辽宁大学、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明德”,南京师范大学的“正德”等。至于体现或蕴涵了道德信念的校训可谓比比皆是,几乎没有例外。事实上,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大学校训也是以德为先,强调为人与求学的同等重要性,比如香港大学的“明德格物”、台湾交大的“知新致远,崇实笃行”等就是如此,说明沐浴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我国大学向来是把“修身”、“理想人格”作为培养人的第一要务。另外,绝大多数的大学校训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传。
      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纵观我国大学校训,可以说很好地体现和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说,几乎每一所大学的校训中都包含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有关内容。
      毋庸讳言,我国大学校训还有种种不足,表现在确定与发展的演变、宣示和认同的互动性、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功能与效果的体现等几个方面。
      ⒈部分大学没有校训,大学精神无所依归
      这主要是一些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或办学历史不长,因而缺乏历史积淀的学校,或部分理工科院校。校训只是一种宣示,或者大学精神的载体,没有校训并不意味着没有大学精神和价值观。任何一个健全的行为主体,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不论是基本群体还是次属群体、隶属群体,都有其特定的通过他们的言行显露出来的价值观,分别可以称为个体价值观、群体(集体)价值观、普遍价值观和类价值观。我们知道,从历史到当今,从中国到外域,价值观念是多元的,其中“义利、理欲、德力、法教是价值观的主要问题,但……最根本的问题是个人与群体(社会、国家、民族)的关系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3]没有精心梳理、有效提炼、广泛宣示的校训,就容易在纷繁复杂的价值体系面前出现迷失,不能明晰地告诉学生哪些可为与不可为,不能准确地昭示学校的宗旨,不能揭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学校内部的主流价值观。反之,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大学一般都有校训,这或许是他们能够被社会关注和被学生憧憬的又一个佐证。
      ⒉缺乏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大学价值观在模仿和雷同中湮没
      在85所大学的校训中,频率最高的前五名的词是求实(相近的有求是、实事求是、唯实)、创新(相近的有拓新、探索、开拓、敢为人先、求索)、团结、勤奋、严谨,分别有42、39、26、20、13所大学选用。其中有12所大学完全选用了这五个词中的4个,如果选用其中的任意2个,则达到45所。其实,“止于至善”、“博学”、“自强不息”、“为人师表”、“严格”、“明德”等也有较多重复。有学者对我国31家民营企业的企业精神作了同样的分析,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词是“创新”、“团结”、“求实”,分别有19、10、8家企业。[4]由此可见,大学校训之间,甚至与企业价值取向上多有雷同,这些观点固然正确,问题在于反映学校的特质和体现每所大学的独特个性,其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便会降低。这样的事发生在企业尚属情有可原,而发生在有着较深的人文底蕴的大学就不应该。从一定意义上说,校训是学校最具有标识意义的表征,属于理念系统,是大学形象识别中相比大楼、门牌等视觉识别系统和规章制度等行为识别系统,更能够反映学校的特色。

    推荐访问:校训 教化 功能 大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