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论大学生法律心理的课外引导

    时间:2021-04-15 16:02: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心理尚不符合法治精神,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法律心理引导,尤其是课外引导。本文提出大学生法律心理课外引导方式应该包括:说理分析式引导、生活情感式引导、精神渗透性引导、紧挨阶梯占位式引导。并针对大学生法律心理现状,提出了大学生法律心理课外引导的主要内容为: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的法律权威心理引导、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并重的法律心理引导、法治缺陷心理引导。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心理 课外引导
      作者简介:徐琴,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理论教研部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民法学和边缘法学教学研究。
      一、加强大学生法律心理课外引导
      法律心理是法律意识的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传统文化氛围下,根据自己的社会法律生活的实践和感受而形成的对法律的直观的、表面的、片面的、零散的认识、感情、情绪、体验等主观心理活动和反映。法律心理是法律观念的精神源头,是法律理论传播的的潜在动力。可见,法律心理在法律意识结构要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不够全面透彻,加上世俗的诱惑以及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与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正统理论形成明显反差,从而使他们产生困惑,随之产生的是拒斥法律心理、惧诉心理、法治民心理等一系列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心理。因此,大学生法治主体性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法律心理引导。
      对大学生的法律心理引导,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课堂内的法律心理引导,面前主要是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及有关法律的公选课来实现。然而,少的可怜的教学课时,使得将课堂作为法律心理引导的主要依托已经成为不可能。“对大学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们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们自己的智力的积极活动,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学到的。”豍因此,大学生的法律心理课外引导尤其值得重视。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二、大学生法律心理课外引导方式
      (一)说理分析式法律心理引导
      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豎大众传媒的传播信息可以分解为两个层面——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处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对媒介本质知之甚少,对于媒介法律信息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层意义上,往往无法解读出信息背后深层次的内涵,容易受控于媒介法律信息。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媒介法律信息辨析的引导,促使大学生面对各种媒介法律信息时能正确地理解、合理地质疑、全面地评价,形成正确的法律心理。
      高校可以通过思政教师联系二级学院的方式,通过事件传播来落实对大学生媒介法律信息辨析的引导。这些事件传播的信息传播载体应该是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借助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提高法律心理引导的心理影响力,而且,大学生受众对于社会热点新闻的信任程度远高于灌输,这样能有效地降低他们的心理排斥度。大学生在主动关注这些事件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收了相关法律信息。但是,大学生平时看到听到的媒介法律信息中,不少可能是反面信息。因此思政教师在采集事件信息的过程中,要深刻地挖掘隐藏在那些反面信息背后的相关内容,适当做好媒介法律信息的辨析引导,让大学生通过实例自己去判断法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法律到底是控制公权力的工具还是制约私权利的手段,法律究竟是否无用,法律到底有无缺陷等。这个辨析判断的过程,对大学生正确法律心理的塑造应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生活情感式法律心理引导
      “对许多人来说,法律似乎是独立于生活其他方面的,它好似一个集中了一大堆深奥知识的职业化的神秘天地,这些知识如此繁杂和令人高深莫测,以至于门外汉忘而却步。人们一般都认为法的经验是不同于社会经验的另一个王国。”豏所以,对大学生法律心理的引导,缺少不了生活情感式的引导,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情感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回归,解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种法律困惑,关心大学生的实际利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造宿舍法律心理环境,是生活情感式法律心理引导的重要环节。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许多思想和生活中的矛盾很容易在这里充分暴露出来。学校除了要做好宿舍的法律宣传环境布置,更要在寝室楼里搞好同伴法律咨询工作。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群体中选择一批具有较强法律素养并且沟通能力较好的学生,经过专门培训后,担任同伴法律咨询员。美国传播学者宣韦伯在他的《传媒—信息与人》一书中,早就提醒人们:“参加传、受关系的人,都带着一个装满一生经验的头脑来,用以解释收到的信息,决定怎样反应。两个人若要有效地互通,必须双方存储的经验有若干共同的地方。”豐因此,寝室楼里的同伴法律咨询员,往往是大学生认同的对象,大学生们愿意在接受同伴的辅导和帮助过程中,分析问题症结,按照法律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三)精神渗透性法律心理引导
      1.活动渗透
      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他们认为,大学生教育的效果是与学生在校园里度过的时光以及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质量成正比。可见,课外活动对教育效果影响很大。况且大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获得认可与成功,因此,活动中他们会很投入。高校完全可以利用参加活动这种优良契机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法律心理,完成活动中对学生的渗透。
      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大学生“三下乡”、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科技文化活动、红色旅游等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常规活动以及网络环境下新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调动大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建立稳定的法律心理活动渗透秩序。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通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自治组织开展活动渗透,积极主动地促成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心理。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对大学生在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高校须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自治组织加大校园文化活动中网络文化活动的比重,并且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合法、合理地运用网络,正确看待虚拟空间,有效地在互联网生活中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实现网络行为自律。

    推荐访问:课外 引导 心理 大学生 法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