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宣传探讨

    时间:2021-06-18 16:03: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以配乐朗诵《旗帜》的创作实践为例,从选题、取材创作、角色设计、表现主题以及传播和表演形式等方面对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宣传探讨,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关键词】校园 红色文化资源 发掘 宣传 《旗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43-02
      大学阶段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者应千方百计挖掘资源、寻找机会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进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中,融合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而与青年学生距离近的校园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德育工作者应探索校园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桂师”)的前身是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成立于1938年,是一所在抗日战争炮火中诞生的学校,曾有50多位老师和学生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白区中的红色堡垒”。桂师这笔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广西高校中是独树一帜的,因此,如何挖掘历史文化宝库,把烈士的故事演绎成学生们能表演、能朗诵、能歌唱的作品,在课堂上、晚会上演出,甚至走到工厂、农村、社区为群众演出,让烈士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用烈士的精神滋养大学生的成长。2015年,该校启动“桂北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及应用研究”课题,在深入挖掘本校红色文化资源基础上,创作了配乐朗诵《旗帜》,下面本文试以配乐朗诵《旗帜》为例,谈一谈如何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创作出学生能表演、能传诵的作品的体会。
      一、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和校史选题
      原创作品《旗帜》取材于广西桂林市抗战历史和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校史。
      1938—1943年,日本军队持续对桂林进行轰炸,“1938年9月27日,日本飞机轰炸南宁、柳州、桂林等地,这是日本侵略者首次将战火烧到桂林。此后,桂林这座后方城市经常遭到日机轰炸。日军派往轰炸桂林的飞机编队,最多时一次达到90架,最密集的轰炸则是每天均有空袭,”。很多珍贵的古建筑在轰炸中荡然无存,民房被轰炸达到99.5%以上,当时的桂林城真是十屋九毁,断垣残壁。1944年桂林守军和市民打响了桂林保卫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牺牲巨大,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最壮烈的战事之一。诞生于抗战炮火中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的教员(包括校长)、学生义不容辞、积极投入抗战洪流,一部分学生加入了“桂北游击队”,跟很多抗战将士一起走上前线,英勇杀敌。一部分学生加入了“战时服务团”“暑期抗日宣传队”,在后方搞服务宣传工作。在灵川、兴安、灌阳、全州、平乐、临桂、柳江,羅城等地的大大小小的战事中,桂师牺牲了几十名教师和学生,这些烈士们跟众多烈士一样,充分体现了桂林儿女保卫家乡、视死如归的精神,可歌可泣,可圈可点。这些烈士家庭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很多烈士亲属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泪流满面;很多老桂师的学生回忆起当年的同学,仍然彻夜难眠……原创作品《旗帜》取材于这段历史,将众多抗日烈士形象浓缩在一个学生身上,用他的形象代表一个英雄群体,代表一种时代精神,这样立足于校史的创作,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
      二、取材创作与角色设计力求以情感打动人、感染人
      配乐朗诵《旗帜》的作者在翻阅校史档案材料时,看到了烈士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校友写的回忆录、各地方民政局开出的烈士证明;看到了首任校长唐献之先生的题辞,深深被烈士们在国难当头时抛家弃子,保卫家乡的精神感动,为历史资料长期尘封库房感到震撼,为历史故事不为现在学生知晓感到遗憾,强烈的感动和责任感转化为创作冲动——一定要把烈士的故事写出来,让学生表演,传播,用取材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真实故事,告诉年轻学生: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正能量?这些与我们血肉相连的前辈学子,用生命书写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正能量,他们是现代年轻人的精神导师。源于生活、发乎真情的创作,自然迸发出感动人的力量。
      对于作品中角色设计与角色的感情表达,也力求以情感打动人,感染人。母子情是天下伟大最温暖的情感,所以,作品设计两个角色——母亲和儿子。母亲是桂北山区一个普通农妇,儿子是桂师学生。因为灵川一场战斗,儿子牺牲了,失去儿子的母亲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作品一开始,感情就直接达到最高潮,一下揪住观众的,直逼观众的泪腺,“母亲:晴天霹雳啊!我肝肠寸断……十天前,我还见到我活泼健康的儿子,他说,我要去打日本鬼子,十天,就十天,母子阴阳两隔……”母亲的感情从极度悲伤到疑惑不解,她问儿子:“你不是在桂师读书吗?你为什么成了学生兵?”儿子给妈妈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讲了师长的教诲,讲了自己舍小家顾大家的决心,母亲慢慢理解,最后为儿子骄傲、自豪地说出:“你,是好样的。我的儿子在桂师,已经成长为爱国、正直的好儿郎,你的心里,装的是民族大义,装的是国家安危,你的灵魂,浇灌的是桂师之魂,你高举的,是桂师的旗帜。”
      相对而言,儿子的感情比较复杂,有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悲痛:“妈妈……我含辛茹苦的妈妈,我乱箭穿心的妈妈,我想过,此去可能会战死沙场,我也想过,我的亲人会很难过,但我还是毅然决然,扛枪上前线……”有对日军蹂躏八桂大地,轰炸桂林城,美丽城市十屋九毁,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的愤怒:“妈妈,我想安静的读书,可日本人不让我们读书啊!日军的铁蹄踏过了东北、华北平原,跨过了长江、湘江,蹂躏着八桂大地,日军轰炸桂林城,飞机天天在桂林上空投炸弹,十屋九毁,残垣断壁,满目疮痍,5万多间房屋啊,只剩下487间,我们美丽的桂林城,毁于一旦……”有毅然决然扛枪上前线的豪情:“国家告急,民族危难,城市存亡!我中华儿郎,当保家卫国,冲锋陷阵,誓死保卫家乡有对亲人的不舍和亏欠。我有一千一万个不舍得,有一千一万个牵挂,我只能放下……我要走了,去追赶我在柳江边牺牲的同学了,去会合我在湘江边战死的同学了。妈妈,儿子在这里,跟您告别……对您的亏欠,我下辈子还……”种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儿子的朗诵词跌宕起伏、令人荡气回肠,观众也随着朗诵的推进被深深地感染。

    推荐访问:发掘 探讨 红色 宣传 校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